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
-
世界史何顺果 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从“文明演变”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围绕着经济条件、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文化艺术四个重心,《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类各主要文明产生、发展、传播和交流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
卡廷惨案真相乌卡什 ,贝尔特拉姆 著卡廷事件(KatynMassacre),又称卡廷惨案、卡廷森林大屠杀,指二战期间,1940年春,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杀害的事件;共有约22000波兰人被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有4000余人;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波兰总统的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另外有同名电影。《卡廷惨案真相》是在波兰总统飞机失事后专门为中国编辑的书,这是一本成书,也是文本资料,编辑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中国读者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是第一本直接用波兰文翻译成中文的历史资料书。
-
世界通史刘鹏 主编在《世界通史》中,我们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介绍了很多形象丰满的历史人物。虽败犹荣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一生尚武的“红胡子”腓特烈、“奉旨打劫”的英国海盗,等等。通过这些人物故事,反映了他们所经历的大时代。《世界通史》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有益补充,对中学生来说,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历史学习。同时,每篇文章后面还附有“相关链接”,介绍相关知识,加大了书的容量。《世界通史》读起来轻松,但并不肤浅。这本通史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但对历史感兴趣的成年人亦可阅读。
-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主编《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8辑)》是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辟有史学理论研究、全球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博士生论坛、争鸣、书评、史学资料、研究综述等栏目,对于推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辑主题为“美国族裔与社会文化”,主要涉及:美国移民的历史与现状;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的渊源、发展与展望;美国历史上的种族、族裔与民族;族裔、种族与美国社会文化;其他与美国族裔、文化相关的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当代美国社会大有裨益。
-
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徐艳芳 著《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以丰富活泼的文字反思20世纪的苦难与不幸,描绘光辉灿烂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典型的人物事件。并就21世纪的发展前景给予大胆展望。
-
全球史评论刘新成 主编全球史旨在从跨国家、跨区域、跨文化的宏观整体视角阐释人类的过去,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环境史研究天然具备这种“全球”视野,故这本《全球史评论(第4辑)》主题为“全球史视角中的环境问题”。《全球史评论(第4辑)》由刘新成主编,包括“综述、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和“环境史教学”三个主要栏目,对环境史在全球各地的研究状况予以全面介绍,特别是从理论的高度加以阐释,并辅以相关的案例研究,以飨读者。“环境史教学”栏目旨在推进环境史的普及,为世界各地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提供平台。
-
胡玉堂世界史文集胡玉堂 著胡玉堂先生是优秀的教师,也是严谨踏实的学者,他对世界史的许多问题,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很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像读中文那样阅读英文的史学著作,掌握丰富的史料与学术动态;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得以在纷繁的历史现象中高屋建瓴,理清脉络,揭示问题的本质。他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总是能抓住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
人心之争(美)梅尔文·P·莱弗勒 著 , Melvyn P. Leffler,孙闵欣 廖蔚莹 朱正 王敏 钟远 译,孙闵欣 校冷战的阴云曾笼罩全球达半世纪之久,当这场意识形态和政治对抗于1990年戛然而止时,哪怕再见多识广或权倾一时的人也不禁大晾失色。冷战究竟因何终结?又为何延绵了如此之久?对于这场乔治·H·W·布什总统口中的“人心之争”,著名历史学家梅尔文·P·莱弗勒基于新近解密的档案在《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中给出了独到的诠释。莱弗勒将读者带回到了美苏两国领导人试图纾解敌对状态的四个重要历史时刻,并探究了他们因何无功而返:1945斯大林和杜鲁门适时规划了新政策;1953年马林科夫和艾森豪威尔探寻了和平的机会;1962年肯尼迪、赫鲁晓夫、约翰逊尝试缓解紧张局势;1975年勃日列涅夫和卡特旨在维持缓和状态。莱弗勒指出,这些领导人无不窥探到了和平的曙光,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压力、同盟国和附庸国的施压、国际体系的发展态势,以及自身的不快回忆,他们还是任由自己深陷似乎周而复始的敌对怪圈。尽管历经僵局与失败,到了20世纪80年代,里根、布什,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终于还是摆脱了曾束缚各自前任的政策方针与思维定势。莱弗勒用细致的分析展示了两极世界的格局如何重构而成,以及在历经数十年的对峙之后这一胜利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不仅是为两个超级大国,更是为整个世界涤荡了冷战的阴霾。
-
世界史(美)埃德蒙·柏克三世,(澳)大卫·克里斯汀,(美)罗斯·E·杜恩 著,杨彪 等译著者埃德蒙·柏克三世、大卫·克里斯汀、罗斯·E·杜恩以激励师生们用更广阔的视野思考过去为宗旨,致力于引导学生把特定主题和历史变迁的大格局联系起来,以全景角度展现世界历史,这将促使学生对世界史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学习中发现更多乐趣。《世界史:大时代》依托网络资源,筛选精华,提炼要点,并自成一体。它包含有关于“我们共同的世界史”九个大时代的导文,以及导言、后记等,是所有使用“我们共同的世界史”教学网站的教育者们极有价值的参考指南。困惑于历史与社会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师们,将发现《世界史:大时代》对发展连贯而清晰的课程大有裨益,同时有助于学生们把学习专题和历史意义的广阔场景联系起来。书中展现的世界视野与大学的世界历史选修课程也高度兼容,是通识教育的绝佳教材。
-
全球艺术史(加)约翰·基西克 著 水平,朱军 译《全球艺术史》汇集了5000年全球绘画、雕塑及建筑艺术的动人故事,透过近500幅旷世杰作细数艺术发祥至今的潮流、演变与辉煌。 本书从独特的观察视角剖析了50余幅巨作,例如乔托的《哀悼基督》《圣母子》、马萨乔的《逐出伊甸园》《圣三位一体》、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亚历山大城的凯瑟琳》、提香的《田野合奏》等等,着力挖掘艺术构想的精髓,阐释独具匠心的创作技巧,体现广大和精微并重、深入和浅出两立的特色,实为研究之佐,入门之径。大多数的艺术史读物分为两个相当鲜明的阵营:一种是引用传统西方艺术书籍的教义式的鉴赏;另一种是标榜“新时代”的教材,事实上采用的是多元化的观点。关于艺术在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的作用问题,没有给读者提供任何观念。而《全球艺术史》的特点是以地域和时代的大文化为背景,介绍、分析艺术流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