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国语(春秋)左丘明撰;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全书共二十一卷,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九六七年——前四五三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原书保存史料比较丰富,所记史实也比较详细生动。汉朝以来,不少人对《国语》作过注释。三国时期,吴国的韦昭(二○四年——二七三年)的注本是现存的最早注本,它并保留了今已亡佚的东汉郑衆、贾进,三国虞翻、唐固等注本的片断,有助于阅读原书。校点时也吸收了前人的校堪成果,略加案语,以与原注相区别。《国语》现存的版本,有宋代刻印的两种本子,一种是明道本,一种是公序本。现據《四部备要》排印清代士礼居翻刻明道本为底本,参校了《四部丛刊》影印明代翻刻公序本,整理出彼,供读者研究、参考。
-
历代宫廷生活王镜轮,向斯著暂缺简介...
-
朱熹年谱(清)王懋Hong撰;何忠礼点校朱熹(1130-1200)字符晦,一字仲晦,别号晦庵, 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朱熹年谱》的初刻本是乾隆十七年白田章堂本,包括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在流传过程中又产生了多种不同版本,主要有乾隆二十四年吴邑禹氏刊本、本库全书本、粤雅堂丛书本,长沙唐氏刊本、吴阊应氏刊本、崇文书局、浙江书局补刊本、武昌书局本以及丛书集成本等。书后附录有关朱熹的传记资料、师承关系、著作目录及各种题跋等,以供参考。
-
白话清朝野史大观许蓉生,林成西编译《清朝野史大观》,顾名思义,这是一部集清朝稗官野史之大成的书籍。全书分“清宫遗闻”、“清人逸事”、“清代述异”、“清代文苑”、“清朝史料”等五个分册,近200万字。我们在译成白话时只精选了其中部分内容,这本呈献给读者的《白话清朝野史大观》(精选本)共约76万字,集中了原书的精粹,共分为“清宫遗闻”、“清人逸事”、“清代传奇”三个部分。本书由清代150余种笔记野史辑录而成,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宫闱秘史、官场内幕、科场丑闻、名人轶事、文坛趣事、江湖传奇、民间异闻等清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副生动的清代社会“众生相”。书中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各级官吏、各界名流,下至师爷、衙役、讼棍、医生、士人、游侠豪杰、江湖术士、富商大贾、贩夫走卒、市井无赖,清代社会各阶层人物几乎无所不包。本书文笔生动,选材自由,着重突出野史“奇”、“趣”的特点。关于清代帝王、名臣生平事迹及重大政治事件,本书一般只记述不见诸正史或正史记载甚略的内容。而关于普通官吏、下层人物的种种轶事、趣事、异事、则是在官修史书中无法见到的。本书可以使读者在大大扩展文史视野的同时,获得清新生动的历史感受。书中一些生动有趣的记载,近年来被广泛作为小说或影视作品的素材。
-
老照片冯克力 主编《老照片》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照片有一定的清晰度,一幅或若干幅照片介绍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种风物或某种时尚。文章围绕照片撰写,体裁不拘,传记、散文、随笔、考据等。
-
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西汉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删去重复,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东漠高诱会为之作注。流传到北宋,正文和注解都有散佚,曾巩作了校补。到了南宋,在会巩校补的基础上,出现了两种新本子: 一种是姚宏的续注本;另一种是的彪的复位次序的新注本。元吴师道在鲍本基础上,又作了补正。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现以姚本为底本,将鲍、吴诸人注文以及清黄丕烈的《战国策札记》汇集起来,整理出版。由千鲍本篇章次序和姚本《据刘向本》有所不同,鲍本的篇章编排系打乱刘向校订的旧有章节安排,以王系事,重新编定章次,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并了解姚本和鲍本的原来面目,这次出版,增编了《姚本鲍本篇目分合对照表》和《鲍本篇目次序表》,以备查检。
-
寒云日记袁克文 著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号寒云,又署龟庵,河南项城人。袁世凯次子。生平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书法,能演唱昆曲,爱好藏书和古玩,精于鉴赏,曾与傅增湘、徐森玉、周叔弢等交往,研究版本、文物。民国年间,袁克文、张学良、张伯驹、傅侗人称“四大公子”,袁克文性豪放,见到宋元刻本,必设法购得。藏书多为清廷内府藏本,价值最高的有29种、116册。他对收藏的宋巾箱本《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8种,尤为喜爱,辟“八经室”贮之。元人绘佛像巨帧13幅为罕见之珍品。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寒云词集》、《寒云诗集》、《圭塘唱和诗》。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洰土私乘》等颇多独特之资料。袁克文收藏文物种类很多,晚年因生计窘迫,大部变卖。
-
书舶庸谭董康著;傅杰校点《书舶庸谭》作者董康,字授经,又字绶经、绶金,号诵芬室主人,江苏武进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光绪进士,曾任法律馆提调、刑部主事、大理院推中。入民国后历任大理院院长、司法总长、财政总长,晚年任上海法科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教授。1937年底伪华北政府成立,出任司法委员会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1940年底伪华北临时政府并入汪伪国民政府,又继任华北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为重庆国民政府下令通缉。抗战胜利后被捕,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死于狱中。董氏政治生涯的终结是如此不光彩,但在文化史上,他则自有不可磨灭的功绩。除了以中国古代法律史见长的法学研究外,他更以藏书与刻书著称。所刻《诵芬室丛刊》,多海内孤本,又精雅绝伦,久已蜚声士林;与王国维、吴梅等校订的《曲海总目提要》,亦对向不为学者所重的民间戏曲小说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自著中最负时誉的,则是他这部以访书为主要内容的东游日记——《书舶庸谭》。
-
资治通鉴选(宋)司马光撰;王仲荦主编《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撰,全书详尽而真实的记载了自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至五代时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总计1362年的史事,内容之丰富,体例之严谨,为历代论 者所推崇。《资治通鉴》既是编年体史书中的冠冕之作,亦是中国 史学典籍中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巨著之一。本书共选出《通鉴》八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关于社会 政治方面,有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和唐末的黄巢大起义。(二) 关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方面,有东汉的两次党锢之祸和唐中叶的 安禄山之乱。(三)关于民族关系和与中亚交通方面,有北魏孝文 帝变法,唐并东突厥,契丹灭后晋和张骞通西域。这八篇,每一 篇都只有一个中心内容,其中如黄巾起义,唐并东突厥,安禄山 之乱三篇,内容比较集中,中心比较突出,故直接节自《通鉴》。
-
稀见清世史料并考释王庆成编著本书是编著者十余年来从英、美、俄、日及台北等地国图书馆、档案馆搜访所得的有关清代中国的稀见史料和对它们进行整理、分类,分篇或分题的考释研究集,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史料计190余篇(件),涉及的时代上至顺康,下讫同光,分别依经济、宗教、行政、中外关系、军事、造反者文书、社会等7类编列,其中尤其珍贵者附有原件(或局部)影印图片。由于这批史料为世所仅见,因此,它对扩展清史及近代史的研究领域,重新审视清代及近代中国社会和历史中诸多重大课题,均极有意义。编著者费尽心力对这批史料逐~作出考释,阐述意旨,所见多精;尤其是对史料中前人未及研究或研究较少的一些问题多有发明,这对广大读者深入解读这批“意思深远”的史料颇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