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吏治公开课暂缺作者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强调,用人要严把德才标准,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早在2013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治国安邦、经纬天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吏治”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历代思想家与政治家在“澄清吏治”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吏治公开课:中国历史上的廉政与反腐》选编知名学者的讲稿,试图从多方面讲述中国历史上吏治用人与廉政反腐等方面的经验与得失,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选拔用人提供借鉴。
-
世界视野中的马家窑文化王志安,邓宏海暂缺简介...
-
西南联大行思录[增订版]张曼菱《西南联大行思录》是张曼菱十余年来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西南联大行思录》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
怀人说史逄先知本书为“逄先知文集”中的第四本,收集了作者缅怀田家英、胡乔木、胡绳三位领导同志和好友龚育之的纪念文章,其中《*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是纪念田家英的长篇回忆文章,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思想变化,以及这一期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命运。《我所了解的胡乔木同志》是作者在胡乔木诞辰八十二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收入文丛时做了大量补充,所增内容均从作者笔记本中摘录,为当年胡乔木同志同作者或相关同志的谈话记录。 另外,根据原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五位老同志的座谈情况和一些知情的老同志提供的回忆材料,由作者执笔整理而成的《揭穿〈戚本禹回忆录〉中的谎言》一文,作为附录收入。全书叙述平实、客观又充满情感,以亲身经历和档案资料为依据,客观呈现了田家英、胡乔木、胡绳、龚育之等党内高级大知识分子的工作作风、道德品质,以及高深的理论修养和厚重的史学功底,对于当代史研究者、党史研究者和党员领导干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交接香港陈佐洱本书通过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的讲述,回顾了在香港回归前夕,他参与中英谈判的历历往事:从1994年3月11日陈佐洱奉命从北京赴香港,出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到1997年6月30日,在这1208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先后担任了中方14个专家小组组长,主谈了包括防务与治安交接、财政预算案编制、政府资产和档案移交、终审法院筹建、特区居民身份认定和护照签发等一系列议题。本书回顾了香港回归前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谈判细节,并且收录了2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与简报材料,可读性与史料性都极强。
-
老照片 第一二四辑冯克力《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刊录了上海“二·六大轰炸”事件的始末,收录了一位美国牧师——薛培德留下的影像,记录了大量台湾山海地貌、社会民生与风土人情的瞬间,以及冯牧进独龙江的点滴生活。
-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历程于化庭为了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历程,本书把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抗战历程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不同阶段所确立的基本方针政策,及其对推动团结抗战、维护抗战大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开始,再到瓦窑堡会议决定调整党的政治路线,以及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实行的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对推动每个具体抗战阶段的发展,都进行了相对集中和深入的研究。
-
