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民族志电影的民族志:重观不再缠足和故乡的小脚奶奶
作者:陈学礼 著;何明,郭净 编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01
ISBN:9787105137312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民族志电影的民族志 重“观”不再缠足和故乡的小脚奶奶》作者响水村为切入点,并以在同一个村子拍摄的两部影片《不再缠足》《故乡的小脚奶奶》为例,进行“反射式”影像的探讨,讨论影片制作过程中作者如何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尝试运用电影脚本的形式开展对影像的讨论,堪称是一部学术的“马桥词典”。
作者简介
陈学礼,1974年生于云南陆良,200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人类学系民族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就读期间,于1999—2000年参加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举办的影视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学习民族志电影的摄制,并获影视人类学硕士学位。2001年始,先后在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云南大学西边中心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从事影视人类学的教学和民族志电影的制作工作。独立摄制的影片有《撒尼男人的盛典》(2003)、《马散四章》(2008)、《故乡的小脚奶奶》(2010)、《回乡偶记》(2012);与人合拍的影片有《不再缠足》(2000)、《刘永周和他的皮影》(2003)、《照片里的她》(2015)等。出版著作《民族文化生态村:当代中国应用人类学的开拓——传统知识发掘》(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目录
场景001 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镜头01:关于书名
镜头02:撰写本书的缘起及思路
场景002 关于家乡的几个名词
镜头01:毛桃子
镜头02:响水
镜头03:关嘴山
镜头04:苦钱
镜头05:年关
镜头06:我父亲的母亲
场景003 两部影片的摄制
镜头01:《不再缠足》的摄制
镜头02:《故乡的小脚奶奶》的摄制
场景004 两部影片的“结构”
镜头01:《不再缠足》的“结构”
镜头02:《故乡的小脚奶奶》的“结构”
镜头03:两个影片“结构”的比较
场景005 “结构生活”与“在生活中结构”
镜头01:一部所谓的民族志电影《不再缠足》
镜头02:一个由生活片段拼凑的影像文本
镜头03:孰优孰劣?
场景006 奶奶们小脚的特写镜头
镜头01:《不再缠足》中小脚的特写
镜头02:《故乡的小脚奶奶》中小脚特写的缺席
场景007 影片制作过程中的访谈拍摄
场景008 片中作为“文化棋子”和“人”的人物角色
场景009 父老乡亲眼中的我
镜头01:我生于斯长于斯
镜头02:我生于斯长于斯?
场景010 为影片拍摄而“建立”关系
镜头01:《故乡的小脚奶奶》中建立的关系
镜头02:《不再缠足》中“建立”的关系
镜头03:影像该尝试着呈现关系状态
场景011 一个念想和一面镜子
镜头01:一个念想
镜头02:影片作为念想必须面对的问题
镜头03:作为一面镜子的影片
场景012 致我的奶奶
场景013 “观”影而后感
镜头01:关于书名
镜头02:撰写本书的缘起及思路
场景002 关于家乡的几个名词
镜头01:毛桃子
镜头02:响水
镜头03:关嘴山
镜头04:苦钱
镜头05:年关
镜头06:我父亲的母亲
场景003 两部影片的摄制
镜头01:《不再缠足》的摄制
镜头02:《故乡的小脚奶奶》的摄制
场景004 两部影片的“结构”
镜头01:《不再缠足》的“结构”
镜头02:《故乡的小脚奶奶》的“结构”
镜头03:两个影片“结构”的比较
场景005 “结构生活”与“在生活中结构”
镜头01:一部所谓的民族志电影《不再缠足》
镜头02:一个由生活片段拼凑的影像文本
镜头03:孰优孰劣?
场景006 奶奶们小脚的特写镜头
镜头01:《不再缠足》中小脚的特写
镜头02:《故乡的小脚奶奶》中小脚特写的缺席
场景007 影片制作过程中的访谈拍摄
场景008 片中作为“文化棋子”和“人”的人物角色
场景009 父老乡亲眼中的我
镜头01:我生于斯长于斯
镜头02:我生于斯长于斯?
场景010 为影片拍摄而“建立”关系
镜头01:《故乡的小脚奶奶》中建立的关系
镜头02:《不再缠足》中“建立”的关系
镜头03:影像该尝试着呈现关系状态
场景011 一个念想和一面镜子
镜头01:一个念想
镜头02:影片作为念想必须面对的问题
镜头03:作为一面镜子的影片
场景012 致我的奶奶
场景013 “观”影而后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