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编李学勤(1933-2019),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是2019年12月7-8日召开的“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收入了100多篇会议论文。《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这些文章从多角度总结了李学勤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和学术思想,并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可供文史爱好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
-
风俗通义孙雪霞,陈桐生 译《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所著的一部以考评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全书内容博杂,既有对礼乐祭祀等国家大典的记述,也有对民间传闻、鬼神信仰的辨正,还有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涉及汉代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了解汉代风俗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撰著目的是希望通过整顿风俗,树立一套符合儒家伦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净化民众的思想,从而帮助东汉王朝摆脱危机,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
-
赵一曼张麟,舒扬 著1905年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封建地主家庭,原名李坤泰,学名淑宁,后改名赵一超,赵一曼是她的化名。“五四”时期,赵一曼接受了进步思想,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走上了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此后她入团、入党,并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在一次战斗中,她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就义前,赵一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时年31岁。
-
晚明望族编刊活动研究赵红娟晚明湖州闵、凌、茅、臧四大望族有79人参与编刊括动,所刊书籍达300余种,现存馆藏约3000部。其编刊活动既有精品意识,也充斥牟利手段,特别强调视觉效果,商业特征十分明显,反映了从家刻到坊刻的变化过程,是晚明社会经济文化的生动缩影,揭示了晚明士人生存状态及其文化创造力,对中国文化传承与普及有重要意义。《晚明望族编刊活动研究》通过对四大望族编选、评点、序跋、刊刻及销售活动的系统研究,从四大望族经济实力、科举仕宦、文化素养、人脉资源、编刊特征、编刊家个案、著名选本与刊本的传播等方面,来揭示晚明江南望族图书编撰、刊刻和传播的特点、规律及文化意义。
-
大宋帝国夜狼啸西风本书言说宋朝历史,不以年代为序,而是以水浒人物为纲,以全新视角重新解读被不断演义和戏说的梁山故事,揭开处于大变局中的北宋帝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历史密码和悲剧真相。 作者擅长用幽默的风格,趣味解读历史,其开阔的历史视野和优美的文学叙事完美融合,把悲怆动人的文学叙事和气势如虹的历史梳理结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深广与野趣,也有文学的凄美和苍凉,是近年不可多得的经典通俗文史作品。
-
血缘陈正宏 著《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读中国历史,不可不读《史记》。本书以幽默的文风和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了《史记》的三十篇“世家”,即先秦和西汉时期重要诸侯大姓的家族史。 姜太公果真是“偶遇”西伯?“三家分晋”有着怎样的前传?越王勾践破吴归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史记》里记录的孔子事迹,哪些是在《论语》里看不到的?得了天下的刘邦,如何应对四面八方的威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诉说着他和韩信怎样的工具人生?靠宫里姐妹上位的兄弟,怎样冲破阴影活出自己?汉武帝的兄弟侄儿,为何出了那么多奇葩?这些古代的贵族为何有着如此奇幻的人生?中华民族又走过了怎样的融合之路?本书将带给你启示。
-
风下之海李智君 著以帆船为主的航海时代,风是一把双刃剑。风信是航海的动力,风涛则是航海的祸患。因此,帆船在险恶的西北太平洋上航行, 如同在刀尖上起舞。本书以明清时期厦门湾为中心,以泉州府、漳州府和台湾府为研究区域,围绕着同一个海洋地理剖面,即海岸带-海峡-岛屿-远洋,分十个案例探讨季风、热带气旋控制下闽南民众的海上生活,是中国历史海洋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证明: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作为人类生活舞台之一的海洋地理环境,虽然各个要素或有程度不等的变化,但不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主导因素。因为即便是在传统时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也丝毫不弱。与之相对照,人类社会本身,尤其是国家行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要远大于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的海疆和西北边疆一样,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涨落,基本上随着国家对边疆经略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力的盛衰而涨落。
-
天下归心李勇刚 著本书通过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梳理,立足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深入阐述了中国大一统传统及精神对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塑造和对中国政治模式的影响,全面阐释了中华文明相较于西方文明的独特优势及其现代转型的历史逻辑,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文化根基,着力通过达成文化共识来凝聚政治共识。让广大读者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义,坚持“中国不可分裂、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离散、中华文化不可消解”,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
-
白银与战争刘增合作者信守整体史观并将晚清战时财政协济行动与非财政问题研究的有机结合,关注咸同以及光绪前期的战时财政协济制度及其运作,兼及各类非财政问题和制度之外的各类因素,诸如战争进程、人脉关系、畛域利益、国际关系以及中外媒介之舆论干政等,各个领域彼此影响、相互制约,遵循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精确把握财政因素与非财政因素的纠葛,梳理财政演变中的上层与下层附属机构、中央与省地层面的彼此照应,如实叙述事件各方的意图和言行,近真呈现晚清战时财政制度制演变脉络。
-
中国文明的历史8三田村泰助 著本书是由日本知名东洋史家组织编写的明代史通俗读本,以恢弘庞大的亚洲史观讲述了由元末农民起义、明朝建立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的整个明代的历史进程,中间围绕着倭寇这一主题,重点阐明了明朝与日本的关系、倭寇的由来与发展变化、以及丰臣秀吉的大东亚构想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