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料典籍
-
河漕备考(清) 朱鋐撰《河漕备考(下)》为《河漕备考》下集,辑卷三、卷四、以及附历代黄河指掌图说一卷。《河漕备考》清代朱鋐撰,四卷加历代黄河指掌图说一卷,清抄本。朱鋐,生卒不详,号谭庐,处山(今江苏常熟)人,清朝康熙、雍正间士人。朱鋐虽非朝廷命官,然于漕运颇为留心。.漕河河道与黄河相交,清浊交会,多有淤塞溃决之患,漕船行驶极为不便,至有倾覆之险。明代以来黄河屡决,漕河亦因此而屡为疏浚,颇改故道。康熙六次亲阅河工,整顿漕运,成效甚着。朱铉览河道总督张鹏翮所进、己所收辑历朝帝王治河上谕及臣工奏请纂修成书等疏,又读治河诸臣所论治河方略,遂采辑旧闻,附以已意,编成是书《河漕备考》,以期有裨于河工。此书分为四卷加历代黄河指掌图说一卷,卷一为河漕议、漕河考等十二篇,卷二为淮河考等六篇,卷三为历代治河考等五篇,卷四为防守考等八篇考。附《历代黄河指掌图说》卷,称黄河变而无常,数千年来改道数百十次,故稽考史料,明黄河历代变迁之迹,原有图二十九幅,各有说明,叙黄河改道情形,唯图已佚,仅录其说。此书以黄河、淮河、漕河三大河流域为主,介绍了历来的河患、治理办法、还分析水患形成原因,提供各种治理方案及措施,以期士大夫研习、以备不时之需。此书梳理各种河漕典籍与史料,非常具有考据性,对于治理黄河以及其他流域水患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与意义,也是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文献支撑。
-
中西文化交通史译粹朱傑勤譯《中西文化交通史译粹(下)》为《中西文化交通史译粹》后三节。《中西文化交通史译粹》朱杰勤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译,9篇,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八年版。此书文凡9篇,其中7篇译自泰西各种专门名著及杂志、其附录朱杰勤自著文2篇,因自著篇目,题材互异,互为补充,一起辑成此书。此书所涉及之范围,有外交、商业、宗教、及美术等众多方面,除自创作2篇外,其他都是国外研究东方学术人士的结晶之作。这些篇目可供中西文化研究者参考,也对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特别的价值。
-
东夷图像说两种(明)蔡汝贤《东夷图像·东夷图说两种版本集》是明代蔡汝贤所撰的《东夷图像》与《东夷图说》合集简称《东夷图像·东夷图说》的明代万历刻本的两种不同本子,种《东夷图像·东夷图说》此本少《东夷图像》卷,且此书前半部分有批注,第二种《东夷图像·东夷图说》中的《东夷图说》卷不完整,两种本都是明代万历刻本。此两种本集合可以完整的呈现《东夷图像·东夷图说》,其中两种书前都有序文《东夷图总说》。《东夷图像·东夷图说》是明代万历四年,蔡汝贤所撰,蔡汝贤,字用卿,一字思齐,号龙阳,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授大名府推官。任广东布政司参政时,职掌邦交贡赐之务,因便得以累积其对来华欧人的观察与记录,绘《东夷图像》,撰《东夷图说》,这两卷以图像的形式,分别介绍了朝鲜、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满刺加、苏门答剌、锡兰、吕宋、日本、弗朗机等国的风土民情等,其中《东夷图像》被学者认为“中国现存早的欧洲人形象资料”,足见其史料文献珍贵程度,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明代对外交往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
安南奏议(明)张瓒《安南奏议》明代张瓒等人撰,两卷,明嘉靖刻本。四库提要为:“不著撰人名氏。嘉靖中,安南莫登庸篡国,国主之孙黎宁,遣其臣郑惟僚等赴京告难,乞兴师问罪。廷议请讨之,众论不一,已而中罢。至十七年,诏申前议,以咸宁侯仇鸾总督军务,兵部尚书毛伯温为参赞,克日进师。而两广总督张经上疏,颇以为难。兵部不能决,奏请廷议。议上,帝责诸臣不能协心谋国,复罢不行,而留鸾、伯温别用。是书所载,乃兵部尚书张瓒等会题疏稿及所奉诏旨也。”此书为明代朝廷与安南交涉过程中以张瓒为代表的众官吏对安南兵事上奏疏稿集,非常具有史料价值,也对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闽海关常税则例(清) 佚名撰《闽海关常税则例(上)》为《闽海关常税则例》上卷。《闽海关常税则例》佚名编,上下两卷,清爱莲书屋抄本。康熙二十三年,台湾已平定,东南沿海相对稳定,为求“以障庶富之治”,清政府取消“申严海禁令",旋即于同年8月差遣户部郎中宜尔格图、吴什把往粤闽两省开关抽税,第二年3月再遣户部郎中舒书能持赴江浙两省开关抽分海税,分别命名粤、闽、江浙海关,史称四榷关。闽海关为四榷关之一,与粤海关同期而设。此书则是这一清朝海关机构的关税则例集合,上卷25例、下卷19例,涉及生活必需品类:粮食、蔬菜、药材、茶叶、皮布绸缎等,以及一些物产原材料:皮毛、发尾、牙角、骨壳、银铜锡、香料、玛瑙、珊瑚、水晶、玻璃等出口关税明细。此书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海关政策、经济程度等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我们“海上丝绸之路”海关、海运贸易方面重要的文献支撑。
-
