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文体比较视野下的子书叙事研究方宪 著经、史、子、集是中国传统知识分类方法,“四部”之分不仅反映了古人在知识价值、观念层面上对知识形态的认知和区分,更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知识书面表达的具体方式,即文体意义上的书写传统。子部以议论为宗,说理、议论、辩难是子书常见的表达方式,先秦诸子散文及汉代政论文是其中的典范,子书以传达作者的颖见卓识为主要宗旨,无论是事关政教的哲理玄思,还是知识性、趣味性的闾里小智,总之它是主“意”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立言之士,以意为宗,盖与辞章家流不同科也”。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子部叙事传统,由于子、史紧密相联,本书即在与史传叙事传统比较的视野中去探寻子书叙事的特征。
-
茶事艺文于良子 著我们在此所说的茶事艺文,是借用了古已有之的“艺文”之名,以表示包括用文学、书画等反映茶事方方面面的种种艺术形式。茶文化的发展,与历代艺术家的参与密不可分。单纯的茶叶生产和单一的品饮功能,并不能构成茶文化这一学科,只有赋予茶以审美上的意义,将茶饮从解渴疗疾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茶文化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茶事艺文就是历代文人、艺术家们这种努力的结果和见证。同样的茶、同样的饮法,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的形象千姿百态、各臻其妙。茶事艺文异彩纷呈,其中所积淀的丰厚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茶文化中最有声色的华章。
-
中国画在西方秦晓磊 著本书择取美国5大博物馆(大都会、弗利尔、波士顿、纳尔逊-阿特金斯、克利夫兰)收藏的66幅中国画珍品,如《北齐校书图》《历代帝王图》《捣练图》《照夜白图》《明皇幸蜀图》等如雷贯耳却又难得一见的国宝巨迹。 本书作者秦晓磊既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又就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画展讲解员了。在本书中,秦晓磊从画家生平、创作背景、艺术价值、流转始末等方面解读画作,并穿插了画史知识和上述博物馆的建馆史以及建立中国古代绘画收藏体系的过程。配合着高清全彩大图和可180°平铺的大开本,此书作为中国画欣赏的入门书,专业、系统又轻松。 由忽视到竞相购藏,由受日本审美影响到立足于中国审美,再到精心构筑欣赏中国画的空间……海外博物馆对中国画收藏体系的建立过程,就是一部西方对中国画的接受史。 国宝的流失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伤痛,但中国画在西方被越来越看重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那是中华古代文明不可遮蔽的璀璨光芒。 让我们跟随本书,探访中国人流落海外的66个精神故乡。
-
扬州印记主编,王克胜 著这是一本讲述大运河沿线最主要城市扬州与运河相关的地名文化和历史发展的人文读物,包括“河湖溯源”“坎闸写真”“津渡纪事”“城镇简史”“街巷寻踪”“建筑留影”等六大章,涵盖与千年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200个地名以及蕴含其间的史实、掌故、异闻、传说、故事于一体。该书不仅为研究和解读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参考,更为讲好运河故事、扬州故事做了最好的代言。总之,这是一本史料性、文学性、故事性、可读性有机结合以宣传扬州运河文化的普及性读物。
-
历史的忧虑[美] 哈里·哈鲁图尼恩(Harry Harootunian) 著,刘东 编,戴瑶颖 译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家哈鲁图尼恩研究了现代性的三个产物:“日常”“当下”和社会科学学科,如“区域研究”。“日常”是社会生活的共同空间,将习俗、规范和习惯所形成的文化惯例纳入其中,是现代虚构作品与哲学的主题。哈鲁图尼恩通过对比日本和欧洲对日常生活的反思,探讨欧美以外地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应是相同的这一普遍观念的不合理之处。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欧洲和日本的现代性,哈鲁图尼恩试图重新理解东西方知识分子用来理解周遭变化世界的概念的知识谱系。他认为日本是现代性的扩展而不是例外,学术政治化使日本学者缺乏“本土文化”的自我反思。 哈鲁图尼恩呼吁人们注意现实世界和理论世界之间的界线,他的研究既邀请人们重新思考知识的界线,又鼓舞人心地肯定了打破这种界线的可能性。
-
红领巾学党史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著,杨成 编本项目为喜迎二十大之作,采用“图书+微视频”形式,内容包括61个党史故事,按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划分的四个时期分类,语言精炼,故事性、可读性强;并由61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演讲录制成61个微视频。图书采用笔记书设计,扫描书上二维码可观看演讲视频,阅读观看后可写下心得感受,是一本让孩子们真正学得懂、学得实的红色文化读物。
-
味道的颗粒[爱尔兰] 凯特琳·彭齐穆格 著这是一本关于我们与香料的书,发现、制作、数千年的流传,过往的奇怪用途以及在现代厨房的使用建议。 每天都会用到的香料,似乎永远来自神秘之地。发生在香料之上的事情,有时令人捧腹,有时让人心碎。不过对于香料的使用,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这攸关性命,比如吸血鬼来袭时,蒜或者芥菜籽要如何使用才保险。 本书来自一个与香料相伴三代的家庭,作者凯特琳·彭齐慕格分享了关于香料的经验、知识,以及对其的热爱。
-
燕赵文化研究河北大学文学院 著《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设有域外博览、语言文化、思想之域、理论之维、莲池书苑、名家访谈、硕博论坛等栏目,重点刊登体现燕赵地域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和反映燕赵传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学术论文、报告、评论、随笔和访谈录等。
-
宋代诗词与士人器乐文化研究靳雅婷 著本书主要以《全宋诗》《全宋词》中的器乐诗和器乐词为研究对象,辅以其他宋代器乐文献,严格说来,这些器乐诗词的作者虽然大部分属于士阶层,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僧人、道士、闺秀等其他身份的诗人厕身其间,诗歌所表现的器乐生活和器乐观念自然并不单单只局限在士阶层。但士人群体仍是这些诗歌最主要的创作主体,而僧人、道士乃至闺秀也与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受士文化浸染、熏陶,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广义士文化圈中的知识群体。本书以士阶层的器乐文化为主要考察对象,兼及与士群体关系密切的知识人群。
-
阿来研究陈思广 著本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论文集,围绕阿来的创作,收录论文30余篇,分析、讨论了阿来的《云中记》《以文记流年》等作品,或综论阿来创作所体现的普遍性追求,或从阿来演讲中体现的文学观入手考察阿来的创作思想和特征,也有文章讨论根据阿来的创作改编的影视作品,或对已有评论做出回应,形成争鸣。另外收录的一些讨论其他当代作家作品的文章,与阿来这位“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作品的研讨相呼应,呈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的文学整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