清季州县改制与地方社会刘伟近代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清王朝中央集权的衰落,州县政府的职能扩大、机构发生变革,治理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中国地方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型。伴随这一进程的,不仅仅是政治制度层面的变革,而且造成了传统基层社会中原有组织和精英的分化和重组,并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建构,而不了解这些问题,是很难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等问题作出透彻和更为合乎实际的说明的。晚清州县制度变革涉及的面很宽,其中不仅包括
-
故事里的中国史李娟《故事里的中国史》以历史编年为经,以各个时代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为纬,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生动、真实、客观、全面地再现了中国历史的精彩瞬间和丰富内涵。
-
话说中华五千年(明)杨尔曾 等《话说中华五千年》系列说明 自明朝至民国,中国通俗文学中历史演义类作品日趋繁盛,这类作品既普及历史知识又兼顾文学趣味,且具收藏价值,代代相传你,深受读者喜爱,至今不衰。《话说中华五千年》系列按照时间顺序,选取这类作品中具有广泛影响且又颇有口碑的经典,以《中华全史演义》总其纲,组合成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历史,涵盖了从远古神话到民国北伐战争的全部内容,是了解中国历史良好读物。包括下列书目:《中国上古史》、《列国志》、《两汉演义》(上、下)、《东西晋演义》、《南北朝演义》、《隋唐五代史演义》(上、下)、《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上、下)、《民国春秋演义》、《中华全史演义》,共计12种15册。 一、中国上古史演义20世纪30年代初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发愿要编一部中国通史演义,相继向郑侃嬨和吕叔达约稿。郑女士早逝;吕先生花七年写了一百五十万字,从上古写到太平天国,但未竟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顾先生因新时代的需要,约陈穉常改写吕先生原稿。吕先生原稿的上古部分只有一万多字,陈女士感到发挥不够,索性另起炉灶,于1952年写成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中国上古史演义》。在顾颉刚和章丹枫等人校订之后,1954年交由四联出版社出版。《中国上古史演义》是陈穉常的力作。全书采用神话传说、天文生物、考古、文献等多方面的资料,用轻松通俗的文笔与章回小说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再现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本书从地球上出现生物讲起,勾勒古猿的进化、人类的出现,介绍传说中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演绎夏、商、周三代,截止于西周灭亡。本书出版之初,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好评如潮,曾被列入全国学生书目,至今仍是上古历史通俗读物*选择之一。 《秦楚演义》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初版于1958年。全书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写起,历叙胡亥二世、子婴登位,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截止于刘邦称帝。徐福海外求仙、黄石公授书张良、鸿门宴、霸王别姬等千古流传的故事都在其中。本书叙事清晰,文笔生动,历史知识丰富,是一本优秀的历史读物。 陈穉常(1901-1969),名懋恒,字穉常。出身于福州螺洲陈氏家族。帝师陈宝琛乃其伯父。陈穉常自幼博闻强记,聪颖灵慧,曾熟读《十三经》并能背诵其中的十一经。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受教于顾颉刚先生,顾赞其为“一代才女”。 1933年,陈毕业后先后执教于东吴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1956年进上海历史研究所,1960年调至上海财经学院,1962年退休。 “文革”中屡遭冲击,1969年因在劳动中摔伤不治去世。曾参加点校《明史》、编写《辞海》,著有《中国上古史演义》《明代倭寇考略》《春秋考异》及历史通俗读物多种。 二、列国志传又名《春秋五霸七雄列国志传》《春秋列国志传》《列国志》《周朝秘史》。明万历乙卯(1615)年刊印。共十二卷一百一十四回。本书起于商朝“苏妲己驿堂被魅”,终于秦始皇一统天下,全面叙述了周代历史。编撰者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杂糅宋元讲史话本、戏文杂剧(如《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武王伐纣平话》《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又依据《战国策》《史记》等书增添了一些内容,大量保留了若干盛行民间的传说。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民间趣味的小说,几百年来广为流传。明代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东周列国志》)即根据本书改写而成。