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史
-
法国启蒙思想家肖像(法)夏尔·奥古斯丁·圣伯夫(Charles Augustin Sainte-Beuve)本书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圣伯夫批评启蒙思想家的一部选集。作为将传记方式引入文学批评的第一人,圣伯夫为现代法国文学批评奠定了基石。在本书中,经由作者细腻的笔触,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博马舍等人的性情与精神转变成一幅幅直观与洞察相结合的肖像画。作者十分关注思想家的才能发展及变化,通过考察他们所在时代里的政治、文明、风俗,细致地探索并追寻各个思想家的内在心理,力求深入且真实地描绘他们的典型特征。在这些评论中,重心始终放在作为创造主体的思想家身上,通过理解人物来挖掘其作品所产生的奥秘。
-
图坦卡蒙的号角[英] 托比·威尔金森 著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墓葬被誉为2O世纪埃及考古学最 伟大的发现之一。历经15年苦苦追寻,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于1922 年底,在古埃及新王国首都底比 斯的尼罗河西岸帝王谷找到了它。在墓葬中,共发现 了 5OOO 余件精美绝伦的各式随葬品,其中法老的黄金面具、成套的金棺、各类宝石与黄金制成的装饰品尤为出名。图坦卡蒙的墓葬不再仅仅是一个考古发现,更是一个持续了百年的文化现象。图坦卡蒙也因这些宝物成为所有埃及法老中最知名的一位,尽管他死后数千年不为人知。 英国的埃及考古学家托比·威尔金森在《图坦卡蒙的号角》一书中,采用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来看这座墓葬及出土物件。他没有把重点放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发现该墓葬的过程上,也没有对这位少年法老短暂的一生以及他统治期间埃及在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过多着墨,而是通过法老的随葬品,详细介绍流光溢彩的古埃及文化及其深远影响。从5OOO余件随葬品中,他选取了1OO件器物,划分成1O组,按照1O个主题全面介绍了古埃及文明所处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王权政治、 贸易网络、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辆黄金装饰的战车展现了当年埃及技术的先进。面包、盛放水果的篮子和酒坛则反映了尼罗河谷的富饶和当地人民享用筵席的丰盛。努比亚的乌木与利比亚沙漠玻璃制作的首饰也说明埃及贸易活跃和外交网络地域广阔。剃须用具和棋盘又透露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角……如今,墓葬中感人至深的物件—图坦卡蒙的号角(银号角)所代表的图坦卡蒙时代的音乐,已经和他本人一样灰飞烟灭,仅空留往日的回响,是那些遥远过去的遗存。好在通过这些随葬品,我们仍能唤醒图坦卡蒙的世界以及他作为象征所代表的古埃及文明。本书见解精辟独到、叙述翔实生动、文物精彩纷呈,所描绘的古埃及历史、人民和文化遗留令人动容。历史、考古、艺术、文化爱好者以及对法老时代的埃及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能在阅读本书中有所收获。
-
新史纪丛书·斯巴达人(英)安德鲁·J.贝利斯(Andrew J. Bayliss) 著斯巴达人的形象已经不可磨灭地融入了公众的意识:长发披肩、肌肉发达、身披红袍的战士,手持印有希腊字母"λ"、闪闪发亮的青铜盾牌,以自由平等的身份列队而站。然而,这种以耐力、平等和武力著称的迷人形象所反映的并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关于失落世界的神话。这个神话自斯巴达全盛时期便萦绕其身,后来一直被斯巴达人努力维护。评论家对这个独特社会的态度通常是或钦佩或谴责,安德鲁·J.贝利斯深入研究了现有资料,致力于揭示斯巴达故事背后的真相与矛盾:虽然斯巴达战士以"平等者"自居,但他们的平等却依赖于对原住民希洛人的无情剥削;尽管斯巴达的男孩和女孩都能接受教育,但虚弱或残疾的婴儿据说会被扔下悬崖;斯巴达在当时可谓极度自由:斯巴达女性素来以直言不讳著称,她们现存的言论不少于40条——但有关斯巴达人耐力和武力的声誉则建立在对外来者的极度残忍之上……本书揭示了斯巴达人最好和最坏的一面。而今天,众多以斯巴达为灵感的运动队伍、电影和体育制度表明,人们对这个暴力又神秘的社会的迷恋还远远没有结束。
-
自由英国的奇异死亡(英)乔治·丹杰菲尔德(George Dangerfield)本书是一部英国史名著,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类图书,它聚焦于一战前1910到1914年的英国,也就是爱德华七世去世到一战爆发之间的英国。当时自由党是英国的执政党,也是最强大的党派。但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三大危机,即爱尔兰自治运动、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和工会运动,由于阿斯奎斯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应对不力,导致自由党急剧衰落。作者原为记者,在本书中运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历史,刻画的历史人物如首相阿斯奎斯、未来的首相劳合·乔治、青年丘吉尔以及女权运动领袖潘克赫斯特夫人等性格各异,对三大运动的发展描写得充满画面感,对自由党衰落的原因分析透彻有力,对人性的刨析极有深度,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名著,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对历史写作有相当的影响。
-
一小时图说古文明古埃及+古罗马+维京[英国]斯特拉·考德威尔《古埃及》这本插图精美的图书介绍了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故事——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让人更加着迷。本书以精美绝伦的插图,呈现了古埃及时代令人叹为观止的瑰宝:图坦卡蒙金光闪闪的面具、娜芙蒂蒂优雅的雕像,还有各种珠宝首饰、精美绘画、游戏棋盘、猫木乃伊等等,不胜枚举。这本绝妙的图书将带领你回到古埃及人的土地上:遇见强大的法老和皇后、唤醒传说中的魔法女神、了解古代尼罗河沿岸的日常生活。书中的每一章都介绍了一个经典的古埃及神话故事。每一页都展示了一种来自古埃及的特别宝藏,和宝藏背后的独特故事。书内对每个艺术瑰宝都提供了辅助性的“文物标签”,详细说明文物发掘地、现在被保存在哪里、考古勘察日期、材质、尺寸等规格,更有人手文物对比图,直观介绍文物尺寸。《古罗马》这本插图精美的图书介绍了2000多年前古罗马的故事——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让人更加着迷。