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中国国家历史刘军 著《中国国家历史》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策划,拟从2013年开始,每年出版四辑,随着图书编写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增加册次,并定期举行《中国国家历史》高端论坛。《中国国家历史》择取内容的原则:第一,紧扣人类发展脉搏,突显历史重大脉点;第二,剖析历史深刻渊源,聚焦当代社会热点;第三,展现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刻画客观真实的历史细节;第四,尊重历史科学内涵,彰显历史多样形式。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件文物、一幅图画、一处遗迹、一首歌曲、一种文化现象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点展开,突出客观性、可读性、故事性、趣味性,强调独立的视角和思考,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 《中国国家历史(贰拾壹)》包括以下栏目:国家记忆·华夏东极、史海拾贝·走向海洋、历史探索、专题叙事、专家视野。
-
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 著本书主要汇集有关哈尔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中东铁路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哈尔滨城市历史研究、哈尔滨城市发展思考、哈尔滨史料研究集萃、哈尔滨历史作品评介等。稿件收录的内容既有专题性研究,也有具体学术考证,内容丰富,视野宽阔,是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客观准确认识研究哈尔滨城市历史文化的科学成果,旨在为与哈尔滨历史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旅游、文化展览等提供研究性建议和支持。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教案吴争春 编本书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际,试图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线上教学”“理论面授”“实践教学”以专题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线上学习自主化、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多元化,促进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高度整合,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题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本书主要包括十一个专题,具体为:天涯何处是神州——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无可奈何花落去——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君宪共和总难成——资产阶级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开天辟地大事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星星之火可燎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亿兆一心战必胜——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九曲黄河向东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探索、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新雁一声风又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史记[西汉] 司马迁 著,高山 注《史记》是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其书与它的作者司马迁一样充满了魅力。司马迁在父亲的临终嘱托中接下了修著史书的担子,一直勤勉努力,但却因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而招致富刑。他的人生充满着悲剧色彩,因此《史记》中有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氛5他渴望侠义能救他脱离牢狱,因此《史记》富有传奇色彩。司马迁的经历,给《史记》打上了浓厚的个人烙印,使其不仅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崇高,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资治通鉴[北宋] 司马光 著,卜文 注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历史著作中,有一部专门为皇帝而写,它就是《资治通鉴》。司马光在选材上有所取舍,其中政治史占据重要位置,以便皇帝从中借鉴。而从后来的影响来看,司马光也确实达到了目的。
-
中华上下五千年王炳南 著中华文明历史久远,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就有几千年。其间华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华上下五千年(布面精装 彩图珍藏版 美绘国学系列)》自盘古开天地说起,历述春秋战国的刀光剑影,西汉的鼓角争鸣,魏晋的舞榭风流,南北朝的石窟艺韵,隋唐的盛世雄风,宋朝的经济繁荣……让读者在以时间为序的一篇篇文章里,品读历史的兴亡变易,领略才人的智慧韬略,遍观文化之兴起繁荣,读史明今。
-
唐代奏议文学述论熊碧 著以奏议文学为研究对象的论著,目前尚不多见。《唐代奏议文学述论》内容新颖,具有开拓性意义。成果在系统地梳理存世唐代奏议文献的基础上,将其置于整个文学历史进程的宏大视野中加以考察,而不是琐碎的平面化展示。具体分析则以经典个案为中心,又兼顾类型体系和理论阐释,不仅力求展现有唐一代奏议的文学,而且紧扣中国文学史叙事与抒情两大传统,填补了有关奏议研究的空白,对唐代文学其他研究也有启示意义。
-
中国历史大冒险方舒眉 著历史分久必合、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帝国。Q小子、A博士、神龟三人来到了统一中原的秦朝,见证了一时的繁华、也看到了秦朝的暴政,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人民生活困苦,最终导致了秦末的民变,陈胜吴广揭竿起义,项羽、刘邦起兵反秦。本书正文部分为七个章回,分别为荆轲刺秦王、徐福访仙、焚书坑儒、指鹿为马、揭竿起义、刘邦斩白蛇、秦二世亡。
-
19世纪的帝国控制萧公权 著本书属刘东先生主编“台湾国学丛书”之一种。《中国乡村》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探讨了清帝国乡村统治体系的设置、理论和实际运作情况。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勾画乡村地区的行政区分,诸如村落、市集、城镇以及保甲与里甲之行政分配;第二部分叙述乡村控制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意识形态的控制;最后部分讨论乡村与宗族控制的有效性,以及农民对控制的反应。附录包括有关里甲、社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
关于三国的100个故事江辉 著,刘德海 编三国时期历史复杂,三个政权并存。《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关于三国的100个故事》全面地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历史变化情况。全书分别以魏、蜀、吴三书记述了三国鼎立的开端、发展及结束,记述了黄巾的兴亡、董卓作乱、群雄四起、官渡战后曹操势力的迅速增长、赤壁战后三国鼎立、夷陵战后蜀吴长期合作、诸葛亮之死是蜀政权变化的标志、孙权晚年败亡的危机、魏晋替兴等等,清晰地描绘了三国兴亡的脉络。《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关于三国的100个故事》在叙述历史故事时,对人物的品评也很独特:刘备是英雄,曹操是人杰,孙策、孙权是英杰,诸葛亮、周瑜、鲁肃是奇才,庞统是高俊,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刘巴是令士,徐邈、胡质是彦士,王粲、秦宓是才士,关羽、张飞、程普、黄盖是虎臣,陈震、董允、薛综是良臣,张辽、乐进是良将,这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气。而人事、人谋对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影响,书中也作了大量记述,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人事与天命思想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历史的矛盾性。在三国历史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个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引得人随之喜悲,对关羽死时的悲凉、对董卓残暴的厌恨、对诸葛亮的钦佩、对曹操奸雄的感叹、对阿斗乐不思蜀的可笑可怜、对姜维之死的惋惜,各种体会令人如痴如醉,不可自拔。对于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阅读的上佳体验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