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捻军·第1部史清禄 著捻军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太平天国几乎同时的中国北方大规模农民起义,其规模声势略逊于太平天国,但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经历的时间却很大很久。《捻军》是一部全景式反映这场农民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家以大量史料为依据,精心构思情节,打造人物形象,对捻军的兴起、发展、全盛到最后衰亡作了深刻的文学性记录。本书是《捻军》的第…部,主要讲述捻军兴起的过程,以清朝咸丰年间为背景,反映安徽淮北的毫州、蒙城、寿州等地的农民,因大歉年缺吃食,在张乐行的带领和太平军北伐部队的影响下,组织捻军武装、“吃大户”挖取富户浮财,打击牛老会、联庄会团练等地主武装,聚五大旗与清朝军队作战的故事。小说充满当地乡土气息,情节脍炙人口,富有可读性。
-
宋史疑云吴蔚在宋朝的十八个皇帝中,有八个皇帝没有亲生儿子继承大统。即使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有两个亲生儿子。竟然也是兄终弟及,其后由弟弟赵光义即皇帝位。终宋一朝,非皇帝亲子即位的比例竟然高达百分之五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宋朝却始终没有出现大的传位危机,且较之其他朝代,后妃干政、宦官擅权等现象也要少得多。这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罕见的,不由得不令人惊讶。不过,只要透过表面现象往里看,便会发现宋朝皇室有许多诡异难言之处,为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拟,否则也不会有“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之类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的背后,显然隐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宫闱秘事。宋朝最奇特之处还不仅仅在于宫闱之间。众所周知,宋朝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经济最发达、商业最繁荣的时代,其最鼎盛之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五百万贯,而明朝总共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总铸钱量也仅一千万贯。宋朝的文化成就也是空前的: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而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更是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也曾说:“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內,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然而,这样一个辉煌的朝代,却先后在与辽、金、西夏、蒙古的战争中连连败北。终宋一朝,外患最严重,一直处在外族的威胁之中,其局面始终是“一切苟且而已”。正因为种种矛盾与奇特之处,宋朝比任何一个朝代都更能吸引研究者的目光。《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是一本宋朝典故的随笔,源于作者在阅读宋史资料时重点记录下来的一些著名的事件和人物,在基于史实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生动而丰富的历史从来就是人类汲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洞察过去,并不一定就能预见未来。但不看历史。一定不能看到未来。
-
前奏马社香这是一部由近百名亲历者和知情者回忆、口述的历史。1965年春,“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前一年,毛泽东从北京到武昌下榻梅岭,44天后离武汉到长沙,5月21日从长沙出发,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从本书对毛泽东二上井冈山的历史回放中,似可窥见当时毛泽东的某些思想端倪;发现其不惜一切代价,准备发动一场上层建筑领域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深刻而复杂的初衷……秋收起义38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重返中国武装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一次感情寻觅回归,还是执政党领袖对使命的深层呼唤? 40年后,本书作者沿着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之路,采访了近百名接触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亲历者和知情者,以毛泽东二上井冈山为主线,生动讲述了1965年春毛泽东从武汉经湖南到井冈山的数十天的所历、所思、所讲,以及当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真实记录了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史实;从中探寻毛泽东准备发动上层建筑领域革命——“文化大革命”深刻而复杂的初衷。 书中一百多幅珍贵照片,不仅见证了这段历史、更增加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孙铁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由众多学者历时两载打磨而成,甄选出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详细解读,深入剖思,旨在让读者从历史的玄机中找到思考的方法和生存的智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历史如同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去繁就简,意蕴深厚,一册在手,受益终生。漫长的历史长河,并不是源远流长而波澜不惊的水面。尽管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平庸的时代,但是在平静之后总会有巨波狂澜的出现,卷起斑斓的浪花,甚至打乱原来的走向。正是有了这些波澜的存在,才使人类历史富有生气,不是一汪死水。这些波澜,就构成了我们在《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中讨论的100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伟大的罗马城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但是罗马城却是几乎一天就被毁灭了。罗马城的毁灭,结束了一个伟大辉煌的文明,同时也开启了漫长的欧洲中世纪时代。对于历史长河而言,罗马城的沦陷,就像是一朵绚丽的浪花,虽然带有苦涩,但终归是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使得后来者叹息不已。像这样的事件,在人类进程中很多,它们使我们懂得:历史是有灵性的,不是死板地遵循某些规则运行的,而是活生生的人的历史;同时它们也使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对每一段历史都倾注同等的力量去探讨。就像人生一样,人生最关键的就那几步,这几步走得好坏,将决定着今后相当长时间里一个人的命运。历史在关键时刻的走向,也决定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很多人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也就不得不对中国的历史做一个回顾:而这个回顾将会是有益的:来研讨一下什么时候是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于是就有了我们这《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的由来。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以及数不尽的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书写了这部历史。但是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均衡的,有的时代就是平庸的时代,而有的时代就是风云际会、群星灿烂的时代;有的时代经济繁荣但是思想平庸,有的时代国破家亡反而文化繁荣。《影响中国历史100事件》给我们在数不清的历史事件中挑选了最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100个事件,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 历史有的时候喜欢跟人开玩笑,在当时认为是重要的事情,在后来是那么的无聊和没有意义。比如历代都把修正史中的五行志和礼仪志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举动。在当时认为是无聊和盲目的事情,却被后人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那位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先生,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但是数百年后丁文江却将其树为中国最伟大的旅行家。正如意大利著名的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从来都是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解或者后来者的善意和恶意的解释而变化。我们尽量不去讨论事件的成败与功过,只是探讨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力求保持公允的态度对待古人,并在这个基础上描述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影响人类历史的事件,虽然与政治、战争、革命等密切相关,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影响人类命运的事件,并不都是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阉。有的时候,一件工具的发明、一项技术的革新,就足以改变人类的命运。比如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火药的发明,也极大地推进了历史的进程。另外,,一些文化现象,也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影响,比如在中国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文字狱现象等,都极大地对社会政治、思想、学术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的历史,到现在为止,只有短短的一瞬,相对于宇宙的生命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类是伟大的,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和历史。我们追古思今,当然是为了怀念古人,不但怀念那些在伟大的时代产生的伟大人物,而且也怀念那些默默无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们。除了怀念古人以外,我们也是为了激励自己,让自己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一些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从这些事件中悟出一些有益的有关人类命运的结论。这就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的目的。
-
拉贝日记(德)约翰·拉贝(John Rabe)著;本书翻译组译《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分若干专题,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大量的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一大批西方人士关于嘉峪关市大屠杀的文字史料;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本书是安全区主席拉贝的日记,是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逐日编年史和百科全书。
-
西潮蒋梦麟著半个世纪前,该书英文版在美出版,便受欢迎。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读到此书,其中记录的个人经验和提出的问题,还能让人久久回味,并且书中优美的文字始终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快意,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七十年中,西方工业化思潮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此书包含的内容实在丰富,难怪1945年英文版在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后,产生了较大反响。1959年台湾中华日报社将蒋先生亲自用中文重写一遍的《西湖》出版时,该书的销路也一直不错。《西潮》不只是讲了一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成长历史,而且这种个人历史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初期的社会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