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五代十国史料辑存杜文玉《五代十国史料辑存》(全六册)是《五代十国文献丛书》之一种,系将散见于各种文集、类书、方志、笔记、出土碑刻、出土文书和其他史籍中的有关五代十国的320余种史料辑录出来,分类加以校勘,汇辑成政治类、经济类等8个大类,通论、官制、选举、朝会等90个小类,共计16000余条。为学术界提供一套完整、系统、准确的五代十国史料集,所收史料以类相从,便于查寻。本书网罗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于一体,集五代十国史料之大成。
-
平成时代(日),吉见俊哉“平成”是日本1989年1月8日至2019年4月30日使用的年号。作者之所以将它称作一个“时代”,是因为这期间的三十年,正暗合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从进入平成开始,日本接连遭遇银行破产、支柱产业衰落、政局动荡、就业低迷、贫富差距扩大、少子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事件频发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溃败,曾经享誉世界的“日本第一”风光不再。本书是为这个失败的时代构建的一座纸上“失败博物馆”。如同甄选展品一般,将日本平成年间堪称典型的历史大事件一一陈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章节。经济层面,日本如何应对日美贸易战,索尼、东芝、日立、夏普等****又因何衰落;政治层面,小泉、安倍如何利用民粹主义在竞选中胜出,日本政坛三十年间为何瞬息万变,动荡不断;社会层面,大地震与*****事件等内外冲击的同时,“就业冰河期”“少子老龄化”“格差社会”“地方消亡”如何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文化层面,从哥斯拉到宫崎骏,民众舆论中深刻的“末日”之感究竟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作者用十五万字梳理了三十年来日本当代史中的几乎所有大事件,供读者全面俯瞰一个充满失败、困顿和茫然的时代。“关于失败的历史学,超越了反乌托邦式的阴暗和忧郁,变成一种充满希望的思考。”回顾和梳理“平成时代”,是为了以史为鉴。平成时代的日本,经历着其他国家也曾经历,或者即将经历的变革,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有着特殊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
印度与中国(印)师觉月《印度与中国》对一千多年的中印文化交流进行了简要概述,在有限的篇幅内涵盖了两个 文化交流的所有方面。本书的主旨是要呈现人类文明 这一堪称奇迹的文化交流现象给中国和印度两个古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千年前的中国人和印度人是以如此巨大的热情和不可思议的毅力,沿着亚洲 为艰险的山脉、沙漠和海洋前往彼此的国度,他们的创举不仅深刻地塑造了 的我们,而且仍然对我们的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意)马西尼,(意)裴佐宁本辑从梵蒂冈图书馆藏300余部中国传统古籍中,选出价值较高的59部予以收录。收录之书大致可分三类:一是稀见品种。如明正德刻本《东鲁许先生文集》、明末刻本《汉书故事大全》,世界范围内仅知梵蒂冈有藏。二是稀见版本。如明崇祯六年(1633)南京国子监刻本《孔圣家语》、清康熙吕氏宝诰堂刻本《家礼》,皆为传世稀少之本。二是带有传教士较多批注之本,如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经业堂刻本《周易本义》,本身并不罕见,但其中有传教士所作中西文插页批注极多,在汉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价值。全书按照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法排列,二级类目大致依据《中国古籍总目》,仅即将明清通俗小说从子部小说家类分出,改置集部,单独立小说类。各类中所收典籍,大致按照作者时代先后排列次序。每书前有提要,全书前有总前言,对梵蒂冈藏中国传统古籍的数量、来源、类型、特色、价值等进行详细介绍。
-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荣新江 朱玉麒 主编《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系统收录著名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先生(1893-1966)于1928—1930年间在吐鲁番盆地和环塔里木盆地发掘、搜集的中古胡语、汉语文书。分汉文文献、胡语文献两部分。汉文文献包括经、小学、子、集、文书等内容;胡语文献则包括历书、经济文书等内容。所有文献均刊布相关图版并转录文献文字,胡语文书的部分先作拉丁转写,再进行翻译。本书收录的文献分藏不同的公藏机构,这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搜集的珍贵材料,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诸如“斯坦因文书”“伯希和文库”这样的评价与利用。对这些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一编号,整合出版,有助于恢复“黄文弼文书”原本的综合体面貌,更为学界进一步探索相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 撰;陈文和、王永平、张连生、孙显军 校点《十七史商榷》由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撰写,陈文和等整理、校点,是一部以校勘、考订为主,又兼有历史评论的史学著作。本书主于校勘本文,将十七史全校一周,改讹补脱,计一千余条, 每一条考订都有一个题目,各条字数不等,少则几句话,多的相当于一篇小型论文。“十七史”指宋以前的十七部正史,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本书为简体横排标点本,旨在让更多传统文化爱好者能够读懂。
-
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张全超,(俄罗斯)布日洛娃·阿列克桑德拉·彼得...本书主题为欧亚大陆古代人类与环境古代文明,研究团队为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与莫斯科国立大学联合实验室。 初的欧亚大陆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约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干旱的荒原的农业公社,成功的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本书从考古学文化、变形颅病理、颅骨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书纳入“缪斯文库”系列,亦系“中国科技考古丛书”第四本。
-
平凉路2767弄张力奋 主编本书由张力奋教授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都市、田野调查与记录”项目组撰,采用新闻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调查并记录了平凉路2767弄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工房区百年史,是一部关于“都市考古”的社会学著作。平凉路2767弄位于上海东北角,为原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与工房区所在地。前身为日商公大纱厂及职工宿舍,1921年创建,2021年完成旧区改造,恰好一百年。本书通过15位普通居民及1位街道旧区改造负责人的口述史,辅以历史档案大事记和各阶段图片140余幅,不仅呈现了十九棉工房这一自成单元社区的百年变迁,还原了建筑、居住空间、社区与日常生活的历史演变,发掘与保存了上海的城市底蕴和城市文脉;更记录了该社区进行旧区改造过程中,为回应居民关切、征求居民意见、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和更新机制、最大程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是一份难得的反映上海推动城市更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样本。
-
沈辑刑案汇览三编沈家本 纂辑,李贵连 孙家红 主编,沈厚铎 总顾问本书在沈家本《刑案汇览三编》稿本基础上编校整理而成。原稿自光绪己亥年(1899)秋完成,长期未得刊布,几经辗转,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重要馆藏。原稿大部内容为书手抄写之官方文牍,或刻印版刑部《通行章程》,小部分文字系沈氏笔录。整理本尽量遵依沈氏原意,对所抄录之司法文牍、章程条例,删削连缀,加以句读。全书分为50卷(每卷又有2到6个分卷,最末尚有10个未归类散卷,合计124个分卷),收录了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的大量法律案例,最末一卷收录清政府与俄、英、法、德、美各国交涉案件各若干起,为其他“刑案汇览”类著作所未见。这部巨著的出版,不仅将推动关于清代法律制度与实践的学术研究,更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传统司法的实践特征,理解传统法律文化和近代法律转型对于现代中国的深刻意义。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赵永帅本书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之态”“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之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之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之蕴”四个部分展开。以共识、路径和目标为理论架构,系统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形态;以 事实维度的价值真理为关切,深入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之绎;以理论落到实处的实践原则,找准并对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问题;以“基础-转向-实现”的逻辑进路,深刻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