在闹市举行战车比赛;在洪水淹没的礼堂里模拟军舰战斗;关于魔法和怪物的神话故事;古罗马传说中的神灵;在奇幻的花园里享受美妙的盛宴。一起来了解有关古罗马的所有趣味历史。本书每一页都展示了一种来自古罗马的特别宝藏,和宝藏背后的独特故事。书内对每个文物都提供了辅助性的“文物标签”,详细说明文物发掘地、现在被保存在哪里、考古勘察日期、材质、尺寸等规格,更有人手文物对比图,直观介绍文物尺寸。《维京》这本插图精美的图书介绍了近1000年前维京的故事——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让人更加着迷。无论是各种奇珍异宝,还是神兽与航海传奇,都足以令人惊叹不已。本书呈现了维京时代令人叹为观止的瑰宝,比如一把稀世奇剑、一顶武士头盔、一枚闪亮胸针,一只皮革靴子以及一个孩子爱玩的木马。书中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将带您深入一段段精彩的史实:从中你将知晓维京的武士、商人和孩童是如何生活的,感受神祇和女神的无边法力,甚至破译出符文石的奥秘。本书每一页都展示了一种来自维京的特别宝藏,和宝藏背后的独特故事。书内对每个文物都提供了辅助性的“文物标签”,详细说明文物发掘地、现在被保存在哪里、考古勘察日期、材质、尺寸等规格,更有人手文物对比图,直观介绍文物尺寸。
-
西方传播思想史姚君喜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中,无不贯穿着日益频繁、多维度的交流传播活动。当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大限度的可能。无疑,传播行为是人类发展中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本书立足于传播学基本理论和西方思想史发展历程,探究西方传播思想的理论内涵、发展脉络,以及演变的背景和方向。这不仅是传播学理论自身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西方思想史乃至人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议题。
-
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韩]俞正镐 著;方菊 译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90年代末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30余年间的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汉江奇迹”。韩国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希望又是挑战;既然韩国成功了,那么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能。然而,究竟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许多人认为,韩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战略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关键原因。但本书在考察韩国历史上的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工业政策后,指向了另一个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却被忽略的因素——世界市场。
-
伊丽莎白·马什的磨难[英国]琳达·科利 著,侯奕茜 译在18世纪全球巨变的旋涡之中,一位女性用个体生命经历的世界史 伊丽莎白·马什是18世纪最特立独行的旅者,她用自己非凡而动荡的一生为世人打开了一扇窗,呈现出一个剧烈变革的精彩世界。 马什在牙买加出生,在伦敦、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留下痕迹,她到访非洲之角和里约热内卢,探索印度次大陆,还曾被囚禁在摩洛哥苏丹的深宫。她参与了佛罗里达州的土地投机和国际走私,数次被卷入奴隶制度之中。她的一生也是宏大历史的一部分,18世纪的启蒙运动、帝国战争、洲际贸易、奴隶贩卖与航海移民深刻改变着世界,也重塑着她的人生轨迹。本书从一位女性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将个体经历与宏大史诗紧密交织,带领读者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穿越之旅。
-
莫卧儿王朝商业史许静本书梳理了莫卧儿王朝商业发展的历程,以1707年为界,系统探讨莫卧儿王朝前、后期商业贸易的发展及其演变原因,以丰富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纵横交错的立体视角,细腻犀利的酣畅笔触,客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了莫卧儿王朝商业的开始与兴盛、衰落与挣扎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揭示了莫卧儿王朝经济、贸易等领域的色彩斑斓的历史全貌。
-
伦敦[美国]罗伯特·巴切勒 著,于振洋 王博文 译本书是一部全球史学术著作,研究了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伦敦从一座区域性城市转变为全球化城市的过程。16世纪50年代,在欧洲最有资格被称为全球化城市的是安特卫普,它是德国与西班牙银币、葡萄牙大米、西班牙糖交易的中心。当时的伦敦只有7.5万人,仅仅算是羊毛和棉布交易中心,正在竭力从黑死病的灾难中恢复。但是到了1700年,伦敦城已经拥有57.5万人,成立了第一批全球贸易公司,并与地中海世界之外的非欧洲国家建立了联系。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令伦敦成为一座全球化城市?巴切勒认为,伦敦的成功转型并不仅仅是与被大书特书的大西洋定居、市场和经济有关。通过研究塞尔登地图(藏与牛津大学图书馆的一幅中国古代地图),巴切勒发现了中国商人的贸易航行网络,由此揭示了伦敦的成功转型同样受益于其与东亚贸易城市的邂逅及对东亚贸易的参与。巴切勒指出,在伦敦城的转型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图书、手稿和地图的翻译上,而且体现在跨文化的思想和知识传播。巴切勒证明“翻译”帮助伦敦理解并适应了全球贸易环境。通过观察伦敦的全球贸易谈判,巴切勒将伦敦知识网络的发展,归结为获得了大量国外资源,更重要的是,摆脱了教会与国王的控制,从而获得了政治和经济的自主权。通过综合有利于伦敦成为一座全球化城市的外部因素和证据碎片,巴切勒撰写了这部关于伦敦城的非欧洲语境的发展史。对于那些对“翻译”具有的文化政治属性、商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英国和亚洲的文化和历史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