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 编《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3)》收入林则徐相关原始档案,包括本人奏折、题本,他人涉及林则徐的奏折、题本,以及与林则徐相关的上谕档,原样影印出版。总体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各文件均配有西历对照,按时间段分册,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林则徐的政治生涯及其思想轨迹,是研究林则徐和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
国学经典垢文涛 著勾勒华夏历史全貌,展示中华文化精髓。读上下五千年,悟人生大智慧。历史爱好者的理想藏书,滋养一生的传统经典。
-
孙宣日记谢作拳,整理 著,温州市图书馆 编孙宣(1896—1945),瑞安人。孙锵鸣之孙,孙诒让犹子。承家学,能文章。1917年受聘北京大学,任校长室秘书兼《北京大学月刊》事务员,协助蔡元培整理《越缦堂日记》。1919年秋入西北筹边使徐树铮幕,并随其出使库伦,册封哲布尊丹巴等,收复外蒙。1929年应张伯英之邀,出任黑龙江省志局协修。1935年五月赴甘肃兰州,在省政府任事。著有《朱庐文钞》、《朱庐笔记》等。 《孙宣日记》,约340千字,由《民国八年日记》、《晴翠馆日记》、《宜楼日记》、《淞滨横舍日记》、《甲戌日记》组成,其中《晴翠馆日记》(六本)和《宜楼日记》(四本)构成日记主体。日记写作时段集中于1930—1934年。《孙宣日记》通过作者每天的活动,记录了作者生活中所包含的礼俗、民情、家庭生活、社会伦理关系、与各阶层人物的交往、社会新闻、时政消息、教学生涯、读书笔记等,从一个角度立体地展现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原生态面貌。
-
辛亥首义史冯天瑜 著从辛亥武昌起义发生的地理背景、历史条件、酝酿准备,到发生、发展、终局,作系统、翔实的陈述,在一系列微观细节精密钩沉考辨的基础上,对切关宏旨的论题作深切的历史哲学思考。《冯天瑜文存:辛亥首义史(套装上下册)》中附照片、地图700余幅,有一半左右图片系首见、少见之品。
-
健康中国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 编,蔡菲菲 译本书主题方向: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本书反映自1840年鸦片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艰难曲折的发展振兴之路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写就中国人告别“东亚病夫”走向全民健康的伟大历程,而从“东亚病夫”到“健康中国”的历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生动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党中央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卫生健康领域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也成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说服力的样本。由此,我们在2019-2020的特殊时间节点上策划推出大型对外出版项目《健康中国》,本项目集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成果,以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为依托,以系统总结并向全世界传播全国卫生健康发展成就和智慧经验为目标,构建和推广体现国家高度、体现中国气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立项合理、可行性强的重点外宣出版项目,向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上一份沉甸甸的礼物。
-
满铁奉天附属地影像荆绍福 编《满铁奉天附属地影像》以满铁奉天附属地为背景,全面展现了奉天驿、铁道大街、浪速广场、南斜街、十间房、奉天商埠地、满铁附属地及沈阳近郊的历史风貌,是一部全面再现满铁奉天附属地历史面貌的大型画册,也是一部反映和记录110年前的满铁附属地图志。全书共分十七个板块,选取了200多张满铁奉天附属地的相关照片。
-
清代海上丝绸之路史刘正刚 著丛书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演进为线索,全面阐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代、清代等各个时期海上丝路港口、航路、交往国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沿线地区的贸易管理制度、商品交流结构、移民、中外文化交流等。以翔实的史料、缜密的论证,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精彩画卷,为当代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历史借鉴,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做好历史的诠释和注脚,从而达到“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目的。
-
仪式与族群认同夏吾交巴 著本书以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的藏族村落为田野调查点,在对该村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习俗仪式等方面考察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其中体现的各种仪式象征符号,揭示当地文化的发展规律,以及仪式与社会结构的内在关联,探究当地独特的文化认同和族群的形成过程。本书是对金沙江流域一个特殊文化生态村落多项仪式的综合性研究。
-
融合与创新陈薇 著本书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沿革与艺术风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古代的形成直至今天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在发展中出现的不同艺术风格,如戏曲与曲艺唱法艺术风格、原生态唱法艺术风格、民族唱法艺术风格等给予定位、归纳和总结。
-
新五代史纪雪娟 著《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记载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54年的历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世家十卷、十国世家年谱一卷、考三卷、四夷附录三卷。本次校注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中华修订本、宗文书院本、殿本为通校本,并广泛吸收学界的校勘、研究成果,对五代时期人物、地理、职官、礼制、风俗等进行注解,特别是对过去未有注释、难以理解、极易出错的名词进行了笺注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