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章太炎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本书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集章氏毕生功力于一书,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指引之书。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马衡本书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马衡先生,于192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金石学课程时所著讲义,它也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马衡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一方面继承了清代以来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又能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金石学,开创了近代金石学研究的新局面。
-
张敦仁本盐铁论(汉)桓宽 撰《盐铁论》十卷,汉桓宽撰,据清嘉庆十二年(1807)张敦仁刻本影印。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框高19.8厘米,宽12.1厘米。前有都穆序,涂祯序;后有张敦仁《重刻盐铁论并考证序》《盐铁论考证》,顾广圻《盐铁论考证后序》。 桓宽,字次公,西汉汝南郡人。宣帝时举为郎,后官至庐江太守丞。其生平资料仅见于《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赞。 此书由桓宽依据始元六年(前81)盐铁会议的官方记录和与会乡前辈的追忆,整理推演而成,凡十卷六十篇。书中记述当时对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反映了当时以桑弘羊为首的公卿大夫与贤良文学之间的尖锐矛盾。桓宽感情上明显偏向贤良文学一方,尊崇儒家思想并对官吏权贵抱以讽刺态度,对公卿大夫多有贬抑之辞。 《盐铁论》成书后流传不绝,今存世zui早的版本为明弘治十四年(1501)涂祯刻本,世称“涂本”。清嘉庆十二年张敦仁以涂本为底本,覆刻于江宁并附以《考证》一卷,世称“张敦仁本”。由于张敦仁本是覆刊涂本,并加以精校精刊,故历来为学人所重,影响至广。 今《师顾堂丛书》借上海图书馆藏张本原刻编印付梓,其原缺之《考证》廿一、廿五至廿七叶则据国家图书馆藏本补齐。
-
戊戌六君子遗集(清)谭嗣同,(清)林旭,(清)刘光第,(清)杨深秀,(清)杨锐,(清)康广仁 撰本书以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年(一九一八)排印、十五年(一九二六)重印之《戊戌六君子遗集》为底本影印出版。民国间,张元济先生搜罗“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之遗文、遗诗,结集出版。全书计有谭嗣同《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补遗》一卷、《远遗堂集外文初编》一卷《续编》一卷,林旭《晚翠轩集》一卷,杨锐《说经堂诗草》一卷,刘光第《介白堂诗集》二卷,杨深秀《雪虚声堂诗钞》三卷《杨漪春侍御奏稿》一卷,康广仁《康幼博茂才遗稿》一卷,共九种十六卷。迄今为止,本书仍是wei一一部六君子合集,对于了解“戊戌六君子”之精神、交游及从事相关文学、史事之研究,均有极重要的意义。 本书为《蛾术丛书》第三种,值此戊戌变法百二十周年暨《戊戌六君子遗集》印行百年之际,重为影印出版,以为纪念。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孟森本书选用孟森在北京大学教书采用的讲义《清史讲义》,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总论为清史在史学上的位置、清史的体例、青代种族及世系、八旗制度考实四章;下编各论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全书对清朝二百多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史实详尽,考订了清先世源流、八旗制度原貌,并对清代从开国到国运由盛转衰的过程和重要史实进行了缜密的论析。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梁启超这部著作,虽然只有21万余言,涉及的内容却十分广泛。共6章,第一章论述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专谈史料学;第六章则阐述史实上下左右的联系。《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在《总论》部分论及修史的目的、史家四长,概说五种专史;在《分论》部分则详细论述了各种专史的体例、特点和撰修方法。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吕思勉本书原是吕思勉先生的大学讲义,内容科学严谨、广博独到,且观点条理清晰,行文通俗易懂、人人能读,深受学界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全书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共十八个部分。尽管已经出版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本书在同类题材领域,仍然是学术性与通俗性生动结合的典范,其历史地位至今难于。对于想要了解本国文化的读者来说,本书实为一部极富启发性的中国文化指南之书。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孟森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孟森先生是近代中国明清史研究的开创者,成就卓著。本书虽为讲义,但却是一次用新体裁系统地讲述明代历史,作者以《明史》考证明朝史事,并引证明人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内容充实,并具有极明显的学术深度,对后辈学者影响极大。
-
河源大家司雁人应该说,这个行列代有闻人足称劲旅:汉代南越王赵佗,唐朝循州di yi 进士韦昌明,北宋岭南首第古成之、文坛巨匠苏轼苏辙,南宋英雄文天祥和同第进士谢元,明朝一哥王阳明、槎水之魁李焘,明末清初名英巫三祝、解元钟丁先,清朝直隶总督颜检、闽浙总督颜伯焘、少年史才练恕、客家研究奠基者徐旭曾,民国国士徐傅霖、戍疆县令邓缵先、教育厅长黄麟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创作理论领军人物萧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鉴证历史足够高端:《上文帝书》《越井记》《忆罗浮》《添设和平县治疏》《衍庆堂诗稿》《梦草堂诗赋》《多识录》《丰湖杂记》《毳庐诗草》《秦皇长城考》《论生活、艺术和真实》。每个人物都旷前绝后,一代风华;每段故事都千回百转,铁骨衷肠;每个作品都堪称经典,百代续响。
-
丝路朝圣王邦维本系列文章以《大唐西域记》为切入点,因为这是中印文化交流中*重要的一部典籍,当年以季羡林先生为主组织、主编了《大唐西域记校注》,王邦维先生为其中的作者之一。本系列文章以《大唐西域记》涉及到的人、事、物、历史等为切入点,以此扩展开去,介绍与梳理与此有关的中印之间、中国与中亚其他国家之间的历史往来,民间传说,文学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等等。这些内容正好处在一般读者知道一点但是又不完全知道的程度,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兼顾普及与提高。 形式上,要求深入浅出,语言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文字感染力。这些方面的特质王邦维先生都具备,这也是一大优势。 作者曾多次深入印度腹地,并拍有大量历史与自然风光方面的图片,文章中涉及的有关历史场景、遗址等内容,都可配以图片,使之更加立体、形象、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