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
-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李卫东 著《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民国卷)》以时间为序,系统描述了民国三十余年武汉城市法治的基本进程、周期特点及重要案件。研究和揭示法治与城市发展进程,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丰富学术研究成果,填补前期研究的不足;探究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本土经验和资源。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突出展示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归纳城市管理与法治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体现研究视域的多维度。
-
比较经济思想史柴毅主编本书按照时间序列,阐述东周时期与古希腊时期、秦至两晋时期与古罗马时期、南北朝至明朝中叶与中世纪时期、明朝中叶与欧洲重商主义、清朝中期与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全书的目的在于阐述中西方经济思想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但两种思想又相映生辉,中西方都是沿着各自经济路径促进生产力发展,从两干多年的发展来看,两种经济发展路径既没有优劣之分,又无相互竞争之意。多年来,大部分高校学生所了解到的经济思想是“欧洲中心论”的文化产物,却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知之甚少。本书的出版正是试图打破这种局面,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变脉络。
-
跨越时空的对话赵栓林本书主要工作是对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初步研究。旨在充分发掘历算家书信在清代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价值,探究诸多未被关注的重要方面。搜集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九百余封,从中选出涉及历算交流的代表性书信,进行句读,校订内容,建立编目,探索一套适合于历算家书信的分类方法,并就书信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展开初步研究。考证书信所涉历算交流内容,分析通过书信交流形成的清代前中期历算学术圈。学界目前未见此类深入系统研究,不存在著作权问题。我们编辑出版该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向同行介绍近年来在清代科学技术史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请同行批评指正;另一方面是鞭策和鼓励本单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在这一领域做出新的研究成果。
-
上海建筑中的红色记忆褚敏本书选取上海外滩、渔阳里、龙华烈士陵园、陈云故居等上海革命建设史中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建筑和现代优秀建筑,由建筑专家和党史专家联袂介绍建筑的历史与特点,以及建筑里的红色故事。内容包括:渔阳里与开天辟地大事变;镶嵌在外滩建筑群中的红色故事、南市发电厂与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镌刻在龙华烈士陵园的英烈史诗、曹杨新村与新中国工人阶级的幸福生活等。通过上海建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生动展现上海这座光荣之城、初心之地红色历史的立体图景,为读者了解上海党史和城市史提供独特视角。
-
百年锐于千载沈洁 著20世纪对于中国,是一个急速的世纪。几十年一百年时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历程,不到十年时间即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正如孙中山所说,“百年锐于千载”。本书是作者关于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与社会变迁的思考。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若干个案,从思想和文本这一内在理路分析辛亥前后的时代变化与读书人的心态变迁,以及这一变迁是如何深刻影响和塑造了百年间的中国历史。第二部分写民族精神与人格、国格,涉及族群、身份认同、政治行动的思想资源等问题。第三部分是串联起关于20世纪中国革命长线思考的几篇访谈,关注的重点在中国革命的都市性。三部分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展开——百年前的国人,在惶恐什么,又在希冀什么?
-
人间烟火[英] 基思·赖特森 著看似疾风骤雨、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其基础却在长达近三个世纪的近代早期既已奠定。这一漫长的序章正是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在这一时期,不列颠各地开始打破区隔,开启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传统农业和土地分配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得到发展,一种更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初现。时人的生活随之发生巨变,熟悉的世界正在远去。著名历史学家基思·赖特森将经济历史学家的调查与社会及文化史领域的新发展相结合,描绘了英国近代早期经济生活的基本机制与关系,追溯了经济社会的变革进程,并且考察了这些变革如何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幼。本书既有微观考察,又兼具整体性的宏观论述,赖特森借助时人的财产清单、日记、遗嘱、文学作品等大量鲜活的史料,为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经济史研究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作为一部杰出的英国史研究作品,本书曾获得北美英国研究协会的约翰·本·斯诺奖。
-
丝路文明刘进宝 主编《丝路文明》是由浙江大学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和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研究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考察报告、书评、学术综述、资料整理、学术信息等。《丝路文明》(第八辑)收录了包括李华瑞、张国刚、林梅村、荣新江、王子今、余太山、高田时雄、劳费尔、袁炜、刘进宝、冯培红等人17篇文章,或是书评,或是会议论文,所论涉及丝路沿线方方面面。有关丝路文明的探讨,对推进丝绸之路研究当有助益。
-
什么是数字史学【芬兰】汉努·萨尔米 著, 徐艺欢 译数字史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它邀请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参与,为探索、理解和展现过去提供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式。《什么是数字史学》提供了对数字史学简明扼要的介绍。从讨论历史数字化研究的起源开始,作者探讨了历史如何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数字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数据库和档案、跨学科和公众参与等。此外,作者概述了大数据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无论是涉及文本资料的,还是涉及视觉资料的,并给予原生数字化时代以特别关注。
-
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陈久金本书是一部以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为对象的理论专著。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对常用的科技史研究方法从理论上作概要性的系统介绍,涵盖科技史研究的重要环节,从选题立项、搜集文献资料,到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综合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再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科技史论文和专著等。此外,本书还对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作了专门介绍。下卷详细分析了作者亲身参与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等研究实例,以实际应用加深读者对研究方法论的理解和把握。
-
中国文化简史凌金铸 著本书作者基于对高校学生和社会读者的持续关注和广泛互动,在高校文化产业专业课程“中国文化史”和高校通识课程“文化的魅力”教学的基础上,汲取中国文化史研究和考古最新成果,设12个专题,从技术、制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具体通过对38个知识点深入细致的剖析,环环相构,努力发掘三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的精彩篇章和演变的内在规律, 用18年的时间打磨的一本知识涵盖量大、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中国文化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