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史
-
南开史学百年文存 欧美卷董瑜南开史学诞生于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有历史学一门。从1923年正式创系,2000年改组为学院,至今南开史学走过了漫长而绚烂的峥嵘岁月。值此百年重逢的历史节点,历史学院决定编纂“南开史学百年文存”丛书,以彰显南开史家群体艰辛扎实的学术探索和丰硕厚重的治史业绩,为这不平凡的世纪光影立此存照。
-
移花接木的治政法朱明月作为“牛津新音乐文化史”丛书之一,此书围绕1841年普鲁士宫廷以复古风格上演的配乐希腊悲剧《安蒂戈涅》(索福克勒斯原作,门德尔松配乐,蒂克制作)展开,将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置于时兴的“希腊主义”这一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潮中加以审视,揭示音乐在文化、政治、艺术各有其目的且相互抵触的情形下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该剧的成功演出及其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顺应了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一项重要政治企图:利用德国知识分子对希腊文化的崇敬与认同感,通过复兴并“征用”希腊文化传统,来强化“德国是希腊古典遗产的唯一继承者”这一信念,顺应当时许多德国人不断增强的文化优越感,助长德国人自我降任的、要通过所谓普适和开明的文化来救赎现代世界的使命感,继而建立德意志民族认同感。这种由德国人对文化遗产的集体意识所造就的优越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的缺憾。
-
新民说·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瑞士]卡斯帕·赫希(Caspar Hirschi)本书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欧洲各民族的形成。在理论上,批判地概述了主流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同时借鉴建构主义的方法,建立新的学术分析框架;在历史叙事上,勾勒出前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并向现代民族主义转向的脉络,演绎了一段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再到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民族竞争史。作者聚焦于民族主义发展史的三个关键时期,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话语、中世纪晚期神圣罗马帝国权力更替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宗教改革时期民族主义与教派分化的关系。本书重新诠释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和现代之间的历史连续性,并由此表明,只有理解了前现代的政治、学术和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政治语境中民族主义的力量所在。
-
马来西亚通史骆永昆本书立足国内外研究前沿,结合自身研究所得,介绍了马来西亚各个时期的历史,包括早期各王国的更替、马六甲王国的建立、西方殖民时期的马来亚、日本统治下的马来亚、马来亚的独立历程以及独立后的马来西亚各阶段等,全面展现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图景,深入分析了马来西亚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机遇。
-
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美]约翰·斯梅尔 著;陈勇 译本书聚焦于17至18世纪英格兰北部纺织重镇哈利法克斯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探索了英国中产阶级文化是如何兴起的。作者认为,一个群体的阶级认同取决于其成员共享的一种文化,一种在共同世界观中包含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文化。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型纺织企业侵蚀独立织工和自耕农的过程,一个日渐富裕的制造业中产阶层在哈利法克斯产生,这个新的阶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密切联系,他们形了自己对信贷、投资和货币的看法,以及特有的对于一系列奢侈品和时用品的消费取向。作为新精英阶层,他们建立起了不同于其他社会集团的中产阶级意识。
-
失落的世界郭建龙为什么说发展是一道窄门?为什么说世俗化是民主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什么那些新兴国家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败?本书以作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年游历见闻为基础,以世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为主线,以观察世界、总结发展经验为归旨,通过讲述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考这些国家传统与改革、贸易全球化、世俗化与发展等问题,分析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不发达境遇的原因,映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道路探索的不容易,并从经验教训的角度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镜鉴。本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审视视角,突破一直以来向发达经济体探索学习的思维,转而关注新兴欠发达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新维度。
-
希腊和古代中亚余太山本书为余太山近年研治古代中亚史的学术成果结集。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是古代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彻底征服阿喀美尼德帝国、使自己成为亚洲之主,在大流士三世死后,亚历山大开始进军中亚。此举在中亚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亚历山大去世后成立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给中亚乃至西北次大陆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的、文化的烙印。不仅如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对于东西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资料、特别是文献数据的匮乏,上述历程中许多问题至今不甚了了。本书拟在尽可能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考述其间若干主要环节,以填补自己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空白,亦为国内中亚古代史研究者提供参考。
-
大西洋史保罗·布特尔本书以独特的海洋视角,重新讲述全球历史。全书以伊比利亚人发现大西洋之前的传说与现实开篇,描述了冒险家们在大西洋上的经历,各强国在大西洋上的贸易和争夺,纽约和利物浦等大西洋上港口城市的发展,各时期发生在大西洋的重要历史事件等,还全面分析了海上民族的命运改变以及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战役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历史都是从陆地(通常是国家)的角度来书写的,而海洋则提供了另一种立足于接触、交流和转变的视角。布特尔的书为当下大西洋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将有助于深化、精细在这个方面的认识。
-
中世纪感官文化史[美]理查德·G.纽豪瑟 编, 钱文逸 译理解感官对于理解中世纪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架构和文化实践的发展中,对诸感官的理论探讨和实际运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中世纪千年里,人们对于感官的认知与如今并不相同:例如,言说就被认为是嘴巴的感官之一;视觉和听觉并不总是最主要的感官;对于医学界来说,味觉更具有决定性……感官也不仅仅是被动的感受器官,人们认为它们在感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身份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具体的都市或集市中的感官到医学、科学乃至哲学中的感官,从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感官到用于学术分析中的感官,本书揭示了中世纪有关感官的多种解释,并揭示了感官经验的重要性。
-
巫术的历史[英]欧文·戴维斯巫术曾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巫术,人类尝试了解疾病的起源,掌握自然的力量,预测星象的变化。巫术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直观认知。巫术中的交感理论是细菌传播理论的探索起点;占星学为天文学研究留下宝贵的星象记录;咒语符箓中隐藏着对古人来说最为看重的事;巫术的概念中混杂了人们对叛乱和阴谋的恐惧…………巫术既反映了环境、宗教、科学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同时也被这些变化所影响。翻开本书,从巫术的历史开始探寻人类的思想演变史。本书讲述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区巫术信仰到哈利波特电影的故事,探索广泛的巫术信仰和实践,书中的内容包括巫术发展的历史、巫术审判、人类学对巫术的研究、影视剧中的女巫形象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