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
-
西方美术简史(美)亨德里克·房龙(Hendrik Willam Van Loon)著;丁伟译艺术是人类与身俱来的天性,因此,欣赏艺术,就成为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房龙这个只有短短3万字的美术简史,是在写过很厚很大的《艺术》之后写下的,是长久的思考与写作之后思想精华的沉淀。作者以其贯有的人文关怀和睿智俏皮的文风扼要地讲述了自洞穴艺术以来至近代实验美术的演变过程。西方美术走过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的历史、数百位大师的旷世杰作以及细腻精到的赏析文字,都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成就一个较为深刻的艺术鉴赏者。
-
震撼人心的99个瞬间周啸天本书通过创新的体例、通俗的文字、别致的版式、丰富的图片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使读者便捷、轻松地了解人类文明史知识,为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回顾人类文明前行的坚实脚印,感受人类文明不断成长的历程吧。
-
法律文化史研究何勤华自从德国法学大师柯勒(J.Kohler,1849—1919)于20世纪初开创了法的文化研究以来,法律文化研究在世界各国都一直深受学术界重视,并日渐扩大着其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法学界也掀起了法律文化研究的热潮,推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出现了陈鹏生、俞荣根、武树臣、梁治平、贺卫方、高鸿钧、张中秋、刘作翔、何勤华等一批将法律文化作为自己学术研究中重要领域的学者。法律文化史研究,是继受了法律史研究和法律文化研究之成果,并结合两者的方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它将历史上的法律文化即历史上出现的并对后世的法律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事件、法典、法学家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进化至一定阶段的经济、政治、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之立场和方法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并阐述作为文化的法律的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它是对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研究的一种深化。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出版的几部著作如梁治平的《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张中秋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武树臣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等中,就已经花了大量的篇幅研究中外历史上的法律文化。而在何勤华的《法律文化史论》(《法学》1996年第10期)一文中,则明确提出了“法律文化史”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并力倡以此种视角和方法来克服法律制度史、法律思想史等单独研究的缺陷,对法律史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研究。本着涓涓小溪能汇成大海、粒粒细沙将垒起高山的学术探索精神,我们着手编辑《法律文化史研究》(多卷本)学术丛书,试图为中国学术界的法律文化史研究开辟一个发表成果的园地,提供一个学术积累的载体。本书每年出一卷,主要刊登我国学术界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在法律文化史研究领域中的原创性成果。我们希望《法律文化史研究》成为我国法律史学界学人的又一位良师益友,并为中国法律学术的发展作出贡献。本卷的编辑出版,得到了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经费的资助。商务印书馆领导对本套丛书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责任编辑王兰萍副编审则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诸多心血。对此,均表示我们一片诚挚的谢意。
-
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这一部音乐史,既是音乐形态发展史,更是人类社会的情感史,既要研究音乐艺术的社会意义,也要研究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的意义;欧洲音乐发展过程中,每一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的诞生,每一具有重大影响的音乐流派的兴起,每一音乐形态的变更,都充分说明音乐艺术的发展既要符合自身规律,又要符合不断变化着的文化市场规律;作曲家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强烈的爱憎,没有独特的个性,音乐作品只能流于低俗;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只迷恋于作曲艺术,漠视人们普通关心的社会问题,自然就创作不出富有感召力、富有生命力、深得大众喜爱的作品。
-