海运摘抄(清) 佚名撰《海运摘钞(中)》为《海运摘钞》中集,辑卷三至卷五。《海运摘钞》著者不详,八卷,明代著作,民国二十五年上虞罗氏石印《明季辽事丛刊》本。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 ,辽东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发兵抚顺,明辽东军饷骤增300万两,时宫内虽有积储,但不肯拨发。为解决军饷不足,于是决定加征饷银,筹措此项军饷而加派的田赋款项,称为“辽饷”。此书主要内容正是对这一专项军饷,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征收到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为止,从筹集、用途、分拨、各官吏部分协作等记载详细,为明代这一辽饷案研究的不必可少的史料文献,也对丰富了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题材,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丝绢全书(明)程任卿《丝绢全书(中)》为《丝绢全书》中集,辑卷三至卷五。《丝绢全书》明代程任卿辑,八卷,明万历中刻本。此书细载录了明代隆庆、万历间,徽州歙县民众因不堪官府繁重赋税之苦,上书陈情,牵动五邑民情汹汹,几乎酿成激变之“丝绢风波”的始末。书中所收录的大批当时涉案各方的告词、申文、揭帖、宪牌及官府覆本等,为我们研究明代的赋税政策及阶级状况提供了珍贵的手资料。《丝绢全书》为研究明清时代的诉讼和审判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个案参考价值,为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是一种明代珍稀的法律诉讼档案的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也是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献补充。
-
闽海关常税则例(清) 佚名撰《闽海关常税则例(下)》为《闽海关常税则例》下卷。《闽海关常税则例》佚名编,上下两卷,清爱莲书屋抄本。康熙二十三年,台湾已平定,东南沿海相对稳定,为求“以障庶富之治”,清政府取消“申严海禁令",旋即于同年8月差遣户部郎中宜尔格图、吴什把往粤闽两省开关抽税,第二年3月再遣户部郎中舒书能持赴江浙两省开关抽分海税,分别命名粤、闽、江浙海关,史称四榷关。闽海关为四榷关之一,与粤海关同期而设。此书则是这一清朝海关机构的关税则例集合,上卷25例、下卷19例,涉及生活必需品类:粮食、蔬菜、药材、茶叶、皮布绸缎等,以及一些物产原材料:皮毛、发尾、牙角、骨壳、银铜锡、香料、玛瑙、珊瑚、水晶、玻璃等出口关税明细。此书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海关政策、经济程度等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我们“海上丝绸之路”海关、海运贸易方面重要的文献支撑。
-
香谱(宋) 陳達叟撰《香谱》,宋代陈达叟、宋代范成大、明代徐胤翓撰,六卷,清抄本。此书为关于香谱集合,是清代誊抄的宋明两代关于香谱的集合。其中前四卷为明代徐胤翓撰的:《香谱·物产》、《香谱·器制》、《香谱·纪事》与《香谱·载文》。第五卷为宋代范成大撰的《桂海香志》,第六卷为宋代陈达叟撰的《陈氏香品》。此书,关于香料来源相关产地,习性,以及制香、香料相关器皿,香料相关事迹,等都有涉及,是清代集成的香谱卷,丰富了“香”这一特殊物产的资料文献,也是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风俗物产相关的文献,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琉球记》中国对琉球王的册封早始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至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每次册封使臣回国后,都要将出使经过写成专门报告呈送皇帝。明崇祯六年(1633年),明朝皇帝按惯例又派使团册封琉球王——尚丰,胡靖以“从客”身份跟随户科左给事中杜三策(正使)和杨抡(副使)参加此次册封活动。当时胡靖并未出仕,乃一介平民,“从客”可理解为“随船文人”,胡靖回国后,他撰写出使琉球报告《琉球记》(又名《从客胡靖撰杜天使册封琉球真记奇观》),记述山川地理,风俗物产,等并亲手描绘了当时的海疆图,再度证实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不争事实。其中还附中山詩集一卷。此书是非常重要的明代海语史料,也对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东印度与华侨经济发展史丘守愚編著《东印度与华侨经济发展史(上)》为《东印度与华侨经济发展史》章至第六章。《东印度与华侨经济发展史》丘守愚编著,九章,民国三十六年正中书局。此书涉及东印度,地理、疆域、民族、土地、农业、林业,以及外域人在当地的农业等各方面,重点还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农业,又在工业、商业等方面阐释东印度的国际贸易,还介绍了东印度各岛经济发展以和东印度华侨的经济方面情况。此书内容比较广泛,专业学术性比较强,而且研究方向切入点比较精准,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非常大文献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