可惜的是,冯氏截去西周,仅剩东周,只留下半部周朝史。要全面了解周朝,还得看这本《列国志传》。编撰者余邵鱼,字畏斋,福建建宁府建阳人,约生活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 三、两汉演义本书由黄士恒的《西汉演义》和清远道人的《东汉演义》合编而成。《西汉演义》,共二百回,清代黄士恒著,民国7年(1918)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刘邦建立汉朝写起,经王莽篡位,到刘秀复汉为止。主要叙述军国大事、朝野轶闻,基本史实从《史记》《汉书》而来,文字通俗,文笔流畅,人物刻画精彩。作者黄士恒,福州永泰人,生平不详。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前后,与兄弟黄士复捐资创办西城两等小学堂,并自任堂长。 《东汉演义》,又名《东汉演义评》《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共三十二回,由清代珊城清远道人根据明代谢诏《东汉演义传》重编。《东汉演义传》故事多取自民间传说,清远道人深感其臆想成分甚多,与史实相差甚远,叙述也过于简略,遂依据正史增删重编《东汉演义》。本书主要讲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赤眉、绿林等豪杰起义,汉太子刘秀率领36员云台大将兴兵讨莽,攻关斩将,恢复汉室天下的故事。作者生平不详。 四、东西晋演义明代杨尔曾著,又题《绣象东西晋全志》,分为《西晋演义》和《东晋演义》两部。共十二卷五十回。全书以东西晋两朝兴亡为中心,中间穿插五胡十六国的盛衰,伴以南北两朝的纷争,描写了上接三国、下迄刘宋代晋一百五十余年间各个王朝的政治变故,人物沉浮,战争灾祸。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这部演义也极雅驯,几乎无一字无来历,在讲史小说里是较好的一部。”作者杨尔曾,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前后在世。编有小说《东西两晋志传》《韩湘子全传》《海内奇观》《图绘宗彝》等。 五、南北史演义《南北史演义》包括《北史演义》六十四回和《南史演义》三十二卷,清代杜纲著。《北史演义》记述了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继位至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约80年的历史。作者依据正史,参以野史,呈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各种关系*为复杂、战乱*为频繁的历史。《南史演义》承接《北史演义》,叙述自东晋以迄宋、齐、梁、陈二百余年间的历史,情节大体符合史实。作者较多地描写了宋武帝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与陈武帝陈镛先四位创业君主,又以宋朝刘裕的事迹为多。作者叙述基本符合正史所载,没三国演义那么夸张,又较蔡东藩所著活泼不少。小说结构清晰,主次有序,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通达流畅。杜纲(约1740-1800),字振三,别号草亭老人,江苏昆山人。具体生平不详,少时有名,老不得志,著书自娱。与散曲家许宝善友善。另著有《近是集》《娱目醒心编》。 六、隋唐五代史演义《隋唐五代史演义》包括《隋唐演义》和《五代史演义》两种。《隋唐演义》,共一百回,清代褚人获著。作者以《隋唐志传通俗演义》为底本,参考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无名氏《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广采博收,精心编撰成此书。全书始于隋文帝灭陈,终于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自蜀返回长安,西内驾崩。主要叙述了三个方面的故事:一是隋末群雄聚义,秦琼、徐懋功、程咬金、李靖、尉迟恭、罗成等人反隋兴唐的英雄传奇故事;二是隋炀帝弑父篡权,荒淫灭国的宫闱故事;三是唐太宗李世民收纳反隋英雄,玄武门杀兄夺权,开创大唐盛世的武功文治,以及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的悲剧结局。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清初文学家,著有《坚瓠集》《读史随笔》《续蟹集》《退佳琐录》等作品。 《五代史演义》,共三十五回,民国许慕羲著。作者自言,本书材料悉尊历史,朝野大事,采取无遗,可作正史读。其内容上起朱梁篡唐,下迄陈桥兵变。写作风格上,明白顺畅,务使妇孺皆可阅读。作者生平不详,著有《宋宫十八朝演义》《元宫十四朝演义》等作品。 七、宋史演义原书名《宋宫十八朝演义》,共一百回,民国许慕羲著。本书从宋太祖赵匡胤降生写起,至越昺与陆秀夫蹈海而止,共计三百二十五年历史。本书虽以宋宫为名,描写帝王的情感世界,并对宫闱生活做了细致刻画,但其内容并不就此而止,作者对宋朝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和重要人物皆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同时文笔优美,其写作水平不低于蔡东藩。作者生平不详,著有《元宫十四朝演义》作者生平不详,著有《五代史演义》《元宫十四朝演义》等作品。 八、元史演义《元史演义》,共一百回,又名《元代君臣演义》,民国田腾蛟著。