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
-
世界近代史乔明顺主编本书论述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二百多年间的世界历史。和以往同类著作相比,本书不单纯以政治革命作为历史发展线索,而充分注意到各种历史因素的“合力”对社会发展的推进,注意到作为经济基础的工业革命在各国资本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书还以“殖民主义的双重革命”作为理论视点,在揭示殖民剥削与统治的历史罪恶的同时,又注意到殖民化在亚非拉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中所起的客观上的社会改造作用。两作者在北大多年从事世界历史的教学、研究,使本书既能体现新的研究成果,又适合教学,是一部有特色的教材。
-
世界近代史学习指导王建吉[等]编本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设课程教材《世界近代史》的配套教材,本书按章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概括,其中包括学习指导、重点问题提示、重要人物和重要年代提示、重点名词四个部分。在编写过程中,编著尽量使用书的内容适合电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体例和内容方面注意繁简适当,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线索清楚。使之便于电大学生和基层辅导教师学习和教学。
-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齐世荣本卷主编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远古时代至1991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力求体现了吴于廑关于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全局史观,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内容有所加强,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通过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世界从地区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经我国高等院校使用多年,获得历史学教指委的推荐。台湾出版界已购得本书繁体字版权;本书新编本(4卷)已列入“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2004~2005年将出新版。本书主要供高校本科教学使用,也是考研的重要参考书。
-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彭树智本卷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远古时代至1991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力求体现了吴于廑关于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全局史观,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内容有所加强,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通过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世界从地区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经我国高等院校使用多年,获得历史学教指委的推荐。台湾出版界已购得本书繁体字版权;本书新编本(4卷)已列入“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2004~2005年将出新版。本书主要供高校本科教学使用,也是考研的重要参考书。
-
世界当代史段炳麟主编世界当代史是讲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世界历史。它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的历史。众所周知,这一过渡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一个相当长而曲折的历史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处,相互竞争。故此,世界当代史也属以第一次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的世界现代史范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二个时期,即二战后时期。但是,由于二战后40多年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近年来,学术界一般都把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对待,称之为世界当代史。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需要发展。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灾难的当代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政府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与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斗争,成为世界当代史的中心内容。本书是北京师大历史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的教师为本系本科、夜大、函大的学生编写的专业课教材之一,也适合于所有高等院校历史系学生以及其他关心世界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读者。
-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刘家和,王敦书卷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研究成果,是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也是“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书共40章,上册为第1~18章,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抗生素、激素和生物膜等。下册为第19-40章,包括代谢总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及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核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跨膜运输、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等。每章都附有提要和习题,书后附有生物化学常用名词英汉对照、名词缩写、索引等,以便读者学习。《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吸收了生物化学国际、国内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仍按“先静态、后动态”组织编排,符合国内的教学习惯,便于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自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是国内内容最为丰富的基础生物化学教材,适合于综合性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及师范院校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生及科研工作人员使用。
-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朱寰,马克垚卷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远古时代至15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力求体现了吴于廑关于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全局史观,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内容有所加强,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通过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世界从地区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经我国高等院校使用多年,获得历史学教指委的推荐。台湾出版界已购得《世界史:古代史编(下)》繁体字版权;《世界史:古代史编(下)》新编本(4卷)已列入“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2004~2005年将出新版。《世界史:古代史编(下)》主要供高校本科教学使用,也是考研的重要参考书。
-
风俗论(法)伏尔泰(Voltaire)著;梁守锵译本书是一部纪念碑式的鸿篇巨著,以宗教问题为重点旁及文化各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指出人类从愚昧进步到文明的艰辛历程。书中用大量事实揭露教廷的黑暗和腐朽,反对宗教狂热、宗教迫害和教派斗争,并以犀利的文笔、磅礴的气势,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大洲,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各重要民族的精神和风俗的宏伟画卷。其叙述纷繁的历史事件,撮其要,取其精;描绘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善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世态人情,展现历史风貌。本书不仅是历史学家而且是想了解世界历史的一般读者值得一读的一部学术名著。《风俗论》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N野牙跫坛械乃承蚴游蠢返闹傅枷咚鞫皇悄康摹?''''法律、艺术、风尚是这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进。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这本书的一句话来说这本书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
犁不开的冻土周正舒著《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画在纸上的和平、第二章红胡子“巴巴罗萨”、第三章沸沸扬扬掩杀机、第四章偷猎在拂晓、第五章疯狂、第六章前哨,丢失了大片国土、第七章莫斯科!世界屏住气息第八章撼不动的红都、第九章胜利的曙光。
-
血染的冬天张国浩著《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以翔实的史料特别是大量新解密档案材料的依据,以鲜活的形象和生动、通俗、朴实的语言,多方面、多层次地再现了这一战略性重大战役的面貌。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世界军事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重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决定苏联的生死存亡乃至人类命运的大决战。它的胜利,不仅是苏联卫国战争而且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