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汉代齐鲁封国诸子传秦铁柱 著西汉以降,伴随着两汉统治思想的嬗变,齐鲁封国诸子对于齐鲁文化传承与创新可分为几个阶段。汉初,残破的社会经济需要恢复,而此时齐国的黄老之学经过齐地黄老诸子的发展和完善,加上适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黄老思想成为汉初统治思想;武帝至成帝时,黄老思想衰微,儒家思想取代黄老思想成为统治思想,诸子也因而获得了更大的政治权力与学术影响力;哀帝至东汉,“齐学”与“鲁学”之争演变成了今、古文经之争,诸子们在论争中依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对立中逐渐合流;至东汉末年,经学各派别合流的趋势更为明显,齐鲁封国诸子的代表郑玄完成了经学的统一,齐鲁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作者依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统计出籍贯位于两汉齐鲁封国或者与齐鲁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关系的诸子,选取了曹参、叔孙通等25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群体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学术派别加以分类,重点揭示这些诸子在两汉政治与学术文化中的地位,展现其在齐鲁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这些诸子的哲学思想、经学思想、治国思想、德法思想、教育思想、民族关系思想等,评析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
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赵玉田 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理条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辩证思想及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与指导思想,遵循联系的观点与整体史观,运用环境史理论与方法,对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予以研究,从环境机制角度构建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新的解释范式,讲述生态环境故事,探究生态环境变迁故事。首先,构建了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的解释模式,即“‘鸽变型’社会 ‘三利溪现象’”,借以阐释与探究明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具体的演绎形式、内容与三者关系生成模式;其次,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民生为中心,以韩江水利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综合因素”,提出并阐释中国历史上水利环境政治塑造现象;其三,解读明清时期韩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现象,探究其“环境机制”;其四,关于1980年代以来韩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研究成果,以促进韩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
中国历代官制兵制用语汉英对照大全孙修福 主编,孙雨露 副主编中国历代官制不同,出现了大量的官制、兵制用语,这些用语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本书收录了中国历代官制、兵制用语万余条,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中的原汉英对照、中国近代海关档案资料的原汉英对照、外国汉学家所编词典、外国汉学家所著有关中国史的书籍及有关工具书等,进行汉英对照译介。资料来源有根据、有出处,既有权威性,又具有广泛性、知识性。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有关中国历代官场、职场和行政机构名词或名称的方方面面。目前这些历史官制、兵制用语已不再使用,且基本上无工具书可查,本书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个空缺,因此本书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出版价值。本书不仅对研究者了解中国历代官制、兵制大有帮助,而且对传承中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远去的村庄贠国兵《远去的村庄》收录了作者贠国兵撰写的60多篇有关大美金华的文章。金华,古称婺州,浙江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作者大学毕业就来到金华,23年来,他亲身参与并目睹了金华的巨大变迁,激发起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作者以自己的眼光和感触,合编成一张网,深情书写金华的昨天、今天、明天,挖掘金华的人文风光、乡风民俗、乡村振兴、新村建设,为我们揭开金华的神秘面纱,笔绘出一幅幅有滋有味有色的人间烟火图,生动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民众和乐求新的精神面貌与美好期待。
-
衎烈堂族谱(清)罗有联 编修《西樵历史文化文献丛书》历史文献影印类。书稿为南海丹灶良登村罗氏族人的族谱,采用的是民国辛酉(1921)印本。族谱中收录了自明万历至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以及民国年间历次修谱的序言和题记共8篇。书稿主体分《衎烈堂世系谱》《衎烈堂世行録》两大部分。《衎烈堂世系谱》罗列了孟仲叔季四方分支繁衍情况;《衎烈堂世行録》收录了用于约束罗姓族人日常行为规范的“良登罗氏家训”“禁约”“法则”“规制”“章程”等。
-
天山草堂诗存 诚征录 北行日记(明)何维柏 撰,(清)何沅 辑,(清)何沅 著《诚征录》一部分是何维柏所作的奏疏和日记,如《救荒策》《建言日记》;一部分是时人为何维柏而写的事迹和歌谣,如《台谏逸事》《苍蝇传》《惠德编》《八闽歌谣》。《重钞天山草堂诗存》共收录何维柏诗89首,并附有诸家题赠、八闽歌谣、何氏列祖律诗等29首,是何沅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所抄。《北行日记》为清南海沙滘乡人何维柏的后人何沅讲述自己北上赴考过程的日记。
-
戴庆厦先生口述史戴庆厦,赵燕珍戴庆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主要从事汉藏语系语言和语言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本书既是对七十年来他在语言学领域勤奋耕耘和创新贡献的真实记录,也是对新中国民族语言研究光辉历程的深情回顾。
-
新中国小三线建设档案文献整理汇编徐有威 主编《新中国小三线建设档案文献整理汇编》(辑)共8册,300余万字,系统整理了全国小三线建设龙头企业——上海八五钢厂的企业档案文献资料,其中两份企业内部发行的报刊《八五通讯》和《八五团讯》,从企业报角度全面展示了小三线企业在规划、建设、生产、调整、改革等全部过程,揭示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工业、军工业发展状况,反映了当时由工厂、工人、农村、农民组成的团结协作促发展的工农关系的变革历程,从微观角度全面解读了改革年代小三线建设为促进中国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做出的贡献。作为研究我国近现代经济史、工业发展史、军事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的手材料,《新中国小三线建设档案文献整理汇编》(辑)记录了小三线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留下的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记载了小三线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工在建设过程中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小三线建设档案文献整理汇编》的出版对于当前在全社会开展的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宣传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中所体现的小三线建设者在祖国改革奋进路程中所迸发出的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更是一笔值得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
水经注珍稀文献集成李勇先,高志刚"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水经注珍稀文献集成》收录了历代有关《水经》以及《水经注》珍稀版本,共分五辑,以影印方式加以出版。第二辑内容包含《水经注》,(汉)桑钦撰,(北魏)郦道元撰,(明)黄省曾编,明万历十三年《山海经水经合刻》本;《水经注》,(汉)桑钦撰,(北魏)郦道元注,清康熙四十九年乌丝栏钞本等。
-
盛宣怀档案资料陈旭麓 顾廷龙 汪熙 主编,谢俊美 编本书系“盛宣怀档案资料”第六卷。辑录了有关中国通商银行函稿565件,并银行往来电报钞存8本,时间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迄至民国二年(1913年),少数纪念延续到民国九年。至于“附录一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前筹设银行的活动”,更追述到早期1887年的材料。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头一家银行。它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中国通商银行早期的档案资料,过去出版的不多,系统的更少。盛宣怀还是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人,在他遗存的档案中有该行大量的函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