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
-
人类1000年时代生活出版公司编;21世纪杂志社译《人类1000年》随手翻阅,有沧桑历史、风云变幻在弹指间飞动之感。过去的整整1000年, 人类的历史经历了哪些事件?人类的生活志了怎样的变化?有哪些人物总在我们脑子挥之不去 ?沧桑多变千年了,风骚独领百年人。《人类1000年》汇聚了这1000年中人类的100个难以置 信的发现和辉煌的瞬间,以及对人类生活影响深远的100个人物。文图辉映,千年历史,精 彩重现。
-
世界历史知识廖学盛主编暂缺简介...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英)J.P.T.伯里(J.P.T.Bury)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本书内容:欧洲各民族在好几十年的时间里发挥了创造性才能,进行不懈的努力,陆续发现并利用了各种巨大的力量,19世纪中叶似乎是欧洲各民族力量的鼎盛时期。诚然,欧洲各国日后所管辖的疆土比这一时期更加辽阔,所拥有的军队更加庞大,所掌握的武器的杀伤力更加可怕,但欧洲各民族日后所享有的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转移,却日益受到其他各大洲人民的挑战;而在1830-1870年这段时期中,这种优势却是不容置疑的。……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英)C.W.克劳利(C.W.Crawley)等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通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三部。近代史由阿克顿勋爵主编,共14卷,本世纪初出版。经过几十年后,到50年代,剑桥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克拉克爵士主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新编本仍为14卷,共约800万字,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5年间共四百多年的世界历史。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由英语国家著名学者分别执笔。新编本反映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有许多新的材料,内容也更为充实,代表了西方的较高学术水平。
-
世界史纲马世力主编;于群,董小川册主编《世界史纲(下册)》内容包括上自14世纪至17世纪,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近700年的历史。其中第三编为世界近代史,自14世纪至17世界初始,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第四编为世纪现代史,自1918年前后俄国十月革命和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始,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止。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历史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大幅度削减世界通史的课时量,以便给学生更多的自学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又要加大学生对原始资料和文献的阅读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为探索世界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编写了篇幅较为适中的《世界史纲》作为历史专业学生的世界史教材(国家教育部指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编制了《世界史纲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作为该教材的配套软件。 由于《世界史纲》篇幅适中,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历史专业学生的世界史通识课程的教材。《世界史纲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收集了大量专业教学中所需的文献资料、名词解释、专题介绍、图片、地图、影视录像、题库 等,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本教材中黑体字加下划线词,是在《世界史纲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中加以解释的专有名词,并在本教材后附有这些名词的目录,以备使用者查找。我们力图把握历史写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的同时,使文字更有可读性、趣味性。在结构上,我们既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又进行有目的的归类,使读者既有时间感又有空间感。《世界史纲(下册)》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作为指导原则,以史料为依据,以人类社会总体发展为主线,力图把对历史认识的误差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英)C.L.莫瓦特(C.L.Mowat)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1898-1945年)》内容:1896年,阿克顿勋爵计划编写《剑桥近代史》的时候,曾就这个大胆的尝试做了以下的论述: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十分难得的机会,把19世纪将要遗留给我们的全部知识记载下来,以便最大多数的人从中获得最大的裨益……在这个世纪,我们不能写出终结性;但是,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全部资料,而且每个问题都可以解决,我们也就能够写下传统的历史,并表明在世代交替的历程中我们已经到达的里程碑。……
-
资本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J.Hobsbawn)著;张晓华等译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烟硝中诞生,在资本积累上茁壮,随帝国扩张而臻于巅峰、乍然崩解。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继一段激昂短暂的革命前奏后,平和稳健的资本主义凯歌回荡全球,在经济一片大好繁荣时代里,掌控资本科技的胜利者,主宰了抱持传统的失败者。大批农民远离沦为商品的土地,流向城市、工业,在无垠的环境里缓慢凝结其工人意识,受人敬重的资产阶级,在其坚实的家庭堡垒中,创造出自由主义的不朽传奇。进化论引领着科学奋进,写实感压制了艺术创意。一八七五年,一场空前漫长的大萧条,悄悄滑入帝国的年代。
-
