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史
-
欧洲殖民帝国(荷兰)H.L韦瑟林 著 夏岩 等 译《欧洲殖民帝国(1815-1919)》描述的是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这段时期内,欧洲列强征服、占领、组建以及掠夺殖民地的过程,是对欧洲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全景的深度描绘。作者将15一18世纪的欧洲历史作为背景,着重阐述欧洲殖民主义在整个19世纪的发展历程,论述涉及人口、经济、政治与文化等重大主题。《欧洲殖民帝国(1815-1919)》由H.L.韦瑟林编著。
-
美国史(美)马丁 等著,范道丰 等译在撰写《美国史(套装上下册)》时,作者詹姆斯·柯比·马丁、兰迪·罗伯茨、史蒂文·明茨、琳达·O.麦克默里、詹姆斯·H.琼琪力求体现不断变化的美国历史的真实性。今天美国已是世界上种族最繁杂的国家。在过去400年中,有4500万非洲人、亚洲人、拉丁美洲人和欧洲人,先后移民到美国。在《美国史(套装上下册)》中,我们阐述了各民族、宗教和种族的情况,这些因素构成我们的社会,对美国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宗教对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最早的年代起,美国就是一个混合文化社会,但民族、种族、性别和阶级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对混杂的多元文化与政治在漫长的岁月中是如何影响我们国家的,我们力求采用一种全新的观点,予以透视。
-
东方文化集成王海燕 著《东方文化集成:日本古代史》论述了日本从远古时代到律令制国家时期的历史,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向读者呈献出一部古代日本的变迁史。全书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政治为主线,对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了详细论述。全书主体部分共包括八章,分别为:倭国的建立、倭王权的建立、倭王权的发展、律令制国家的成立、律令制国家的经济、律令制国家的对外交流、律令制国家的变貌、律令制国家时期的文化。
-
英国史(英)休谟 著,刘仲敬 译大卫·休谟的杰作《英国史》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甫一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本册为罗马—不列颠时代到金雀花王朝的历史。
-
中世纪思想的演化(英)瑙尔斯 著,杨选 译《中世纪思想的演化》不是一部中世纪思想的纲要,更非一部中世纪思想史。其目的不如说在于展示中世纪思想的一些主要流派,以及他们所流经的渠道。《中世纪思想的演化》力图把中世纪哲学或经院哲学当作希腊思想直接继续来介绍——尽管它可能受到其环境的点染,由于折损太多而枯竭,但也得到了基督教学说的滋养与丰富。
-
日本通史冯玮 著《世界历史文化丛书:日本通史》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书。《世界历史文化丛书:日本通史》讲述了日本列岛和日本人的形成以及“日本”的由来,剖析了日本独特的“摄关政治”的形成、构成日本二元政治的“武家政权”的建立,叙述了从织田信长“天下布武”到德川将军“元和偃武”的日本统一,描述了传承至尽的神道教、物语、和歌、俳句、浮世绘、猿乐、屏障画等独特的日本文化,展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风云激荡的现代化进程,论述了中日战争的爆发和逐步扩大以至太平洋战争的最终爆发,陈述了“东京审判”的历史史实,分析了日本战后政治“55年体制”的解体,追踪了日本战后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足迹。
-
印度通史林太 著《世界历史文化丛书:印度通史》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书。《世界历史文化丛书:印度通史》从地理上的印度到现代印度这个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从印度文明的孕育形成到兼容并蓄、传承更新和发扬光大;从摩羯陀王国、孔雀王朝到莫卧儿帝国的历代君主威震四方的文治武功;从甘地、尼赫鲁、拉·甘地、拉奥到瓦杰帕伊、辛格政府追求大国地位的大国理想,论述了印度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曲折历史和现代印度朝向大国目标行进的发展步伐,展现了印度文明的伟大创造、珍贵遗产及其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的深远影响。
-
希伯来文化朱维之 著《世界历史文化丛书:希伯来文化》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书。《世界历史文化丛书:希伯来文化》比较系统地讲述了西方文化另一个重要的源头——希伯来文化。在古代,希伯来这个民族处于中东地区的中央,亚、欧、非三洲的边缘,东西方交通的要道,既受到四邻古文明大国如埃及、巴比伦、亚述、腓尼基、叙利亚、波斯、希腊和罗马历史兴衰的重大冲击,又受到这些四邻各国文明的深刻影响,在经受了种种艰难曲折之后,经过对所有这些文明优点和特点的吸纳消化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与中国、印度、希腊差不多同时迈开了文明跃进的步伐,创造了政治、宗教、律法、伦理、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成就,形成了对以后西方文化和整个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独特文化。
-
普鲁士精神和文化丁建弘 著《世界历史文化丛书:普鲁士精神和文化》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书。在历史上,普鲁士问题是一个德国问题,一个欧洲问题,乃至一个世界问题。而令人惊奇的是,在现实中,普鲁士问题也依然经常若隐若现地作为一个德国问题、欧洲问题乃至世界问题表现出来。这就是人们想探索的“什么是普鲁士”中的深一层问题:普鲁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有着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和传统。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普鲁士有三个含义:第一,中世纪曾在德意志骑士团统治下的、波罗的海沿岸的普鲁士人领土;第二,1701-1918年在德意志霍亨索伦家族统治下的普鲁士王国,它是德意志帝国和德意志联邦内的一个邦国;第三,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覆灭后所设的德国的邦。普鲁士业已消逝,但其精神和文化的影响扩及欧洲乃至整个世界。
-
德国通史丁建弘 著《世界历史文化丛书:德国通史》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书。德意志兰?它在哪里?即德意志国土和国家的统一体由于两者长期分离而不存在,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德意志人的问题,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意志兰才有了国土和国家相一致的含义。本书以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考察了德国历史,从立国时代、封建时代、宗教改革时代、普鲁士崛起时代启蒙时代、改革时代、复辟时代、统一时代、工业化时代、英雄时代、强权时代、魏玛时代、纳粹统治时代、盟国监管时代到重新崛起时代和再统一时代,条理清楚地讲述了德意志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德意志人和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德意志与非德意志即统一与分裂的较量和斗争,并且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来说明德意志民族和历史的特性,尤其是德意志民族沙文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弥漫,以及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