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之二)

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之二)

作者:李慧英,刘澄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01

ISBN:9787516152133

定价:¥9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男女平等在国家意识中无疑具有合法性,但文化规则造成的社会性别差异已经深刻地内化,在理论工具缺乏,理性认识不足的前提下,光有对性别平等的一般愿望是无法识别性别不平等的,在性别不平等基础上所建立的平等规则,很难保证不是对女性的另一种不平等。而从“照顾”女性出发的规则考虑,也很难避免不是对女性权利的歧视性对待。《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之二)》特别坚持用社会性别方法,分析政策、法律、观念和行为,提高现行政策和机制促进性别平等的能力。值得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领导干部和高等院校的教师阅读和传播。
作者简介
暂缺《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之二)》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单元 经济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性别平等的推进
我国当代农村土地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劳动的性别分工与就业政策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美女经济”
将性别视角纳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性别敏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践
村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如何体现社会性别意识

第二单元 社会建设
社会保障统一制度下的权利差异
艾滋病政策法规的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与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
生殖健康服务中理念和方法的变革与延续
流动女性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制约
性别结构与社区规则的实践逻辑
一个性别平等的村规民约是如何产生的

第三单元 政治建设
国内外妇女参政配额制的思考
性别平等政策的转变:从倡导走向反歧视
性别平等政策倡导的路径与方法
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
我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机构及其作用
公共政策性别影响分析
从性别视角看公共资源的公平配置

第四单元 文化建设
祭祖热与父系传承
婚居模式与从夫居的文化现象
性别刻板定型与“文化陷阱”
女人祸水论与性骚扰防治
“怀孕歧视”:为什么有禁不止
两性平等参与生育事务的立法可能
性别平等是一种生活方式

附录一 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
附录二 “台湾性别平等教育法”
附录三 我国百年性别政策演变轨迹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