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北朝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北朝研究(第九辑)》为北朝(含十六国与南朝)历史研究论文集,共收录19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
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李开周您愿意做一个宋朝人吗?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一个宋朝人的一生》,谈社会习俗;下编是《一个宋朝人的四季》,谈节令习俗。假设回到宋朝,从出生到年老,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要遵守哪些规矩?会养成什么习气?怎样求学?怎样娶妻?怎样谋生?怎样交际?在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
宋史演义许慕羲《宋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从宋太祖赵匡胤降生写起,至越昺与陆秀夫蹈海而止,共计三百二十五年历史。《宋史演义/话说中华五千年》虽以宋宫为名,描写帝王的情感世界,并对宫闱生活做了细致刻画,但其内容并不就此而止.作者对宋朝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和重要人物皆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同时文笔优美,其写作水平不低于蔡东藩。
-
残留孔繁芝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帷幕降落。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借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利用投降后的日军对抗人民军队的企图,策划实施了有组织大规模的日军“残留”,保留武装继续战争,图谋东山再起。《残留》用流动可鉴的历史叙事,亦文亦史的记述文体,朗畅生动的纵深表达,信而有征的原始记录,将残留日军“以复兴皇国、恢宏天业为宗旨”的历史真实告诸世人,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中国人民打击消灭残留日军,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浩气与姿态。
-
五四程美东,沈成飞,赵诺,孙佩本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回顾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梳理分析了运动中的几大主题: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正确革命意识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和先进分子思想的转变,以及青年学生们所展现的激情与理性相统一的爱国精神等。本书亦极富当代价值,达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统一。
-
中华一万年郭志坤,陈雪良本书是历史学家郭志坤、陈雪良所撰写的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普及性读物,共分三十三卷,以人类文明为主线,描述了从一万年以前的远古社会到现今的整个中华民族不断变化的历程。本书以讲述远古时代的中华文明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考古成果,以一半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远古人的制陶手法、村落栖居、母系社会、穿着打扮、农耕畜牧、丧葬习俗、城市雏形等等有历史记载以前的人类生活,弥补了多数通史类普及读物的空白。本书的后半部分基本依照历史顺序展开叙述,除了传统历史读物常见的皇朝更迭史、政治制度史梳理外,还讲述了各个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史,从衣食住行多方面深入历史细部,更活泼、细致地展现了历史的方方面面。全书图文并茂,兼具历史的专业性与通俗普及性,在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弘扬悠久而优秀的中华文明方面都具有丰富的价值。
-
河北古代文学史王长华从先秦到清末,古代河北文学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在河北地域内,早出现的、较为成熟的文学形态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首的女娲补天即与河北的冀州有关,河北省邯郸市的涉县至今仍保留着纪念女娲的娲皇宫。促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的炎黄阪泉之战即发生在现今的河北怀来一带。承德的棒槌山和蛤蟆石也同样见证着大禹治水神话的流传。这些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肇启了河北文学的源头。进入周代,随着礼乐的建立、普及和礼乐文化的发展,《诗经》中的《邶风》成为河北文学的代表,并初步显现出河北文学的地域化特征。但就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河北文学还处于泛音阶段,主旋律并不突出。直至进入战国,由于诸侯争雄,更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形成了实质性威胁,河北处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接处的独特位置逐步凸显,彪悍任侠的地域文化风格逐渐形成,慷慨悲歌才随着《易水歌》的唱响而成为河北文学的基调,并对后世的河北文学乃至河北的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北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刻地影响了本土的韵文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家就是生活于战国后期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荀子。浑厚的《荀子》散文,深刻影响后世诗词的《成相》,直接开启汉赋写作的《赋》篇,代表了此一时期河北文学的成就。
-
重返杨匏安烈士在广州的历史时空南粤古驿道研究课题组100年前,杨匏安在杨家祠开始写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杨家祠对广州20世纪20年代共产党革命活动贡献巨大。然而,多年来对杨匏安烈士在广州生活工作的历史研究不深,鲜有记录,对杨家祠也没有任何巡察保护措施。2019年,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的重点放在红色遗珍的挖掘复活上。2019年2月20日,敲定了杨家祠修缮方案。本书通过《广雅书院、杨家祠道、时敏路、文明路和恤孤院街——兼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历史素材》《重返百年历史时空:“杨匏安在广州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读解》《杨家祠门头壁画简介》等8篇文章,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对杨匏安先生当年在广州学习、生活、工作轨迹的研究。书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可以为广州历史文化再添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
-
玉堂杂记校笺(宋)周必大玉堂杂记,三卷,五十七则,为周必大於孝宗时两入翰苑、历经十载所撰,并由其子周纶裒集编订。玉堂杂记记载了南宋中兴以来的「九重之德美,前辈之典刑,恩数之异同,典故之沿革」(丁朝佐跋语),是一部为後人时常称引的重要翰林文献。玉堂杂记的版本主要因文忠集的版本繁多而繁多,目前笔者所见版本主要有四种:明代祁氏澹生堂钞奉(简称「明钞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之文忠集本(简称「四库文忠集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单行奉(简称「四库单行本」)、傅增湘校清欧阳药刻奉(简称「傅校本」)。其中,傅校本综合诸多版本之长,是诸版本佳者,故《玉堂杂记校笺》主要以此本为底本,同时参照其他三版本,进行校勘、笺注。
-
武则天传奇暮浅安《武则天传奇》是一部历史人物小说。武则天是个传奇人物,一生唯我独尊,敢作敢当,不仅心狠手辣,而且行事往往令常人难以理解。作为大周皇帝的武则天,冲破男尊女卑的罗网,打碎封建时代的桎梏,除掉所有的反对者,逐步登上皇帝宝座。生前唯我独尊,治国安邦,死后却为自己立了一块没有任何文字的“无字碑”。她的这一非常之举,的确给后人出了一道难题。《武则天秘史》告诉我们,其实她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不甘命运摆布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