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剧学本位的确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戏剧研究范式之转型
作者:张一帆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01
ISBN:9787300213439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25年(“国剧运动”宣告开始为标志)——1937年(以抗日战争爆发,国剧学会实际解散,《剧学月刊》停刊等一系列事件为标志)这一时间段为主要对象,阐释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戏剧学术史的演进与发展,试图梳理出近现代中国戏剧学术研究在各个方面所已达到的理论高度
作者简介
张一帆,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98-2000年大学专科就读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2001年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主考院校为浙江大学;2002-2005年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周育德研究员,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2009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师从周华斌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同时,亦师从中国戏曲学院钮骠教授治京昆艺术史。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讲师,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目录
绪论
一、论题之来源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前人研究情况概述
四、基本构想与方法
第一章 “国剧运动”的前前后后
第一节“国剧运动”的发起
一、“国剧运动”的发展过程
二、“国剧运动”诸君的艺术观点
第二节 学术界对“国剧运动”历史地位的分析
一、“国剧”理论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二、“国剧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客观叙述“国剧运动”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到底什么是“国剧”
一、名称与概念的区别
二、“国字头”系列名词出现的历史背景
三、建设“国剧”的历史难度
四、田汉的“新国剧运动”与“国剧”词义的悄然转变
第二章观念的沿革与视野的开拓
第一节从文学本位到曲学本位
一、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文学本位
二、以吴梅为代表的曲学本位
第二节报刊的历史功绩:“剧学”观念的提出与建构
一、《大公报·戏剧周刊》(1928年1月4日—1930年12月31日)
二、《戏剧月刊》(1928年6月——1931年9月)
三、《剧学月刊》(1932年1月——1936年6月)与《戏剧丛刊》(1932年—1935年)
四、剧学本位的理论基础与延续
附录考据与义理——探寻“话剧”专用称谓
“发明者”兼及1920年代的中国戏剧观念
第三章 出于剧学本位的戏剧艺术批评
第一节历史的回顾
一、从元代到清代初期的戏剧艺术批评
二、清中后期的戏剧艺术批评
第二节历史的超越
一、成为剧评家的基本素质
二、批评的着眼点更趋“戏剧之整体”
三、关于批评理论的探讨
第四章对“戏剧之全部”的理论把握
第一节对表演艺术的研讨
一、理论的认识
二、对具体问题的关注
三、规律性的总结
第二节对编剧艺术的总结与开拓
一、新旧剧本的刊行与旧剧本剧词的修订
二、剧作法与整理剧本方法的研讨
第三节 导演与舞台美术理论的初兴
一、导演理论的初步探讨
二、演剧场所的变迁与舞台美术理论的初兴
第四节 戏曲文献资料的记录与整理
一、纸质文献资料的整理
二、口述资料与文物
第五章 “剧学”本位下不同的研究视角
第一节 贯通中西,场上案头兼擅
一、齐如山
二、徐凌霄
三、傅惜华与杜颖陶
第二节 艺人的自我审视与理论自觉
一、梅兰芳
二、程砚秋
第三节 强调戏剧艺术与社会变革的紧密联系
一、欧阳予倩
二、田汉
余论
第一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剧”研究对中国戏剧学史的影响
一、为通史性中国戏剧史著的出现提供基础准备
二、学术传统与新的研究视角
三、学术理念的延续问题
第二节20世纪中国戏剧艺术与平面传媒发展的互动关系
参考资料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