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审美形而上学研究
作者:李晓林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ISBN:9787010155326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审美形而上学研究》从审美的形上学研究切入西方美学史的探索,梳理了西方美学史上将“美”、“艺术”与“形而上学”相关联的脉络,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概念辨析,剖析“形而上学”、“形上美学”、“美的形而上学”、“艺术形而上学”和“审美形而上学”的原初内涵及流变。第二部分内容是对传统形上美学的梳理,将以“美”和“艺术”概念为切入点,系统梳理西方美学史上从柏拉图的“美的理念”、普罗提诺的“原初之美”、中世纪美学的“美作为上帝之名”、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到德国浪漫派“美、艺术与宇宙本体”的发展线索,并对其进行理论阐释和评价。第三部分内容是对唯意志论美学的考察,认为其处在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折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第四部分内容是对20世纪美学审美形而上学倾向的考察,包括以杜夫海纳为发展的现象学美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认为这是一条将美和艺术与形而上学再次联系起来的轨迹,也是对传统形上美学的呼应。《审美形而上学研究》以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和美的形而上视角为考察对象,将启迪消费社会的现代人,重新建立与自然、自我、社会的和谐关系,是一本具有相当学术水准的著作。
作者简介
李晓林,1968年生,山东金乡人,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文论和美学。2001年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做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个人完美与人类团结:罗蒂“诗性文化”的双重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目录
导言
章 概念辨析
节 形而上学
第二节 形上美学
第三节 美的形而上学
第四节 艺术形而上学
第五节 审美形而上学
第二章 形上美学的历史流变
节 柏拉图:“美本身”
第二节 普罗提诺:“原初之美”
第三节 中世纪美学:美作为上帝之名
第四节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五节 浪漫主义美学:美、艺术与无限
第三章 作为转折点的唯意志论美学
节 叔本华:“美的形而上学”
第二节 尼采:“审美形而上学”
第三节 艺术作为解脱与救赎:从叔本华到尼采
第四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一:现象学美学
节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对现象学美学的影响
第二节 盖格尔的艺术形而上学建构
第三节 英加登论艺术的“形而上学质”
第四节 杜夫海纳论艺术“形而上的前景”
第五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二:海德格尔存在论美学
节 存在:重建形而上学
第二节 艺术: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一
第三节 语言: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二
第四节 物之为物: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三
第六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三: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
节 “审美无区分”:对主观主义美学的批判
第二节 艺术:“存在的扩展”
第三节 美:“自身显现”
第四节 共在:艺术的人类学基础
余论 后现代视域中的审美形而上学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概念辨析
节 形而上学
第二节 形上美学
第三节 美的形而上学
第四节 艺术形而上学
第五节 审美形而上学
第二章 形上美学的历史流变
节 柏拉图:“美本身”
第二节 普罗提诺:“原初之美”
第三节 中世纪美学:美作为上帝之名
第四节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五节 浪漫主义美学:美、艺术与无限
第三章 作为转折点的唯意志论美学
节 叔本华:“美的形而上学”
第二节 尼采:“审美形而上学”
第三节 艺术作为解脱与救赎:从叔本华到尼采
第四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一:现象学美学
节 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对现象学美学的影响
第二节 盖格尔的艺术形而上学建构
第三节 英加登论艺术的“形而上学质”
第四节 杜夫海纳论艺术“形而上的前景”
第五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二:海德格尔存在论美学
节 存在:重建形而上学
第二节 艺术: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一
第三节 语言: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二
第四节 物之为物:存在追问的途径之三
第六章 审美形而上学建构之三: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
节 “审美无区分”:对主观主义美学的批判
第二节 艺术:“存在的扩展”
第三节 美:“自身显现”
第四节 共在:艺术的人类学基础
余论 后现代视域中的审美形而上学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