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作者:钱文忠 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ISBN:9787535482624
定价:¥3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钱文忠以《三字经》《弟子规》原文内容包括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短小精干的故事和文字,讲述了百则故事和案例,充分融入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的精髓。作为国学经典的启蒙读物,钱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解读,借鉴古人、融会历史、贯通现代,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成为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
作者简介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钱文忠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钱文忠的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钱文忠内外学》、《医圣李时珍》、《汶川集》(合著),《钱文忠解读》大陆版和台湾版,《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钱文忠说即墨》、《戊子草》、《班墨传奇》、《传统的再生》、《乙丑草》。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文章近三百篇。
目录
第一讲
规矩的作用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呢?
第二讲
入则孝之一
《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就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我们都做到了吗?
第三讲
入则孝之二
《弟子规》接下来,又规定了哪些事情是子女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子女不应该做的?
第四讲
入则孝之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如果父母犯了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第五讲
入则孝之四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父母生病了,子女究竟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呢?
第六讲
弟之一
《弟子规》开篇就告诉我们“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古人把“弟”和“孝”一并列为传统美德之首,那么“弟”是指什么?讲求“弟道”为什么如此重要?“孝”和“弟”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第七讲
弟之二
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启蒙读物,《弟子规》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弟子规》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那么,现在的孩子和尊长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
第八讲
谨之一
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四项基本需求,其中为什么要把穿衣排在首位?中国古代关于穿衣戴帽都有哪些严格要求?如果穿戴不合乎规定,又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第九讲
谨之二
今天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饮食习惯。在中国古代,这个问题同样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么,古人所说的饮食习惯是指什么?和今天家长关注的是不是一回事?在培养孩子饮食习惯的问题上,父母又应该注意哪些呢?
第十讲
谨之三
为了让我们养成言行慎重的好习惯,《弟子规》甚至对行走站立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那么究竟怎么走,怎么站,怎么坐才是对的呢?
第十一讲
谨之四
《弟子规》在“谨”的篇尾还特别强调: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的话,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究竟哪些事情是我们应该特别警惕的呢?
第十二讲
信之一
《弟子规》“信”篇开篇就告诉我们说话要诚信为先。但是说话并不是只讲信用就够了,说话还是一门艺术。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当天真的孩子面对大人们善意的谎言时,他们又该怎么办?
第十三讲
信之二
《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要求孩子们从小就要谨言慎行,并且明确告诫孩子们有三种言语是绝对不能说的。那么,这三种言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说过这种不得体的话?与人交谈中,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什么样的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如何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谈吐得体的人呢?
第十四讲
信之三
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随意传播?什么样的要求可以答应别人?什么样的要求是不能够答应的?如果承诺了对方却没能兑现该怎么办?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弟子规》会教我们如何处理呢?
第十五讲
信之四
《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就是通过规范生活中的言行来塑造一个人的良好品格。那么,《弟子规》是如何规范孩子们日常说话中的咬字吐字的?说话的时候,又应该怎样控制语言的轻重缓急呢?
第十六讲
信之五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未成年的孩子攀比斗富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攀比?孩子之间,哪些方面是可以比的?哪些方面是不可以比的?《弟子规》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第十七讲
泛爱众之一
人最应该重视什么?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才华和名望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才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别人承认的、对社会有益的人呢?
第十八讲
泛爱众之二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直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那么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面对善恶,《弟子规》甚至给我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这些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的观点,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呢?
第十九讲
泛爱众之三
在给予和获取之间,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古人说的“取予不可苟且”究竟是什么意思?《弟子规》这些本来是用来规范孩子言行的话语,对成年人又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呢?
第二十讲
亲仁
《弟子规》“亲仁”篇虽然篇幅短小,却饱含深意。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与仁者为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仁者?我们在交朋友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二十一讲
余力学文之一
“余力学文”是《弟子规》的最后一个部分。在今天,好好学习几乎是家长对孩子唯一的要求了,可是为什么《弟子规》却告诉我们要有余力才学文呢?难道还有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情吗?
