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史
-
罗马帝国的诞生[英] 理查德·奥尔斯顿;占鹏飞 译公元前44年,尤利乌斯·恺撒被在元老院会议上被刺杀了。刺杀他的元老们相信,这样能让罗马恢复共和国的传统。公元前27年,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在元老院会议上被授予了“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由此诞生。屋大维以赏赐拉拢军人,以粮食收买民心,以暴力清洗反对者。旧精英彻底失败,旧秩序被扫除干净,罗马今非昔比。为何拯救共和国的刺杀行动,却直接催生了帝国?为何看起来先进的共和制反被落后的帝制取代? 本书作者是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古罗马史教授,他不仅还原了罗马帝国诞生的种种重要事件,更探究了这场惊天巨变后的种种内在要素。采用全新视角,将底层人物融入激荡的时代。翻开本书,看懂罗马帝国诞生背后的权力、金钱与血腥!
-
日本简史陈恭禄《日本简史》(精装版)全书共二十四篇:开篇详言日本地位;第二至六篇略叙日本民族由来、社会演进等;第七至二十四篇分述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政策、经济制度、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形。尤其关于中日邦交、蒙元征伐等内容,其叙述弥补了我国历史参考书的缺遗。此外,书中还对重点词句进行了标记,并在附录中列出了一系列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从海洋看历史[日]小岛毅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撷取了近代以前三个不同的百年(1250—1350、1500—1600、1700—1800),观察以黄海和东海为中心,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的欧亚大陆东边海域,梳理了基于海洋而产生的人员交流、港口与海洋贸易,技术、信仰、文化的传播等,以素描般的全景图方式,重现各个时代的海域及周遭环境的特征。叙事上打破了将陆地视为历史描述重点的传统思维,引领读者从海洋这个新的角度观察中国历史的侧面,探索东亚历史与海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
全球观威廉·麦克尼尔;任一 译本书收入了世界史先驱威廉·麦克尼尔在1979—1986年间所做的五场讲座,与《西方的兴起》《瘟疫与人》《竞逐富强》等名著一起,共同展现了麦克尼尔构筑人类整体史的宏大构想与独特见解。全书新颖地将边疆、人口、疾病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深入思考了人类历史中微观寄生关系和宏观寄生关系,提出了人类历史的灾难守恒定律,引人深思。他的儿子、美国著名环境史家约翰·麦克尼尔为此次新版撰写了新的序言。
-
两个世界【埃及】里法阿·拉费阿·塔赫塔维,【英国】丹尼尔·L.纽曼19世纪以来,欧洲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成果已经盖过了东方世界曾经的辉煌。作为向西方开放贸易的东方国家之一,埃及也迫切地渴望参与其中,并分享果实。于是从19世纪20年代末开始,埃及的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派出留学生,前往欧洲学习最新的知识。本书的作者,里法阿·塔赫塔维便是埃及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留学生们来到了当时欧洲的中心——法国,展开了为期5年的访问和学习。在此期间,塔赫塔维以一个阿拉伯知识分子的视角,记录下了他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观察,更是将现代性思想融入其中。当传统的阿拉伯社会,与标榜“理性”和“科学”的欧洲社会,通过一群留学生相遇时,塔赫塔维仿佛身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让他的观察陷入矛盾的漩涡:如何调和传统信仰与现代性思想之间的冲突?如何看待欧洲反绝对主义思潮与埃及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塔赫塔维不断遇到,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阿拉伯世界接触启蒙时代欧洲社会的先行者,塔赫塔维不仅将现代化的思想带回了祖国,也为近代以来,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思想碰撞,提供了一份宝贵且鲜活的案例。
-
当世界史的指针逆转之时[德]马库斯-加布里尔本书由日本PHP出版社对德国备受瞩目的哲学家马库斯•加布里尔进行的独家访谈汇集而成。这位哲学天才就21世纪的各种世界性危机展开精简而深刻的论述,以哲学视角剖析当下社会所面临的价值、民主、科技、资本主义和表象等5大危机,为人们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启示。作者向人们揭示了AI人工智能时代、后真相时代、价值危机时代的困境,启发我们该如何重新看待世界,如何进行理性重构,并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下探寻应对与解决的可能方案。
-
学理日本韩东育暂缺简介...
