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典籍
-
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姜鹏 著宋代的思想与学术,是热门研究话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从唐宋社会转型、佛道二教影响等多个角度,对之进行了深入探讨。姜鹏编著的《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关注点和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以北宋经筵制度的形成、发展为切入点,来考察政治、制度和思想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经筵制度在北宋得以创立的原因,直接源自于王朝的文治需求。它在宋代产生的最大功用,是成为士大夫和君主以儒家伦理准则为基础进行观念交流的制度平台。它的存在,对宋代学术风貌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举凡经宋学的形成、宋代史学的发达以及“师道”观念的产生,都可以在这个制度的运行中找到根源。《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通过这一研究,作者想揭示,思想史研究不能忽视具体的政治、制度因素。
-
史迪威抗战日记(美)约瑟夫·史迪威 著,骆伯鸿 译《史迪威抗战日记: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及中国抗战》是一部以亲历中国抗战的外国高级将领的视角,真实讲述中美联合抗战始末的权威私人史,《史迪威抗战日记: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及中国抗战》鲜活地噖现了约瑟夫·史迪威与蒋介石夫妇、国民政府高层人士之间围绕中国抗战一事而展开的历史怀葛,独家揭秘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与中国抗战——约瑟夫·史迪威缘何来到中国?他为何与蒋介石屡生抵牾乃至反目?他如何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与抗战决心?他对宋美龄、宋蔼龄、宋庆龄三姐妹又有各自怎样的评价?他为战时中国国民政府军队的变革作了哪些努力?他如何看待中国远征军?……种种疑问都将在《史迪威抗战日记:一个美国将军眼中的蒋介石及中国抗战》中找到答案。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最高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
-
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尹全海 等整理《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为清政府赈济台湾相关原始文献的史料选编,包含了起居注档案、兵部档案、户部档案、奏折等各种文献形式。本书让读者看到当时灾难频仍的台湾人民面对灾难时是如何在中央政府的赈济与帮助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使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行为变得具体而有血有肉、 有声有色。这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说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的历史事实。
-
小谈往事邢小群 著权力对历史给定的解释是粗线条的、单色调的,但我们都想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口述史以更细致、更丰富的内容瞻望社会名流、关注平民百姓,还原历史的真实写照。本书中,知名学者邢小群采访了昔日望族建德周家的后人周启博、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孙女黄且圆、前国务院总理纪登奎之子纪坡民等人,重新记录那些被尘封的家国往事。
-
桂林梁先生遺書梁漱溟 编著《桂林梁先生遗书》最初由商务印书馆于1928年出版,收集了晚清名士梁济遗书、文集及年谱若干种。梁济为晚清名士,梁漱溟之父,晚清覆亡,对中国出路充满迷惘,跳湖殉国。梁济殉国后,其子梁漱溟收集了其父死前的绝笔书、遗稿和部分诗文集,并为其父编著了年谱,汇集而成《桂林梁先生遗书》。
-
诸侯异政和百家异说俞筱尧,沈芝盈 著本书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方面的众多代表人物,逐一做出深入而概要的叙述分析,同时又就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历史给出了综合的说明论断,把“异政”同“异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作者力图将春秋战国时期丰富多彩的学术思想局面,放到当时整个社会历史变迁的总背景中去考察。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春秋战国的社会政治状况,还特地在书末设有“附篇”,追叙远古传说以及夏商西周的史事大略,使大家能够溯本求源。
-
国外珍藏晋商资料汇编高春平 主编高春平主编的这本《国外珍藏晋商资料汇编(第1辑)》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的结项成果,收录了散落在欧美、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国的晋商文献、碑刻资料和票号书简等原始材料40万字和珍贵历史图片50余幅,是晋商研究资料收集整理的一重大成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物语三千沈继光,高萍 著者:温故影像“沈继光·残片图本系列”之《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乡土社会学大家费孝通说:“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在一个地方生下根。”学者张冠生(费孝通助手)说:“曾经,它们仅是浩瀚中的一滴……如今,可怜巴巴一片,却成文化标志。”沈继光说:“老物件的记录收集,对普通人来讲,是贴近的、亲切的、虔敬的、温厚的,是对人性的抚摸和吟唱。”“给普通平凡的事物,增加意义,也许这就是生活,就是生命。”从2001到2004年,沈继光涉足燕赵、中州、三晋、巴蜀等地的村落古镇,将镜头对准那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琐碎物件,“生活用品”褡裢、火镰、鞋拔子、烟丝袋、煤油灯等等,“劳动工具”犁、耙、锄、镐、石磨、碾子等等,拍摄了1200多幅图片。本书选取其中420多幅老物件照片和13万字的图片说明及随笔感言,以此记录一种不能复现的生存形态、生活方式。全书24个专题,从“燕郊山村”、“中州古镇”,到“阿坝藏居”、“三晋高墙”,从“驭牛饲马”、“凿井而饮”,到“学闲游戏”、“木轮远行”,“收复人类的生活,成为人类的遗产”,读者可透过具体的物的历史,切实感受到生活的质地。
-
民间影像《民间影像》编委会 编《民间影像(第3辑)》以第一手的历史影像为线索,来呈现一个个历史片段,强调细节、强调过程,关注日常生活。建筑、人物、事件,工作、学习、生活、家庭、师友,点点滴滴,呈现鲜活的民间生活场景。这些记忆既是个人和家族的,也是民族和国家的。《民间影像(第3辑)》是一个更为影像化的文本。由民间影像编委会编写。
-
重庆母城老地图唐英瑜,扈万泰 主编本图以《增广重庆舆地全图》为基本底图,重现了清末民初重庆的地理和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