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典籍
-
民勤史话潘从学 编《民勤史话》图文并茂,內容丰富,从不同的角度,生动立体地再现了民勤自然人文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是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较为理想的乡土教材,也是县內外有识之士投智投资、开发民勤物质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钥匙。
-
乾净衕笔谈·清脾录(朝)洪大容 等著,鄺健行 等点校《乾净衕笔谈·清脾录》是一册对话录,朝鲜人洪大容记录了自己乾隆年间在北京和中国三名举子见面谈话的情况和来往的诗文,书中对当时中国士人的民族意识有若干程度的反映,对当时社会事实和现象有详尽、真实的描绘。《清脾录》是朝鲜人李德懋以中国传统诗话的形式,谈论朝鲜中国古今诗歌作品人物,反映了朝鲜人的诗歌观念、中国诗人诗作在朝鲜的受容。这两《乾净衕笔谈·清脾录》都跟中朝之间文士交流有关,而且《清脾录》的成书与传播,受到了《乾净衕笔谈》的影响,故整理者将其合并在一起。
-
二战首要战犯绝密档案高士振 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灾难,是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何时回望,都散不去的一抹乌云,它将人类又一次推向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这场大战卷入的人口达到17亿……让人回想起来触目惊心,无比愤恨。世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场大战、那段惨痛的血泪史!阿道夫·希特勒:他曾经是一个流浪汉,夜晚宿在公园的长椅子上或随便哪家的大门门洞里,进了流浪汉收容所……可他却使数以亿计的人坠入痛苦的深渊……山本五十六:他号称太平洋之鹫,是一个大胆的赌徒,由于赌技超群赢钱太多,被赌场禁止入内;他扬言如果天皇能给他一年时间去赌博。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航母……明石元二郎:他性格古怪,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不爱洗澡,衣服不穿到破不换,身边永远有一只小猫;他机敏异常,喜欢逛赌场,看着圆盘上疯狂旋转的指针,脑袋跟着飞速运算,每每能算出指针对着的数字,最后赚的盆满钵满;他精通八国外语,是日本特工之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为了记住历史,为了警惕邪恶的滋生,我们编著了这本《二战首要战犯绝密档案》,以此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5周年。
-
台湾省编译馆档案黄英哲,许雪姬,杨彦杰 主编本书为分为两部分:一为整理稿,二为档案影印稿。整理稿部分严格依据台湾省编译馆档案原稿整理,按档案的性质共分四大类:一、行政;二、人事;三、财务;四、书信。在档案影印稿部分中,行政类有150件,296页;人事类有54件,104页;财务类有10件,21页;书信类有96件,245页,共合计310件,666页。
-
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编《近代史资料(总122号)》主要内容包括:抚东奏稿(二)、清末新军秋操史料集佚、三十七年游戏梦、黄介民回忆录、日本在海南的金融物资统制政策资料选译、胡佛研究所藏孔祥熙文件述要、吕文经资料摘译等。
-
大清新法令点校本·第十一卷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编纂本卷,共5册,内含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上半年生效法令140余项。具体包括:教育25项,官制17项,官规24项,司法23项,财政13项,外交12项,实业、礼制各4项,民政、军政、官报各3项,刑律2项,议会、交通、旗务、调查各1项。
-
《逸周书》研究王连龙 著《《逸周书》研究》从源流、篇章、制度及思想等角度对《逸周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先秦时期《逸周书》的存在形态、汲冢“《周书》”为《六韬》、荀勖等编撰《周书序》、晋人整合《逸周书》篇章、清华简《保训》为《逸周书》篇章、《皇门》篇为周公致政训诰、《逸周书》制度及思想具有战国时期特征等新观点,有些已为学界所认可。这是一部能够反映目前《逸周书》研究水平和现状的专著。
-
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四库全书研究孙彦,王姿怡,李晓明 选编本书汇集民国时期30余种期刊中有关《四库全书》的文章70余篇,按照文章内容分为综述、七阁、总目提要、影印四部分编排,影印出版,以期全面展示民国学者关于《四库全书》研究的成果。其中既有对《四库全书》价值及其成书过程的分析,又有影印、保护传承及进一步利用《四库全书》的讨论;并有关于《四库全书》目录索引的编撰及版本考证等问题的探讨。这些文章,对今人的研究无疑也是可资利用并具有启迪意义的。 本书之编纂极大地方便学者查检,希望能对《四库全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
鲁学斋日记吉城 著本书收录清末江苏东台人吉城光绪十三年(1887)至宣统三年(1912)二十五年间的日记23册,并附录收入了吉城胞兄吉均的日记1册、吉城之子吉荣泰日记1册,原貌影印出版。书前有吉城生平简介、书后附有日记中所涉800余个人物的简单介绍。该日记是研究清末民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第一手的史料。吉城从二十岁开始写日记,自光绪十三年起至宣统三年止,历时二十五年未间断,总字数过百万。吉城将其日记装订成二十三册,并在各册封面上题写了标签,如《将就斋日记》、《台笠人家日记》、《式古训斋日记》、《如不及斋日记》、《晦庵日记》、《遐年砚移日记》、《鲁学居日记》、《鲁学斋日记》等。因吉城将其书斋定名为“鲁学斋”,且其日记的最后数册皆题为《鲁学斋日记》,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整部吉城时以《鲁学斋日记》作为总称。吉城在日记中记述了他在江苏东台、南京、镇江、丹阳、兴化和安徽合肥、芜湖等地学习、工作、生活与交往、旅游的经历,涵盖其“读书求学、参加科举、从事教学、结交学者、研究学问、著书立说、居家生活”等方面。值得重视的是,吉城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许多学界人士、社会名流和政治变革、乡土风俗、天气变化、天灾人祸的实况,讲述了他与一批著名学者交往相知、交流学术的经过,这些记录与讲述,对研究晚清时期东台及南京、合肥等地“学者动态、社会人文、民俗文化、自然科学”等,均有较高价值。通过查阅吉城日记,证实了“江苏省东台中学”的百年历史(1905~2005),这部分日记的影印件和相关资料、证书即为该校校史馆收藏并展出。在1987年出版的《江苏地震志》中,也如实引用了吉城日记中记载的地震史料。随着整部吉城《鲁学斋日记》的影印出版,必将能为学术界提供许多研究资料。
-
老照片冯克力 主编《老照片(第73辑)》介绍了一些老照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