维纳斯巡礼陈望衡本书作者用浅显、平易的文字,依照历史发展的脉络讲述了自石器时代至20世纪的西方美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的发展史,并对各个时期的历史、社会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进行了评述。全书图文并茂,引领读者游美术长廊,品人生百味。是为灵动之书。美图、美文、美意,你定会驻足:丰乳肥臀——维纳斯,妩媚诞生——波提切利,窗边奶茶香——弗美尔,但有感伤——华托,“石”势造英雄——罗丹,当悲凉陷入幸福——高更,成人童话——霍安·米罗……他是本书的当然主角。不能忽视的还有歌德、丹纳、黑格尔、温克尔曼,这些游走在艺术之境的大师以文字和思想奉送给观者的,同样是盛宴珍馐。是为安慰之书。王小波说:“什么是似水流年?”“就如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潺潺流水、粼粼流光,落叶、浮木、空玻璃瓶,一样一样从身上流过去。”《触摸到永恒》、《早熟的贵族》、《在彼岸微笑》、《瑰丽欢乐颂》、《蜜酿的沉醉》、《拥抱,以及告别》、《永不落幕》……这是以时间之轴走来的美史史的丰富篇章;那些才情肆溢的天才在云端么?不,他们也有人间的悲喜冷暖——美术史外有美学史,学术史外品人生茶。安慰之书,是为此意。
-
中国音乐史臧一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技巧。而本套丛书的编者和作者认为音乐更重要的是一咱修养,特别是针对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而言。对于大部分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少再有机会学习音乐的技术,但可以培养他们音乐的修养和能欣赏音乐的耳朵;即使对于那些已具有一定音乐技能的学生,如何正确把、握音乐的精神实质,了解音乐发展演变的过程,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的艺术水平,这样的一套从书也是不无裨益的。本书以“乐和、天地、人和”的哲学理念贯穿首尾,梳理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共分七章,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音乐流派和音乐作品,并将音乐的发展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整体格局中,是一本脉络清晰,叙述流畅,史料充实的好教材。本书内容生动而丰富,是认识、理解音乐的桥梁和最重要的人文背景。
-
近代以来日本民间涉外活动研究翟新在日本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及对外关系演变中,除政府和个别精英人物之外,大量的民间组织及特定的社会群体,于各个历史时期以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活动等方式,发挥极其重要与不同寻常的作用,给予日本的对外政策和外交实践以及有关国家间的关系的深刻影响。本书即是作者长期以来对此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学术成果。全书按论及内容分三编:第一编“近世日本知识界的科学移植”;第二编“近代日本国际团体的对华认识及活动”;第三编“战后日本民间多元化的对外认识和国际事业”。本书旨在通过对不同时期日本对外活动中社会及民间组织的认识和实践,进而按近代日本对外活动中真实而全面的历史。
-
精神病文化史余凤高作者以前写过多部有关医学与文化的书,受到广泛的好评。本书在历述古代有关精神病的“神魔说”猜想,到中世纪和理性时期的认识上的进展,直至今日近理代研究的同时,详尽描述了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态度以及从作为“异类”的冷酷严刑的折磨到人道的仁慈的变化过程。书中在展示歇斯底里、忧郁症、躁狂症等多种精神病症状时,既有医学家的严谨记述,又有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形象描绘。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介绍历史上的几位患有精神病的著名天才人物的同时,还对这种人的资质与病理关系作了有趣的探讨。“天才就是疯子”的确说得上是最老的话题了。悲剧人物因大劫人难而发疯,喜剧人物因异想天开而发疯,两类精神病态的心理和行为都是读者所熟悉的,又不完全熟悉的。精神病往往出现在天性聪慧、感觉敏锐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在一次次遭受打击之后长期的压抑,才使他们患上精神病。这就是所谓“智慧的痛苦”!从医学角度探讨精神病,研究精神病的性质、病因、治疗方法的书,已经出版过多本了。但是,在国内,还未见有一册发掘精神病的文化内涵的著作。本书意在从这一新的角度来描述此病。
-
角斗士高福进、侯洪颖“新视野文库”的宗旨,是为读者“穿越时空,神游历史”提供一条“时光隧道”。在第一批出版的书籍中,我们得以窥见:从古代埃及法老的深宫内帷到罗马角斗士血洒竞技场, 从荒野山林的女巫集会到现代大都市的“嬉皮士”群居村,从放浪形骸的波希米亚生活方式到中世纪骑士与贵妇的罗曼史,从日本艺妓的强颜卖笑、悲凄血泪到德国法西斯的残暴成性、惨绝人寰……通过对社会历史生活场景细致入微的刻画和历史群体活动浓墨重彩的描绘,丰富读者对于世界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理解。“新视野文库”的作者,大都是学有专攻的中青年学者,或者是苦读十年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人。为了用易读易解、趣味横生的笔触来表现这些历史的细部,他们以梳理史料、考据史实的科学态度,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和想象,为一段文字的撰写而转搌反覆,为一幅图版的搜寻而四处奔波,才有了呈现于读者面前的一本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书籍。
-
西方音乐史导学沈旋,梁晴,王丹丹 编著《西方音乐史导学》为音乐院校非理论专业及普通大学学生用教材,并适合音乐史多方位、多层面考试的学生使用,同时提供参考书目、音响曲目及思考题。书中尽可能给出重要作品、人物、事件的准确信息,以便查找,对各个时期音乐事件情况进行强调。试图生动再现历史风貌,注重重要作品介绍,强调20世纪与早期的音乐。《西方音乐史导学》以西方音乐风格时期划分,上起古希腊古罗马下至20世纪,共分七大部分,叙述尽可能简明扼要,注重历史的纵向线索与横向问题关系的交代。体例上,每一部分第一章均为“社会文化背景和音乐语言特征”,是对该部分背景及音乐情况的概述,简要统领,贯穿始终;还有,面对西方音乐史中众多音乐家们,《西方音乐史导学》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均没有“各国主要音乐家简介”一章,按照国别分别列出重要作曲家并简单介绍,编织出一张各期音乐家群体的关系网,便于初学者识别查找。另外,根据每个时期的特征,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