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
-
西方科技史通识课姜振寰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十分显著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历史已经成为当代人特别是青年人bi备的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史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的可靠途径。本书从人类的诞生与古代文明、古希腊的科学技术、罗马的科学与技术、欧洲中世纪、阿拉伯的科学技术、文艺复兴与工场手工业、近代科学革命、英国产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社会的形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近代技术的全面发展、近代技术的全面发展、现代科学体系的形成、20世纪上半叶的新兴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西方科技发展的简明历史。本书在编排上注重科学史与技术史并重,注重科学技术史与社会史、文化史的结合,注重科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
战国史杨宽《战国史》是杨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断代史的一部名著。作者充分吸收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成就这部集大成的《战国史》。本书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
中国经济思想史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一书作者为唐庆增,该书公认为1949年之前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编,分别为绪论、老孔以前之经济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及其他各家、政治家与商人、史书与经济思想以及结论。全书从中国经济思想的起源、性质入手,扼要介绍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系统梳理了我国上古时期儒、道、墨、法、农、兵诸家经济思想的基本脉络。书中论述客观中肯,结构体系严谨,古籍史料极为丰富,是一部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名著。
-
中国妇女文学史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一书研究范围覆盖文学、史学、哲学、经学等众多领域。作者一生著作甚多,本书整理了自上古至明代妇女文学的变迁,主要分为上古妇女文学、中古妇女文学、近世妇女文学三编,概述了各个时代妇女文学的盛衰情况,辑录了具有代表性作品,并附以精辟的点评,另对班昭、徐淑、蔡琰、左棻、苏蕙、武则天、薛涛、李清照、朱淑真等女性作者专章进行分析,生动再现了几千年来妇女文学的发展历程,肯定了妇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清史档案中的清代文史书写戚学民本书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国史馆档案,首次系统研究清史《文苑传》,揭示了清朝关于古文史、诗歌史和经世学史整体论述的形成过程。本书有几篇文章是讨论与清史《儒林传》相关的历史,余嘉锡覆辑清史《儒林传》等几篇论述了清史《儒林传》的稀见档案,该文2017年发表于中国历史学**期刊《历史研究》。论《清史稿儒林传》礼学论述格局的形成,是讨论《儒林传》的学术记载之一斑。阮元,翁同龢和章学诚,是清代学术政治领域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本人基于国史馆档案,讨论了他们在国史中的形象书写,对近代学术史有所补充。清史《文苑传》的几篇,是本人对于清史《文苑传》档案的初步研究。如《钦定国史文苑传》钞本考,发表于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核心期刊《文学遗产》。本文研究全部基于学界较少使用的清史《儒林传》和《文苑传》档案,实事求是,每篇文章均提出了原创性观点。本书是《清华历史文丛》之一,体现了清华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有关内容可以供历史学界和史学爱好者参考。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讲义鲁克亮 编本书是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质资源库建设项目成果,是对高校思政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的教学讲义,其内容是根据2018年版和2021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本书的编写以历史的推进为逻辑,以“四个选择”为主线,以解决学生的历史困惑为导向,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需求为目标,避免历史的书写,重在思想引导,立足并超越教材,拓展理论与历史的结合剖析。书中共有九个专题,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内容全面丰富;每个专题又分为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建议三个部分,结构设计合理,紧贴教学实际;在正文当中还穿插有知识链接与课堂讨论环节,极大地补充了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树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中国古代军事礼仪史李蓉中国古代军事礼仪从西周开始就是“五礼”之一。古代军队从出征,交战,到凯旋乃至战败都有相应的礼仪规制,正所谓礼无处不在。作者多年潜心研究,打破按朝代分期的惯例,以中国古代军事礼仪产生、演变、重振到基本定型的四阶段为纲,分别探讨先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和宋代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礼仪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历史背景和社会成因。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军事礼仪进行比较研究,努力探讨社会发展、兵制演变与军事礼仪之间的互动关系,军事礼仪与社会礼仪的互动关系等,解读军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其教化功能及其对战斗力生成的最终影响力。
-
中国宗族制度小史吕思勉《中国宗族制度小史》一书,主要追述中国家族制度之根源,研究其变迁,讨论宗族、姓氏、谱牒之源流,家族范围之大小,继嗣之法,财产之制度,妇女之地位等问题。作者对以上问题一一穷源竟委,明析无疑。书中另附有《中国阶级制度小史》,讨论我国古代阶级制度之起源及其种类,之后如何变化、发展,或者至今仍有何种遗迹。其“论国人、野人”为中国古老之阶级,游侠为古代武士之继承,而古代之所谓君子,乃是道德崇高者之代表。其论武力、富力阶级之递嬗,角度独特,分析得当。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书稿主要由民国经学家刘师培的两部著作组成,《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和《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梳理了我国中古时期,即汉末至宋齐梁陈文学变迁的历史,例举其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如王粲《登楼赋》、嵇康《声无哀乐论》、沈约发明声律说等,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独具的风貌和盛况,以褒扬藻韵的文学观,肯定了这一阶段尤其六朝文学的审美流变以及积极意义,是近现代中古文学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选择汉魏及六朝影响深远的文学家,深入分析其传世作品,如《史记》《汉书》《辨亡论》等,阐释了撰写文章的忌讳与方法,其中忌讳有“奇僻”“驳杂”“浮泛”“繁冗”等,方法有“树意义定篇”,两段相接“转折自然”等,可谓我国断代文学史的奠基作品。书稿引用资料丰富,文质兼美,对相关研究者和学习者有积极指导意义。
-
中国史学史金毓黻《中国史学史》一书主要由十章组成,系统论述了我国史学自炎黄至民国的发展情况与演变。探讨了“史”的本义及远古史官的产生与分工;梳理了先秦时期的著名史家与史籍,有孔子《春秋》、左丘明《左传》、《战国策》和《世本》等;深入分析了两汉至唐初私家修史的繁荣,这一时期涌现了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等彪炳后世的史家、著作;阐释了唐宋官修史书的建立及至清代史学成就的突破,其间出现了二十四史中其余多部正史、新的史学体裁纪事本末体、史学集大成者刘知几和章学诚;回顾了民国年间史学发展的趋势及重要成果,如殷墟甲骨文字研究、梁启超和章炳麟的学术建树。稿件文质兼美,资料丰富翔实,对相关研究者和学习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