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天国春秋魏正瑾,易家胜主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本书上篇介绍了太平天国的历史进程,下篇介绍了太平天国的军事、经济、艺术、对外关系和影响,附有太平天国大事记。
-
现代中国新文化的探索郭一曲著张申府被认为是中国的罗素研究专家。他对罗素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有着独特的贡献,他认同罗素的思想,阐扬罗素的逻辑解析哲学,称罗素是“最哲学而又最科学的科学哲学家”。张申府认为逻辑解析方法是哲学的基本方法,是最无成见、最无执著、最科学的方法。他不但认同罗素的哲学思想,对罗素的和平主义思想也是心向往之。20年代末至1949年,张申府被认为是“辩证唯物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他相信唯物辩证法的真理价值,认为唯物论是积极的、进步的,辩证法要在“活”,重在“通”。由此,他提出了独特的思维方法:纯客观法与具体相对论。“纯客观法”就是唯物的观点,“具体相对论”就是辩证法的运用。张申府认为哲学的最后目的是“通”。分析、多元、客观、切实,都是“通”的门路,也都是“通”的应用。在中国新文化建设方面,他既不主张全盘西化,也不认同崇古复古的保守主义文化观,而是主张合“孔子、罗素、列宁”而一之,主张博采众长,吸收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辩证综合”地建设中国新文化。他主张把长于“辨而通”的逻辑解析与长于“活而通”的唯物辩证法结合起来,这种主张我们可称之为“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目录:序序引言第一章张申府的心路历程1“尽其在我,听其自然”的一生2思想渊源:中学与西学之间第二章创造的理想主义――张申府对罗素的认同1自由人的崇拜:张申府对罗素的敬仰2先觉者的创造:仁者的智慧3理性的阐扬:张申府对罗素著作的译作第三章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张申府的哲学思想1逻辑解析:辨而通2唯物辩证;活而通3纯客观法与具体相对论4相需相资:逻辑解析与唯物辩证法的结合第四章理性的大同个人主义第五章文化的综合主义第六章从“辩证综合”到“综合创新”第七章张申府与同时代的哲学家第八章张申府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结语附录后记
-
近现代以佛摄儒研究李远杰著佛儒会通是中国传统文化蔚为大观的一特有现象。近现代中国面对西学的强力冲击,佛儒结成了联盟的态势,佛儒关系具有了新时代内涵。本论文在疏理中国古代以佛摄儒的思想渊源以及考察佛法观念的现代更新基础上,结合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的特殊背景,分析了近现代以佛摄儒的历史成因与推动力。对近现代佛教各宗派的代表人物杨文会、欧阳渐、太虚、印光、印顺、王恩洋以及虚云、谛闲、圆瑛、袁焕仙等的以佛摄儒思想进行了归纳提炼、分析整理,探讨了近现代以佛摄儒的主流特色,比较了现代以佛摄儒对古代思想的继承与拓新,并对近现代以佛摄儒运动对现代新儒家及中土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反思。
-
广东华侨华人史刘权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 广东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综述了广东籍海外移民的历史。全书分为:概论、分布世界各地、移民的历史、建设当地社会、贡献祖籍国、社团组织、经济发展轨迹、侨乡风采等八章。
-
先秦儒学要略戴永明著本书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结合他们实际状况和需要,分哲学、伦理、经济、文艺和教育五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先秦儒家文化的基本思想,既突出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又照顾了当代读者的阅读兴趣。
-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徐万民主编《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论题广泛,内容精辟,体现了当代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的新水平。为了保存这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使其广泛流传,发挥更大的作用,研讨会秘书处决定将其结集出版。
-
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管锡华著本书研究了中国古代标点符号的产生、发展、演变史,填补了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系统研究的空白,为汉语史研究做出了一大贡献。
-
千年圣火谭元亨著ig">迄今没有一部客家史,要写成这样可以征信的历史,恐怕有很大的难度,连从何开始写起也无法确定。笔者写了《客家圣典》,副题为“一个大迁徒民系的文化史”,只是从文化角度上作了粗线条的、抽象的勾勒而已,并未敢从信史的角度下笔。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去写这样一部历史,因为,有太多的历史文化之谜,迄今也无法解开!而这部小书,也只能作为一个又一个的文化之谜,留给读者去破译。无论如何,为这么一个中华民族优秀的民系,谜一样的民系,写这么一部书,却是责无旁贷,也是很有价值的——作为客家人奉献给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无论怎么发掘,也是不可穷尽的。作者是绵薄之力,在这精神的宝库,添上一块小小的砖石,便足以称愿了。
-
国民党起义将军传奇吴辅佐,赵亚娟编著《国民党起义将军传奇》内容包括初露锋芒,中尉连长陈明仁一举成名、抗击日寇逞英豪,忠勇将军名不虚传、陈明仁为湘梓和平,决计“起义”,誓死不“投降”、朱总司令亲自下厨炒川菜,陈明仁感激涕零、毛泽东说:“还让你带兵,当21兵团司令员,怎么样?”、前妻作媒,陈明仁将军的生死之恋
-
唐代扬州史考李廷先著本书共分为十四章,主要介绍了唐代以前扬州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唐代扬州大都督及大都督府长史编年、城区规模、农业、手工业、商业、道教、寺庙和唐代诗人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