-
亚洲概念史研究孙江《亚洲概念史研究》是由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主办、著名学者孙江主编的历史类书籍(辑刊)。概念史关注文本的语言和结构,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的研究来揭示该时代的特征。《亚洲概念史研究》刊载海内外学者与语言、翻译、概念、文本、学科、制度和现代性等主题有关的论文和评论,旨在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概念的互动关系来揭示东亚圈内现代性的异同,推动亚洲概念史研究的发展。分馆已编辑出版7卷(第4—10卷),并再版第1—3卷《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0卷执行主编为柯修文、闵心蕙,本卷分为“翻译时代”“礼仪之争”“论衡”三部分,集中审视中西两种差异性较大的文明在近代早期交流过程中的概念可译性,将那些被学者所忽视的主题的各类案例研究纳入其中,例如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汉语翻译、语言学习、礼仪之争中各种立场的复杂反应、启蒙哲学家对耶稣会翻译策略的反思及多明我会传教士多样化的著作。
-
越南通史陈仲金陈仲金的《越南通史》是第一部以拉丁国语字写作、使用新史学方法编撰的通史。陈仲金在负责《东洋杂志》的“学科”栏目时,撰写了小学阶段的“南史”篇章,从1914 年3 月第43 期开始连载,1917 年结集为《初学安南史略》(S? h?c An Nam s? l??c)。1919 年10月陈仲金在河内作序,1920年改名《越南通史》出版,该书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是陈仲金在越南史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出版至今,一直被视为文献可征、风格鲜明的信史,是越南史学名著。《越南通史》规模宏大,煌煌六百页,堪称鸿篇巨制,起自上古传说时期的鸿庞氏(公元前2879—前258年),讫于20世纪初法属殖民时期的1902 年。全书内容精炼而有系统,详略得当,主要历史细节均未遗漏。在1949年第3次修订版的最后,作者增加了一份只有一页多的简短“暂语” ,简略提及了1945年保大退位并移交政权给越盟政府期间越南抗法运动的事。《越南通史》的“新”并非因其是第一部用国语字写成的通史, 更重要的是作者是首位参考西方史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学者, 克服了中国传统编年体史书叙事零乱、结构松散的缺点。将越南历史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分为相对客观的五个历史时期,前后相因,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编撰为有机整体。此外,封建时代的史臣只关注帝王将相、皇后官僚的行动,以及王权争霸之事,“国史”几乎是权贵阶层的“家史”,完全缺少人民生活面貌的记载。与封建时代史臣不同的是,《越南通史》除了记述这些内容,还开始注意到与人民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史事,如学习科举、钱币、度量、税收、法律、社会、风俗、信仰等等,将关于人民的历史写入书中。
-
望东方武斌《望东方:从古希腊到1800年的西方中国报告(中卷)》从古希腊罗马的东方猜想出发,细述罗马教廷与中国的早期接触、马可·波罗及同时代人对中国事情的细致讲述、文化复兴至大航海时代的东方印记、16-18世纪传教士对中国的介绍和欧洲汉学的兴起、中华文化对启蒙运动及欧洲社会各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19世纪以前西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接触、认识和了解,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了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发展所起到的间接或直接的影响。《望东方:从古希腊到1800年的西方中国报告(中卷)》将这段中西互动的历史视为全球史观视野下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认为其将为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提供一个宝贵的经验。中卷介绍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东西贸易往来及中国和欧洲的立场对比,分析17-18世纪欧洲人的中国游记,着重介绍传教士对中国国情、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报告以及欧洲汉学的兴起,详细梳理剖析了16-18世纪中国文化对近代欧洲思想形成过程的参与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