第二十二讲
余力学文之二
读书除了心、眼、口三到,还有哪些要求?我们应该让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如果读书时遇到问题怎么办?《弟子规》甚至对读书的环境、字的写法、笔墨的摆放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么这些看起来并不会影响读书的事情,《弟子规》为什么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呢?
规矩的作用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呢?
第二讲
入则孝之一
《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就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我们都做到了吗?
第三讲
入则孝之二
《弟子规》接下来,又规定了哪些事情是子女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子女不应该做的?
第四讲
入则孝之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如果父母不喜爱我们,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如果父母犯了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第五讲
入则孝之四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父母生病了,子女究竟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顺呢?
第六讲
弟之一
《弟子规》开篇就告诉我们“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古人把“弟”和“孝”一并列为传统美德之首,那么“弟”是指什么?讲求“弟道”为什么如此重要?“孝”和“弟”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第七讲
弟之二
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启蒙读物,《弟子规》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弟子规》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那么,现在的孩子和尊长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
第八讲
谨之一
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四项基本需求,其中为什么要把穿衣排在首位?中国古代关于穿衣戴帽都有哪些严格要求?如果穿戴不合乎规定,又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第九讲
谨之二
今天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饮食习惯。在中国古代,这个问题同样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么,古人所说的饮食习惯是指什么?和今天家长关注的是不是一回事?在培养孩子饮食习惯的问题上,父母又应该注意哪些呢?
第十讲
谨之三
为了让我们养成言行慎重的好习惯,《弟子规》甚至对行走站立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那么究竟怎么走,怎么站,怎么坐才是对的呢?
第十一讲
谨之四
《弟子规》在“谨”的篇尾还特别强调: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的话,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究竟哪些事情是我们应该特别警惕的呢?
第十二讲
信之一
《弟子规》“信”篇开篇就告诉我们说话要诚信为先。但是说话并不是只讲信用就够了,说话还是一门艺术。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当天真的孩子面对大人们善意的谎言时,他们又该怎么办?
第十三讲
信之二
《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要求孩子们从小就要谨言慎行,并且明确告诫孩子们有三种言语是绝对不能说的。那么,这三种言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说过这种不得体的话?与人交谈中,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什么样的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如何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谈吐得体的人呢?
第十四讲
信之三
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随意传播?什么样的要求可以答应别人?什么样的要求是不能够答应的?如果承诺了对方却没能兑现该怎么办?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弟子规》会教我们如何处理呢?
第十五讲
信之四
《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就是通过规范生活中的言行来塑造一个人的良好品格。那么,《弟子规》是如何规范孩子们日常说话中的咬字吐字的?说话的时候,又应该怎样控制语言的轻重缓急呢?
第十六讲
信之五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未成年的孩子攀比斗富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攀比?孩子之间,哪些方面是可以比的?哪些方面是不可以比的?《弟子规》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第十七讲
泛爱众之一
人最应该重视什么?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才华和名望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才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别人承认的、对社会有益的人呢?
第十八讲
泛爱众之二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直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那么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面对善恶,《弟子规》甚至给我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这些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的观点,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呢?
第十九讲
泛爱众之三
在给予和获取之间,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古人说的“取予不可苟且”究竟是什么意思?《弟子规》这些本来是用来规范孩子言行的话语,对成年人又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呢?
第二十讲
亲仁
《弟子规》“亲仁”篇虽然篇幅短小,却饱含深意。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与仁者为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仁者?我们在交朋友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二十一讲
余力学文之一
“余力学文”是《弟子规》的最后一个部分。在今天,好好学习几乎是家长对孩子唯一的要求了,可是为什么《弟子规》却告诉我们要有余力才学文呢?难道还有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情吗?
第二十二讲
余力学文之二
读书除了心、眼、口三到,还有哪些要求?我们应该让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如果读书时遇到问题怎么办?《弟子规》甚至对读书的环境、字的写法、笔墨的摆放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么这些看起来并不会影响读书的事情,《弟子规》为什么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