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
-
中外关系史研究李兴主编《中外关系史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1年创办,李兴教授任主编,陈奉林教授任副主编,立足于本土资源与全球史观,以东方区域和世界视角,致力于中外关系史研究与整体推进,反映中国外交和中外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社会关系等研究的前沿与动向,探讨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打造世界史和中国史融通的学科交叉平台,培养中外东西博通的专门人才,推动中国的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东方外交史、世界史和区域国别研究。本辑为《中外关系史研究(第1辑)》包括辛亥革命前后工部局万国商团有关海军参与租界防卫计划的相关史料选译、中国千年外交的基本轨迹刍议、《环球航行记》与18世纪欧洲中国观的转变和近代日本人游记所见中华文明与中日关系等主题论文。
-
晚清民国商业银行纸币贺传芬自晚清至民国时期,政府特许发行纸币的商业银行约计有50家之多,本书选择了其中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和富有代表性的十几家商业银行进行了重点介绍。这十几家商业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代表了民国时期商业银行纸币大家庭的方方面面,彰显出了民国商业银行的时代风采。本书集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身,为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这一时期商业银行及其纸币的便捷窗口。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Littl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常鹏本书系用英文写作,从全球化、大历史的视角,以西方人熟悉的表达方式, 编写了这本自秦汉至明清的文学简史。全书共分八章,并附有作品赏析,利于英文读者鸟瞰中国三千年的文学脉络与传承,对中国历史及文化的常识有一个较为全景式的了解和认识。此外,本书亦适合作为比较文学及翻译课程的教材。本书系用英文写作,从全球化、大历史的视角,以西方人熟悉的表达方式, 编写了这本自秦汉至明清的文学简史。全书共分八章,并附有作品赏析,利于英文读者鸟瞰中国三千年的文学脉络与传承。
-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小传马仑《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小传》收集了四百多位从1919年至2018年为止的已故作家的简介。编者从零星的资料中,整理出这些作家重要的生平事迹和著作,全面展现了100年来马来西亚华文写作者的整体风貌,同时也记载了马来西亚华人从漂洋过海到落地生根的历史进程。本书根据作家的卒年编撰,从他们的简介中,可以看到马来西亚华文写作者对文学的热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地书写生命历程,用文学记录了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开拓精神,留下丰富的文献史料,可作华族后辈学习的典范。
-
超级水果杰夫·米勒 著,胡文雅 译牛油果可谓是21世纪最具标志性的食物。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它从一种鲜为人知的地区美食蜕变成为风靡全球的“超级水果”,稳坐社交媒体“宠儿”宝座。对于一种质地奇怪、味道不甜、煮熟后会变苦的水果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发展轨迹,但正是这些矛盾之处促成了牛油果的崛起——尽管它奇奇怪怪,但它脂肪丰富、营养密集、相当健康。在销售商数十年如一日的创造性营销努力下,牛油果逐渐成为一种新颖而正确的食物,一个“干禧一代”生活方式的潮流标志。 通过生动的逸事、多彩的图片和美味的食谱,本书追溯了牛油果的百年上位史:它与更新世时期的巨型食草动物共同进化;它被墨西哥的西班牙征服者欣然接纳;它走向现代人的餐桌,成为水果中的“超级水果”。
-
吃草!朱迪思·温劳布 著,扈嘉翼 译本书是一部介绍沙拉发展历程的简史,全书正文共六章,主要探讨了自古罗马帝国以降的欧洲沙拉的发展轨迹,兼论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沙拉菜肴与欧洲沙拉的不同之处。沙拉这道菜肴最初由从山坡上采集的野生植物调制而成,在古代被认为没有特别的营养价值,它们总是在质地、味道和热量方面与正餐形成对比。随着生蔬菜和新鲜蔬菜被视为健康的饮食选择,沙拉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食物。作者揭示了沙拉是如何在一餐饭中占据自己的位置——有时是在正餐之前,有时是作为正餐,有时是作为最后一道菜,以及沙拉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界各地演变成一种价值极高的单独菜肴。本书描述了沙拉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发展,并介绍了知名沙拉的历史及食谱,因此是一部食物历史学家和各地美食爱好者的书目。
-
六合文征政协南京市六合区委员会六合,为“六朝古都”南 京的江北门户,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六合区政协发挥 委员资源优势,组织专门力 量编纂出版《六合文征》, 以实现前辈乡贤的世纪宏愿 。 全书分为两编:上编收 录六合(古棠邑)行政区划 内本土作者的作品;下编收 录非六合籍文人,但曾经在 六合任职、侨寓、旅历、交 游,撰写的涉及六合山川人 物、掌故逸闻或著述序跋等 作品。 这些文章,展现了六合 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的丰 富多彩,勾勒了六合山水生 态、社会生活的瑰丽图景。
-
鲁艺记忆刘妮 主编本书是曾经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工作和学习的部分学员与教职员工亲笔撰写的艰苦革命岁月的回忆文章汇集。这些文章生动记录和反映了鲁艺学员和教职员工在鲁艺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充分反映了革命青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在鲁艺这座革命文艺大熔炉中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刻苦学习本领,为党的文艺事业进行艰苦创作,以文艺为武器投身全民族抗战的生动故事。这些文章,是对鲁艺深切回忆和纪念,是鲁艺学员、教职员工在离开鲁艺几十年后献给母校的崇高敬意。本书充满革命乐观精神,对于启迪教育今天的青年一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鼓楼新悦 坏血病(加)斯蒂芬·鲍恩著对坏血病的治疗是最伟大的军事胜利之一,但它对历史的影响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本书回顾了从16世纪坏血病最早出现以来,到18世纪这个疾病的病因和疗法之谜被破解,再到19世纪早期预防药物最终投入使用的历史。故事情节百转千回,讲述三位传奇人物如何克服18世纪思维的限制,解决了他们那个时代最大的医学之谜,并对19世纪的国际政治带来深远影响。本书以历史作家的口吻叙述,内容丰富有趣,涉及医学史、风帆时代的海军史、拿破仑战争等,既有专业价值,又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
中国经学史十五讲姜海军 著中国古代学术体系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经学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术形态,始终被视为官学与官方意识形态。它对古代的社会政治、学术思想、个人生活等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角度,对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人物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阐释经学在政治、学术、社会等领域的价值与意义,为当今经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历史性的借鉴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