该书民国11(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叙述了从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起,经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至顺帝于公元1368年退出大都,共一百六十三年间的元代历史。该书汇总各种有关元代的史料,以流畅的文笔演义成十四朝君臣风云际会的一部小说。因其尊重史实,所以此书不但受广大读者欢迎,亦得到元史研究者的重视。 九、明史演义《明史演义》,又名《明史通俗演义》,共一百回,民国蔡东藩著。该书起自朱元璋开国,终至崇祯皇帝煤山上吊殉国,讲述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作者自言,“《元史》多阙漏,苦乏考证;《明史》多繁复,苦费抉择,不得已搜集成书。无论为官史,为私乘,悉行钩考,乃举一代治乱兴亡之实迹,择其大者要者,演成俚语,依次编纂。其间关于忠臣义士,及贞夫烈妇之所为,尤必表而出之,以示来许;反之,为元恶大憝,神奸巨蠹,亦皆直揭其隐,毋使遁形。”全书文笔流畅,故事生动。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耗十年之功,写成了中国*完整的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十、清史演义《清史演义》,共一百四十回,清代陆士谔著。其内容首刊于《神州日报》,因引人入胜,一纸风行,遂于1929年由民众书局结集出版。全书叙述爱新觉罗氏发祥于长白山,通过征战逐渐发展壮大,以至入主中原,建立清朝,直至宣统逊位的历史。作者对朝廷大事、皇权更替、君臣事迹、宫闱秘史以及社会生活重点叙述,取材丰富,正史稗闻,均网罗其中。时人李泰来说:“二百六十八年中之遗闻轶事,不特记载详尽,足供将来史家参考。且于历朝皇室之关系及宫闱种种秘密之事实,尤能探迹索隐,殚见洽文。……而其叙事体裁,则妙在不偏不激、不私不阿,不附会以好奇,不穿凿以失真。……综而论之,亦可谓说部中之大文章矣。”陆士谔(1878-1944),名守先,字云翔,号士谔,亦号云间龙、沁梅子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一生行医,曾获得上海十大名医的称号。1906年以“沁梅子”出版《精禽填海记》,1908年又以同一署名出版《鬼国史》。据《云间珠溪陆氏谱牒》陆士谔小传云:“精于医,负文名,著有《医学指南》《加评温病条辨》等医书十余种,《清史》《剑侠》等说部百余种,《蕉窗雨话》等笔记二三种行世。”著名作品有《新中国》《续孽海花》《血滴子》。 十一、民国春秋演义《民国春秋演义》,共一百回,民国许啸天著。1929年由上海国民图书公司首版,为同类演义的开创性作品。全书以孙中山的生平为主线展开,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做了全景式描述,清末明初的主要历史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黄兴、黎元洪、蔡锷、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张作霖、蒋介石等皆粉墨登场。作者早年曾追随秋瑾参加革命,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其所见所闻使全书更加鲜活和感性。诸多奇闻趣事逸闻秘史穿插其间,许多小人物(赛金花、小凤仙等)的故事也颇精彩,让本书增添了阅读趣味。本书脉络清晰,生动形象,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学艺术性的双重魅力。作者心忧天下,在细说历史的同时,对民国时期政治的腐败黑暗、军阀和政客的无耻进行了无情鞭挞。许啸天(1886-1946),名家恩,字泽斋,号啸天,浙江上虞人。近现代著名作家。早年曾与秋瑾共事,投身革命。秋瑾被捕后,许啸天逃亡上海,从事新戏剧,曾特别推出《秋瑾》一剧演出。1914年与夫人高剑华创办《眉语》月刊,转为宫闱、武侠、社会之类小说创作,成为鸳鸯蝴蝶派重要作家,著有《清宫十三朝演义》《明宫十六朝演义》《唐宫二十朝演义》和《民国春秋演义》等作品。周瘦鹃称其“有大仲马氏之志”,其作品“不亚于《水浒》、《三国》诸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啸天流亡于南方各省。1946年重返上海,在诚明文学院任教,仍事写作。后因车祸去世。 十二、中华全史演义《中华全史演义》,又名《历朝史演义》,共四十八回。此书由蔡东藩根据清代吕安世的《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增订而成。蔡东藩认为:“新昌吕氏此书,事依正史,语若新闻,约而能赅,得失为之了然,妇孺亦能通晓”,遂将原书增补清朝部分,易名为《中华全史演义》印行。《中华全史演义》堪称《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的提要,作者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睿智的点评,基于信史,旁征野史,叙述了自上古至清朝末年中国五千年的兴衰。一册在手,可以一窥中国历史之全豹。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深受读者青睐。吕抚(1671-1742),字安世,号逸亭,浙江新昌人,清代藏书家。精天文、地理、兵法、性理、皇极之选。屡试不第,遂以著述为事,成书甚多。后海宁查嗣庭狱起,惧遭牵连,私下毁版过半,仅存《三才图》《四大图》《纲鉴通俗演义》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