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航天器返回与进入的轨道设计
作者:李颐黎 著;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编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01
ISBN:9787561242032
定价:¥4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航天器返回与进入的轨道设计/国防特色学术专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密切结合返回与进入式航天器研制工程的一本学术专著。全书对国内和国外航天器(重点是返回式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进入与返回的轨道设计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其中包括著者多年来在中国返回式卫星和神舟号载人飞船返回的轨道设计领域所做出的创新性成果。全书在飞行器设计和航天器飞行力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具有较高的丁程实用性。
《航天器返回与进入的轨道设计/国防特色学术专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共10章。内容包括概论、航天器进入轨道的近似理论与初步分析、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轨道设计、载人飞船的返回轨道设计、载人飞船的救生轨道设计、航天飞机的返回轨道设计、在航天器尾流区中的分离动力学没计、航天器回收轨道设计、可控翼伞系统归航轨道设计和航天器下降到无大气层天体的轨道设计。
《航天器返回与进入的轨道设计/国防特色学术专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适用于从事返回与进入式航天器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航天器返回与进入的轨道设计/国防特色学术专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共10章。内容包括概论、航天器进入轨道的近似理论与初步分析、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轨道设计、载人飞船的返回轨道设计、载人飞船的救生轨道设计、航天飞机的返回轨道设计、在航天器尾流区中的分离动力学没计、航天器回收轨道设计、可控翼伞系统归航轨道设计和航天器下降到无大气层天体的轨道设计。
《航天器返回与进入的轨道设计/国防特色学术专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适用于从事返回与进入式航天器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颐黎,1935年11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任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1991年荣获“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5-2004年先后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项,2004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一直从事火箭和航天器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工作。1963-1964年在钱学森教授的指导下进修星际航行技术。1965-1967年在七机部第八设计院担任工程组长,从事长征1号运载火箭和返回式卫星设计工作。1974-1978年担任工程组副组长,从事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1979-1984年先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持运载火箭总体设计。1986-1992年任所高技术组副组长、组长,从事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途径研究和多用途飞船概念研究。1992-2002年担任神舟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兼应急救生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研究员。2002-2003年任神舟号飞船主任设计师顾问、研究员。2004-2006年任研究员、飞船工程专家组成员。2007-2014年任研究员、所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神舟7号飞船专家组成员、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专家组成员等。
出版有《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载人航天器技术》等著作,李颐黎任副主编。2011年出版有《巡天神舟——揭秘载人航天器》,2013年出版有《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途径研究与多用途飞船概念研究文集(1986年至1991年)》,李颐黎任主编。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一直从事火箭和航天器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工作。1963-1964年在钱学森教授的指导下进修星际航行技术。1965-1967年在七机部第八设计院担任工程组长,从事长征1号运载火箭和返回式卫星设计工作。1974-1978年担任工程组副组长,从事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1979-1984年先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持运载火箭总体设计。1986-1992年任所高技术组副组长、组长,从事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途径研究和多用途飞船概念研究。1992-2002年担任神舟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兼应急救生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研究员。2002-2003年任神舟号飞船主任设计师顾问、研究员。2004-2006年任研究员、飞船工程专家组成员。2007-2014年任研究员、所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神舟7号飞船专家组成员、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专家组成员等。
出版有《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载人航天器技术》等著作,李颐黎任副主编。2011年出版有《巡天神舟——揭秘载人航天器》,2013年出版有《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途径研究与多用途飞船概念研究文集(1986年至1991年)》,李颐黎任主编。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
1.2 进入式与返回式航天器的分类
1.3 航天器的返回与进入轨道
1.4 航天器返回与进入轨道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2章 航天器进入轨道的近似理论与初步分析
2.1 进入轨道的基本运动方程
2.2 进入行星大气轨道的统一理论
2.3 进入走廊
第3章 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轨道设计
3.1 不控制升力的弹道式再入航天器返回轨道设计方法
3.2 无升力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轨道设计
第4章 载入飞船的返回轨道设计
4.1 对载入飞船系统总体设计的要求
4.2 载入飞船返回轨道设计参数选择
4.3 载入飞船返回轨道设计的理论
4.4 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的半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轨道设计实例
4.5 有风情况下载入飞船返回轨道的计算方法
第5章 载入飞船的救生轨道设计
5.1 发射段大气层内救生轨道设计
5.2 发射段大气层外救生轨道设计
5.3 运行段应急救生方案
第6章 航天飞机的返回轨道设计
6.1 航天飞机离轨段与过渡段的轨道设计
6.2 航天飞机再人段的轨道设计
6.3 航天飞机着陆段轨道设计
第7章 在航天器尾流区中的分离动力学设计
7.1 回收舱与底盖在尾流区中的分离动力学
7.2 在回收舱尾流中弹伞的分离动力学
第8章 航天器回收轨道设计
8.1 术语、坐标系及符号的定义
8.2 航天器回收轨道计算的数学模型
8.3 参数和初值选取
8.4 卫星回收轨道的计算
8.5 飞船回收轨道的计算
8.6 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控制
第9章 可控翼伞系统归航轨道设计
9.1 非比例归航控制翼伞系统的基本运动方程
9.2 具有控制死区的非比例归航控制翼伞系统飞行轨道的计算方法
9.3 飞船定点着陆方案概念研究
第10章 航天器下降到无大气层天体的轨道设计
10.1 下降到月球的轨道的分段
10.2 下降轨道机动段
10.3 动力下降段
10.4 登月舱的着陆精度
1.1 航天器进入与返回
1.2 进入式与返回式航天器的分类
1.3 航天器的返回与进入轨道
1.4 航天器返回与进入轨道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2章 航天器进入轨道的近似理论与初步分析
2.1 进入轨道的基本运动方程
2.2 进入行星大气轨道的统一理论
2.3 进入走廊
第3章 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轨道设计
3.1 不控制升力的弹道式再入航天器返回轨道设计方法
3.2 无升力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轨道设计
第4章 载入飞船的返回轨道设计
4.1 对载入飞船系统总体设计的要求
4.2 载入飞船返回轨道设计参数选择
4.3 载入飞船返回轨道设计的理论
4.4 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的半弹道式再入航天器的返回轨道设计实例
4.5 有风情况下载入飞船返回轨道的计算方法
第5章 载入飞船的救生轨道设计
5.1 发射段大气层内救生轨道设计
5.2 发射段大气层外救生轨道设计
5.3 运行段应急救生方案
第6章 航天飞机的返回轨道设计
6.1 航天飞机离轨段与过渡段的轨道设计
6.2 航天飞机再人段的轨道设计
6.3 航天飞机着陆段轨道设计
第7章 在航天器尾流区中的分离动力学设计
7.1 回收舱与底盖在尾流区中的分离动力学
7.2 在回收舱尾流中弹伞的分离动力学
第8章 航天器回收轨道设计
8.1 术语、坐标系及符号的定义
8.2 航天器回收轨道计算的数学模型
8.3 参数和初值选取
8.4 卫星回收轨道的计算
8.5 飞船回收轨道的计算
8.6 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控制
第9章 可控翼伞系统归航轨道设计
9.1 非比例归航控制翼伞系统的基本运动方程
9.2 具有控制死区的非比例归航控制翼伞系统飞行轨道的计算方法
9.3 飞船定点着陆方案概念研究
第10章 航天器下降到无大气层天体的轨道设计
10.1 下降到月球的轨道的分段
10.2 下降轨道机动段
10.3 动力下降段
10.4 登月舱的着陆精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