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探究
作者:邓晓臻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ISBN:9787516167663
定价:¥6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探究》旨在运用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出发点、方法、价值旨趣,围绕谁之正义、何之正义、何为正义等基本问题对正义展开理论探究,以期建构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探究框架。《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探究》以人的历史发展程度和丰富程度为内涵的“价值人”作为理论探究的视角,引入社会分层结构,从制度设计的品质、程序正义、分配正义和正义感四个方面界定正义的历史内涵,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梳理了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和特征及人类思想史上的正义理论和观念,落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观念问题,提出了展开文明反思的文化任务。
作者简介
邓晓臻,男,1970年12月出生,安徽宿州市人,哲学博士(后),工作于山东理工大学,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唯物史观和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相继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等CSSCI杂志和其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
目录
导言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探究框架及其当代价值
一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研究现状
二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探究框架
三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与当代
第一章 谁之正义?
第一节 从人陛很设走向处于既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
一 从理性人的人性假设走向处于既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
二 “现实的个人”之价值规定性的基本结构
三 “价值人”
第二节 人的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一 “现实的个人”之价值规定性与人的社会分化
二 “现实的个人”之社会历史规定性与人的社会分化
三 社会分层结构
四 社会分层与正义
小结
第二章 何之正义?
第一节 社会资源的构成
一 社会资源的构成
二 社会资源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三 马克思生产决定分配思想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二 重新认识所有制
第三节 社会分工链条与社会生活机会
一 社会分工链条
二 社会生活机会
三 公共服务资源
四 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涉及的其他社会资源
小结
第三章 何为正义?
第一节 制度设计的品质
一 制度设计
二 正义:制度设计兼顾社会各个群体利益要求的品质
三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科学性
第二节 程序正义
一 程序正义
二 人治与法治
三 “礼”和“仁”:儒家学说关于程序正义的程序和价值的思想
第三节 分配正义
一 分配正义的概念界定
二 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批判和阐释
三 基于“价值人”的分配正义
四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
第四节 正义感
一 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中的正义感
二 正义感的心理机制
三 正义观念的普遍化
四 主体间性如何可能?
小结
第四章 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
第一节 社会分层结构决定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
一 社会分层结构
二 社会分层结构决定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
三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推动正义的历史发展
四 马克思阶级学说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第二节 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
一 等级正义
二 权利正义
三 社会正义
四 价值正义
第三节 正义观念的变迁
一 自然正义
二 德性正义
三 共同体价值
四 权利正义从自然法到人的自我立法
五 对法权观念的反思批判
第四节 正义的历史性与超历史性、批判性和建构性及其统一
一 正义的历史性和超历史性
二 正义的批判性与建构性
三 正义的历史性、超历史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四 走出事实与价值的悖论
第五节 走向社会正义的历史之路
一 自觉调整社会的制度设计
二 自觉培育社会的中间群体和新兴群体
三 自觉调整社会资源配置,促进新型社会资源的发展
四 “世界历史”与民族共同体制度设计的变革
五 自觉推进理论探索与文明反思的文化工程
小结
第五章 走出正义的悖论——对正义相关范畴的探究
结束语 研究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研究现状
二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探究框架
三 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与当代
第一章 谁之正义?
第一节 从人陛很设走向处于既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
一 从理性人的人性假设走向处于既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
二 “现实的个人”之价值规定性的基本结构
三 “价值人”
第二节 人的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一 “现实的个人”之价值规定性与人的社会分化
二 “现实的个人”之社会历史规定性与人的社会分化
三 社会分层结构
四 社会分层与正义
小结
第二章 何之正义?
第一节 社会资源的构成
一 社会资源的构成
二 社会资源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三 马克思生产决定分配思想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二 重新认识所有制
第三节 社会分工链条与社会生活机会
一 社会分工链条
二 社会生活机会
三 公共服务资源
四 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涉及的其他社会资源
小结
第三章 何为正义?
第一节 制度设计的品质
一 制度设计
二 正义:制度设计兼顾社会各个群体利益要求的品质
三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科学性
第二节 程序正义
一 程序正义
二 人治与法治
三 “礼”和“仁”:儒家学说关于程序正义的程序和价值的思想
第三节 分配正义
一 分配正义的概念界定
二 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批判和阐释
三 基于“价值人”的分配正义
四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
第四节 正义感
一 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中的正义感
二 正义感的心理机制
三 正义观念的普遍化
四 主体间性如何可能?
小结
第四章 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
第一节 社会分层结构决定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
一 社会分层结构
二 社会分层结构决定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
三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推动正义的历史发展
四 马克思阶级学说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第二节 正义的历史实现形态
一 等级正义
二 权利正义
三 社会正义
四 价值正义
第三节 正义观念的变迁
一 自然正义
二 德性正义
三 共同体价值
四 权利正义从自然法到人的自我立法
五 对法权观念的反思批判
第四节 正义的历史性与超历史性、批判性和建构性及其统一
一 正义的历史性和超历史性
二 正义的批判性与建构性
三 正义的历史性、超历史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四 走出事实与价值的悖论
第五节 走向社会正义的历史之路
一 自觉调整社会的制度设计
二 自觉培育社会的中间群体和新兴群体
三 自觉调整社会资源配置,促进新型社会资源的发展
四 “世界历史”与民族共同体制度设计的变革
五 自觉推进理论探索与文明反思的文化工程
小结
第五章 走出正义的悖论——对正义相关范畴的探究
结束语 研究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