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地虎噬天王秋原暂缺简介...
-
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史王子今本书主要介绍了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作者从“汉代丝绸之路民族文化”“汉代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往”“汉代丝绸之路精神文化交往”“汉代丝绸之路文化史料丛考”四个方面研究了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接、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方面的历史效能和文化价值。其中,丝绸之路交通对于汉代文明面貌、汉代文明特质、汉代文明风格以及汉代文明之历史影响的意义,是作者考察的重点。本书的出版,既有益于从不同侧面推进丝绸之路史的总体研究,又可深化学界对丝绸之路文化意义的全面认识。
-
美国小说发展史毛信德“小说”一词在中文里历史久远,《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九流十家之末,他们的记录与历史相通,但不同于官方的正史,系“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殷芸小说》据说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梁代,是我国很早以“小说”命名的著作,多为不经之谈。唐传奇的出现带来新气象,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产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离不开外来的影响。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往往也是翻译家。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晚清之前,传统文人重诗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地位不高,主要是供人消遣的。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小说受重视的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1899年初《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大受读书人欢迎,有严复诗句为证:“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游子肠。”1924年10月9日,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京病逝。一个月后,郑振铎在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上发表《林琴南先生》一文,从三方面总结这位福建先贤对中国文坛的贡献。首先,林译小说填平了中西文化之间的深沟,读者得以近距离观察西方社会,“了然地明白了他们的家庭情形,他们的社会的内部的情形,以及他们的国民性。且明白了‘中’与‘西’原不是两个截然相异的名词”。总之,“他们”与“我们”同样是人。其次,中国读书人以为中国传统文学至高无上,林译小说风行后,方知欧美不仅有物质文明上的成就,欧美作家也可与太史公比肩。再者,小说的翻译创作深受林纾译作影响,文人心目中小说的地位由此改观,自林纾以后,才有以小说家自命的文人。郑振铎这番话实际上暗含了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达,有赖于域外小说的引进。鲁迅也是在接触了外国文学之后,才不再相信小说的功能就是消磨时间。他在作于1933年春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
昆布罗王(老挝)马哈西拉·维拉冯,努安·乌恬萨达 编著本书为“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中老经典著作互译项目首批成果之一,主要叙述了老挝境内先民以及到维逊拉腊王为止,澜沧王国历代君王在位时期多个方面发展变化的重要史实。本书内容丰富,尽管有浓厚的传说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挝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一本具有重要史学价值的书籍。
-
不对称的博弈韩献栋本书系统梳理了冷战结束以来美朝关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三十年来美朝之间发生的每一次有意义的互动过程,包括日内瓦会谈、轻水反应堆问题会谈、导弹谈判、遗骸问题谈判、四方会谈、六方会谈等双边或多边框架内的谈判,分析和考察了每一次谈判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等,研究了相互间政策的影响因素。 美朝关系是理解和观测朝鲜半岛问题发展与走向的一条主线。本书以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还原和再现了美朝关系三十年发展的全貌。本书对美朝关系发展规律的总结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包括美朝关系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问题的走向。
-
牛津通识读本(英国)米里·鲁宾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的一千年被称为欧洲的中世纪,意指古希腊罗马文明与文艺复兴两座文化高峰之间的“中间年代”,这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术语。作者米里?鲁宾的考察范围涵盖成为野蛮王国的罗马帝国各省,以及逐渐融入欧洲的北部和东部地区。通过描述中世纪的神圣王权、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领主和骑士、自然和环境、征服和交流等诸多方面,本书探讨了这段历史时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变化与活力,以及这一时期留给现代世界的遗产,对于了解欧洲文明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
1007天的战争 抗美援朝马平 著1007天的战争 抗美援朝:战略和历次战役(全三卷)
-
系统与我们许翼云暂缺简介...
-
欧洲近古史何鲁之本书系何鲁之任教国立四川大学时所著,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书分三编,即第一编“十六十七世纪之欧洲”,凡九章;第二编“十八世纪之欧洲”,凡十章;第三编“法国革命”,凡十一章,并附《各国王朝系统表》十七份,详细论述欧洲16—18世纪之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旨在“一方可以供给青年学子之参考,同时又可博取海内硕学之批评”。本书是国内成书较早的欧洲史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巴蜀地区第一部研究欧洲近古史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
-
欧洲中古史何鲁之本书系何鲁之任教国立四川大学时所著,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书分七编,即第一编“新兴民族之欧洲”,凡三章;第二编“封建制度之欧洲与回教”,凡四章;第三编“民族国家发端”,凡四章;第四编“政教冲突及十字军”,凡两章;第五编“中古时代之社会与文化”,凡三章;第六编“中古时代之最后排演”,凡两章;第七编“欧洲之曙光”,凡两章,全面论述欧洲中古时期之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是国内成书较早的欧洲史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巴蜀地区第一部研究欧洲近古史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