帝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J.Hobsbawn)著;贾士蘅译本书虽然出自一位职业历史学家之手,却不是为其他学者而写。它是为所有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并认为历史对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的人而写的。虽然我希望它能使读者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40年有一些了解,本书的目的却不是告诉他们这段时期确实发生了些什么。如果读者想对史实有更多了解,只需查阅数量庞大且往往相当优秀的文献资料。我在本书中设法想要做到的,和之前的两册——《革命的年代:1789-1848》(The Age of Revolution 1789-1848)和《资本的年代:1848-1875》(The Age of Capital 1848-1875)——一样,是要了解和解释19世纪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了解和解释一个在革命性转型过程中的世界,在过去的土壤上追溯我们现代的根源;或者更重要的,视过去为一个凝聚的整体,而非(如历史的专门化往往强迫我们以为它是)许多单独题目的集合,如国别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等的集合。自从我对历史开始感兴趣以来,我便始终想知道过去(或现在)生活的这些方面是如何连在一起,又为什么连在一起。因而,本书(除了偶尔的例外情形)不是叙述性或系统化的说明,更不是在炫耀学问。读者最好视它为一种理论的展现,或者更确切地说,通过各章来追踪同一个主题。虽然我已尽力让非历史学家了解它,可是读者必须自己判断这个企图是否成功。我没有办法向许多作者致谢,即使我往往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却掠夺了他们的著作。我更没有办法向这些年来我从与同事和学生的谈话中所得到的许多构想表示谢意。如果他们在本书中认出他们自己的构想和言论,他们至少可以责备我误解了他们或误解了事实,或许我也确乎如此。然而,我还是可以向那些使我得以将对这个漫长时期的全神贯注浓缩到这一本书的人致谢。1982年,我在法兰西学院(College de France)开了一门13次演讲的课,完成了本书的草稿。我对于这个令人敬畏的机构以及发出这一邀请的拉杜利(EmmanuelLe Roy Ladurie)都非常感激。1983-1985年,勒伍豪信托(Leverhulme Trust)给了我一个荣誉研究员的职位,使我可以得到研究上的协助。巴黎的“人文科学研究所”(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和赫勒(Clemens Heller),以及联合国大学世界开发经济研究协会(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 of the UN University)和麦克唐纳基金会(Macdonnell Foundation),使我在1986年有几个安静的礼拜完成本书的正文。在协助我做研究的人当中,我尤其感谢哈斯金斯(Susan Haskins)、马歇尔(Vanessa Marshall)和派克博士(Dr.Jenna Park)。赫斯凯尔(Francis Haskell)校读了有关文艺的各章,麦凯(Alan Mackay)校读了有关科学的各章,山恩(PatThane)校读了有关妇女解放的各章,使我少犯一些错误,不过我怕错处仍在所难免。希福林(Andre Schiffrin)以一位朋友和典型受过教育的非专家身份阅读了整本手稿——本书乃是为这样的非专家而写。我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beck College)的学生讲述欧洲历史有许多年,如果没有这一经验,我怀疑我是否会产生撰写19世纪世界史的构想。因此,此书也是献给那些学生的。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
革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J.Hobsbawn)著;王章辉等译我们在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dualrevolution),本书所追溯的1789-1848年的世界变革,正是从“双元革命”这一意义上着眼。因此,严格地说,本书所陈述的历史既不是一部欧洲史,也不是一部世界史。我在书中对某一国家的陈述(尽管常常显得粗略),是从它在这一时期所感受到的双元革命影响来着眼,那些在这一时期受双元革命影响微不足道的国家,我就略而不谈。因此,读者在书中会发现关于埃及的某些论述,而找不到对日本的评说,对爱尔兰的阐述多于保加利亚,谈拉丁美洲多于非洲。自然,这并不意味着本书所忽略的国家和人民,他们的历史要比本书所谈论的那些国家和人民的历史有所逊色,或者较不重要。本书之所以把视角放在欧洲,更确切地说是放在法、英,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不过,有些值得更详细论述的题目也被搁置一边,则不仅是因为篇幅所限,也是因为这些主题在本系列的其他几卷中将有充分论述(像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详细叙述,而是企图做出解释并达到法国人所谓的高度通俗化(haute vulgarisation)。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的公民是本书的理想读者,他们不仅对于过去的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希望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何方。所以,给本书加上大量的学术注释,似有卖弄学问、多此一举之嫌,这些注释应当为饱学之士所准备。因此,书中的注释几乎完全是关于实际引文和数字来源,有时还涉及到某些争议性特别大或者某些语出惊人之论述的依据。不过,对于这样一本包罗万象的著作,就它所依据的材料略微述及是完全必要的。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某些方面的专家(或者,换个说法,在某些方面也更无知。),除了相当狭隘的某个领域以外,他们基本上必须依靠其他史学家的工作,对1789-1848年这个时期来说,仅二手文献就汗牛充栋,以致任何个人,即使他能够读懂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材料(当然,所有历史学家实际上最多只能掌握少数几种语言。),也无法穷尽。因此,本书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二手,乃至三手材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同样,本书在材料上必然挂一漏万,相关专家将如笔者一样同感遗憾。然而,历史之网只有拆破,才能抽出单独的织线,出于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把这一主题分成一定数量的子目。我试图非常粗略地把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体上是论述这一时期的一些重大发展,而第二部分则是针对双元革命创造出来的那种社会做一概要阐述。如果这样的区分会使书中有些内容显得重复,那并不是因为理论上的问题,而完全是出于方便。有很多人与我一起探讨过本书某些方面的内容,还有些人阅读过本书初稿或校样中的某些章节,我在此谨表感谢,而书中的错误自然与他们无关。我尤其要感谢伯纳尔(J.D.Bernal)、达金(Douglas Dakin)、费希尔(Ernst Fischer)、赫斯凯(Francis Haskell)、凯尼格斯伯格(H.G.Koenigsberger)和莱斯利(R.F.Leslie)。费希尔的思想对第十四章的帮助尤大。拉尔芙(P.Ralph)小姐作为秘书和研究助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梅森(E.Mason)小姐为本书编制了索引,在此一并致谢。
-
世界现代史诸问题王春良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