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领导心理学
作者:季乃礼 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01
ISBN:9787310047802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领导心理学/南开人文社科文库》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对西方政治领导心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中国的学者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西方学者作总结性的研究工作也相对较少。《领导心理学/南开人文社科文库》是第一本总结和归纳西方政治领导心理研究的著作。其二,运用西方理论对中国领导进行分析。国内学者对政治人物心理的分析缺少理论和术语,只是凭一种直觉。《领导心理学/南开人文社科文库》在介绍西方理论的同时,尝试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譬如在政治动机有关利益驱动部分,分析中国的政治体制中缺少对利益的关注。在政治人格中提出了公仆人格。在前景理论中分析了鸿门宴中项羽为何放走刘邦。其三,重视对领导行为的预测研究。理论不仅在于更好地理解领导的行为,更重要在于分析领导的心理之后对其行为进行预测。《领导心理学/南开人文社科文库》在介绍大多数理论时,伴有相关的行为分析,即领导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
作者简介
暂缺《领导心理学》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难点和创新点
四、领导心理学释义
五、政治领域与工商管理领域领导心理研究的差异
六、领导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 领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观察法
五、模仿
第二章 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历程
一、萌芽时期(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初)
二、逐步形成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三、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四、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三章 领导的动机
一、逐利的动机
二、性本能
三、自尊动机
四、权力动机、归属动机、成就动机
五、三种动机的分析实例:奥巴马的动机分析
六、利益驱动与中国的政治体制设计
第四章 领导的人格
一、拉斯韦尔:权力欲为特征的政治人格
二、巴伯的总统性格研究
三、格林斯坦的领导风格研究
四、领导与威权主义人格
五、自恋的领导
六、妄想狂和强迫症
七、研究实例:公仆人格
第五章 领导群体
一、领导群体的分类
二、群体思维(Groupthink)
三、领导群体与支配群体关系的解读:社会支配论
第六章 领导的认知
一、认知相符论及其政治领域的应用
二、整合复杂性
三、操作码
四、领导风格
五、前景理论
六、意象理论
七、研究实例:前景理论视角下的项羽行为分析
第七章 领导的情感
一、情感与领导行为
二、政治广告
三、领导的面部表情与选举
四、研究实例:中国的官员与家庭成员
第八章 领导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一、交易型与变革型领袖
二、魅力的领袖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
三、寡头统治铁律
四、政治说明
五、研究实例:瓮安事件的领导回应分析
六、告别“民之父母”的思维方式
第九章 生理与领导心理
一、出生的次序与成为领导间的关系
二、人生的发展阶段
三、性别与领导心理
四、疾病与心理
五、“五十九岁现象”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难点和创新点
四、领导心理学释义
五、政治领域与工商管理领域领导心理研究的差异
六、领导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 领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观察法
五、模仿
第二章 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历程
一、萌芽时期(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初)
二、逐步形成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三、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四、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三章 领导的动机
一、逐利的动机
二、性本能
三、自尊动机
四、权力动机、归属动机、成就动机
五、三种动机的分析实例:奥巴马的动机分析
六、利益驱动与中国的政治体制设计
第四章 领导的人格
一、拉斯韦尔:权力欲为特征的政治人格
二、巴伯的总统性格研究
三、格林斯坦的领导风格研究
四、领导与威权主义人格
五、自恋的领导
六、妄想狂和强迫症
七、研究实例:公仆人格
第五章 领导群体
一、领导群体的分类
二、群体思维(Groupthink)
三、领导群体与支配群体关系的解读:社会支配论
第六章 领导的认知
一、认知相符论及其政治领域的应用
二、整合复杂性
三、操作码
四、领导风格
五、前景理论
六、意象理论
七、研究实例:前景理论视角下的项羽行为分析
第七章 领导的情感
一、情感与领导行为
二、政治广告
三、领导的面部表情与选举
四、研究实例:中国的官员与家庭成员
第八章 领导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一、交易型与变革型领袖
二、魅力的领袖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
三、寡头统治铁律
四、政治说明
五、研究实例:瓮安事件的领导回应分析
六、告别“民之父母”的思维方式
第九章 生理与领导心理
一、出生的次序与成为领导间的关系
二、人生的发展阶段
三、性别与领导心理
四、疾病与心理
五、“五十九岁现象”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