书籍详情
前提与结论:法律分析的符号逻辑
作者:[美] 罗伯特·罗德斯,[美] 霍华德·波斯伯塞尔 著;杜文静 译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ISBN:9787562061731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大多数法律专业人士常常处于直觉判断和逻辑证明之间的困境,导致“疑难案件使得法律无能为力”。《前提与结论:法律分析的符号逻辑》把现代逻辑的符号和方法运用到法律分析中,使得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变得明晰起来。《前提与结论:法律分析的符号逻辑》具有以下四大特点:包含了清楚、简洁的标准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表达。涉及了法律论证中的逻辑运用,其中包括前提的否认或者辨别,以及诉讼的规则。在例题与习题中广泛运用法律材料、案例与法规。举例涵盖诸多领域,其中包括16个动画片与连环漫画的例子,趣味性极强。
作者简介
罗伯特·罗德斯,(1927~2014)男,195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当过海军少尉、马萨诸塞州律师,在担任新泽西州高院上诉庭克拉普(AlfredClapp,1903~1988)大法官的助理之前在罗格斯大学法学院任教。1956年加盟圣母大学法学院直到退休。主要研究领域有民事诉讼法、法伦理学、法理学、法制史等。代表作有《法律事业》(1976年)、《法律与自由》(1986年)、《法理学经典问题》(2005年)等。1997年,他与著名逻辑学家波斯伯塞尔合作完成了这部法律逻辑经典之作——《前提与结论:法律分析的符号逻辑》。霍华德·波斯伯塞尔,(1937~)男,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逻辑学、认识论和大陆理性主义。代表作有《逻辑学导论》(1974年)、《命题逻辑》(1974年)、《论证》(1978年)、《谓词逻辑》(1976年)等。1997年,与著名法学家罗德斯合作撰写了《前提与结论:法律分析的符号逻辑》。杜文静,女,南开大学数理逻辑方向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后,现任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和理论法学专业法律逻辑方向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律逻辑。2010年7月进入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从事逻辑学教学。代表性著作有:《反基础公理的模型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代表性论文有:“论基础公理与反基础公理”(载《逻辑学研究》2013年第2期)、“惊讶事件的证据力”[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刑事审判中惊讶事件证据的证明力”[载《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目录
出版说明
总序
译者引言
前言
序言
第1章 引言
1.1 论证
1.2 关键词项
1.3 逻辑与法律
第2章 命题逻辑
2.1 合取
2.2 蕴涵
2.3 否定
2.4 析取
2.5 等值
2.6 导出规则
2.7 真值表
第3章 谓词逻辑
3.1 符号化
3.2 证明
3.3 命题类比
3.4 解释
3.5 关系
3.6 同一性
3.7 事例分析
第4章 争论
4.1 什么是争论
4.2 否认
4.3 诉讼
4.4 辨别
4.5 积极抗辩
第5章 陷阱与怪论
5.1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5.2 有问题的全称陈述
5.3 实质蕴涵怪论
5.4 量词辖域
5.5 存在预设
第6章 内涵语境
6.1 外延语境与内涵语境
6.2 识别内涵语境
6.3 例子和策略
6.4 意图、风险与犯罪未遂
第7章 结语
7.1 类比法律推理与演绎法律推理
附录一 道义逻辑
附录二 形成规则
附录三 替换符号
附录四 标星号的练习题答案
附录五 推论规则
主题词索引
案例索引
法条索引
总序
译者引言
前言
序言
第1章 引言
1.1 论证
1.2 关键词项
1.3 逻辑与法律
第2章 命题逻辑
2.1 合取
2.2 蕴涵
2.3 否定
2.4 析取
2.5 等值
2.6 导出规则
2.7 真值表
第3章 谓词逻辑
3.1 符号化
3.2 证明
3.3 命题类比
3.4 解释
3.5 关系
3.6 同一性
3.7 事例分析
第4章 争论
4.1 什么是争论
4.2 否认
4.3 诉讼
4.4 辨别
4.5 积极抗辩
第5章 陷阱与怪论
5.1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5.2 有问题的全称陈述
5.3 实质蕴涵怪论
5.4 量词辖域
5.5 存在预设
第6章 内涵语境
6.1 外延语境与内涵语境
6.2 识别内涵语境
6.3 例子和策略
6.4 意图、风险与犯罪未遂
第7章 结语
7.1 类比法律推理与演绎法律推理
附录一 道义逻辑
附录二 形成规则
附录三 替换符号
附录四 标星号的练习题答案
附录五 推论规则
主题词索引
案例索引
法条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