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典籍
-
运书日记陈训慈 著,周振鹤 整理自1937年8月初,为避日本侵略军炮火,时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力主将文澜阁《四库全书》等善本书从杭州向南迁移。但战事日紧,军运日繁,资金日蹙,为转运书事,陈训慈不得不多方周旋。至1938年2月底,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书共二百余箱,辗转运抵浙江龙泉。为安全计,陈训慈数次呈请迁《四库》于内地。虽然教育部当局主文澜阁《四库全书》迁黔,但浙江省府则不以为然,存置不议。陈训慈奔劳其间,为保《四库》之周全费尽心力。
-
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编《近代史资料(总127号)》的主要内容有抚东奏稿(七)、李鸿章等致陈鼐手札、庚子天津保卫战史料一则、康有为未刊函电稿、血钟、安福秘史(二)、中南银行档案资料选编等信息。为读者更详细的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详细信息。
-
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 编《近代史资料》的主要内容有抚东奏稿(八)、曾国藩致沈葆桢手书五通、弢园随笔、清末实行世界标准时史料、辛亥革命时期新编《三字经》三种、知识青年从军记——张谦日记(上)、台湾省收复计划大纲、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检讨等。
-
失落的一代(法)潘鸣啸 著,欧阳因 译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引述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达到了轰轰烈烈的高潮。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人口大迁移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一代人被称为“失落的一代”。如今,“失落的一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新一届领导人,7个政治局常委中,4个当过知青。现在,中国的命运已然落在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将如何实现最伟大的“中国梦”。这本书将带我们深刻地认识并了解这一代人,了解他们的“中国梦”。
-
西泠印社老照片再续王佩智,邓京 编著《品味西泠丛书:西冷印社老照片再续》作者用图片的形式,再现百年老社西泠印社的诸多陈年轶事,丰富多彩,令人神往。具体内容包括:前集补遗;共聚一堂;社员艺趣等。
-
老照片冯克力 主编《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这辑《老照片》里述及的有方正人生、吴江杨氏与苏州振华女校、日本在大连的殖民教育等,供读者阅读。
-
蒋家私房照秦风,万康 编著《蒋家私房照(双色图文本)》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生动地展现了蒋经国及其家人的平凡生活。《蒋家私房照(双色图文本)》主要以人物为点,共分有七个主题: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蒋方良、蒋家私房照、蒋纬国、蒋经国的孪生子。其中尤以蒋经国为主角的蒋家私房照最为丰富。
-
谭献日记范旭仑,牟晓朋 整理谭献,初名廷献字仲仪,字仲修,号复堂,晚号半厂,笔名糜(眉)月楼主人,浙江仁和(杭州)人。剩余清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卒于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复堂是举人,做过教谕、知县,又曾主持过几家书院。
-
唐景崧日记古辛 整理《唐景崧日记》是古辛整理。《唐景崧日记》记一己之阅历也,以己事为干,故详,以人事为枝,故略。凡关此次军务,除记越事较详,己事尤详,此外如闽台浙江亦据邸钞、军报、友书大略采录,以备此次用兵之本末。其有不关军务者,问亦摘存,聊志泥爪。近年军兴以来,统兵大臣及督抚皆称日帅,摘其号一字冠之,记中亦依俗称:彦帅、岑彦卿宫保制军也,雪帅、彭雪芹宫保尚书也,振帅、张振轩宫保制军也,沅帅、曾沅圃爵宫保制军也,香帅、张香涛制军也,莪帅、唐莪生中丞也,晓帅、徐晓山中丞也,琴帅、潘琴轩中丞也,豹帅、倪豹岑中丞也,鉴帅、李鉴堂方伯护抚也。地名不宜单用一字,而近日公牍电报每摘用一字,日云、云南也,日东、广东也,广东又专称广、称粤,而用桂字以别广西,记中多依此称,以归画一。中国电报近始有之,日密者,彼此豫约暗码不用本码,令人不解也,末一字用韵目记日,日东,即初一日也。电奏由总署进呈,故日请代奏。军中近称统多营者日总统、日统领、日统带,其所部之营官,令分统数营者日分统、日督带,带一营者日管带,带一哨者日哨官,闲散候差日差官,就今言今,概从俗称。是编事后纂成,故记本日之事间引后事以证明之,或义有未尽,则用“请缨客日”云云以发明焉,非好论也,境系躬历,事经目睹,抒至公之论,为后世之征。
-
汪荣宝日记韩策,崔学森 整理汪荣宝(1878-1933)字衮父,号太玄,江苏吴县人。近代著名学者、外交家。汪荣宝日记起自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止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三年中无一日间断,反映了清王朝最后三年中的社会风貌和重要历史事件。其间汪氏供职民政部,同时在修订法律馆、资政院等多处重要机构兼职,是清末立宪运动的核心成员,其所交往如善耆、那桐、徐世昌、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杨度等,皆一时名流,日记所述完整保留了这一时期的真实记录,弥足珍贵。其中协纂宪法的记述,是研究清末立宪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