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国学心脉张志君 著书院,孕育和传播了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一部书院文化史,是读懂中国古代文人心灵的钥匙。《国学心脉/书院中的传统人文精神》以书院为线索,叙述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具有代表性的书院及与书院有关的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作者取材广泛,语言生动,以书院串起一个个历史故事,使《国学心脉/书院中的传统人文精神》可读性强。在强调文化自信、倡导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国学心脉/书院中的传统人文精神》不失为一本传承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优秀通俗读物。
-
丝绸之路上的味道巴陵 著丝绸之路全长七千多公里,起始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成于公元前二世纪与公元一世纪间,直至十六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西汉以长安为起点,东汉以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这条古道不仅是东方丝绸的出境线,也是东方饮食与西方饮食的传播线,在这条古道上还保留着各地的特色美食。分中国篇和国外篇,中国篇从中选取洛阳、长安(西安)、宝鸡、天水、兰州、凉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格尔木、吐鲁番、喀什、阿克苏等地,每个地方选择几种代表性美食,表达丝绸之路中国断的味道;国外篇从阿富汗、天竺、阿拉伯、土耳其、威尼斯、罗马等六个地方选取有代表性的美食,形成丝绸之路外国段的味道。
-
海上丝路杨冬儿 著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作为一项持续时间2000多年、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海上丝绸之路多起点、多航线,具有不同历史年代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一张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从泉州、广州、宁波、福州、扬州、漳州、蓬莱到越南、泰国、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一路蜿蜒、一路延伸,古往今来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一道靓丽的、别具一格的、永远无法被替代、永远无法被磨灭的记忆。每一座城、每一个港口、每一处遗迹都有属于它的故事与传说,这一些值得被千秋万世地铭记、这一些值得你我用自己绵薄的力量让它们自此世世代代薪火相传下去。
-
西域春秋《西域春秋》编委会 编西域,大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丝绸之路的开拓始自张骞通西域。西域的畅通也使汉朝的人民大开了眼界,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增强了与西域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西域是丝路上富于传奇色彩的地区,也是东西文化的聚焦点。古老的西域无论从战略、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亚、非、欧三大州之间从未停止以西域为走廊而从事丰富多彩的交流,大流士、亚历山大、秦皇汉武、成吉思汗……无数风云人物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才能。多种文化都经过西域交流、传播,在这块土地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各民族人民络绎不绝往来于这片土地上。
-
丝路古韵《丝路古韵》编委会 编本书主要围绕两汉丝绸之路开拓畅通后,经过汉唐等历代王朝对丝路的经营,丝路呈现出千年的荣光,中国的威望也由此而提高。本书后半部分,介绍了宋元时期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元、明、清各朝对丝绸之路的经营的忽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衰退,海上丝路的地位上升,进而介绍明清时期国力渐衰,丝路的影响也逐步消退的沧桑史。
-
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章梅芳 主编本书是关于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学传播学等相关的论文集,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科学编史学、一阶科学史、科学传播和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都是科学史理论家、科学传播研究学者、著名“科学文化人”之一、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及其学生研究的主要领域。全书总体倾向是不泛泛讨论科学史的编史原则、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之类的宏观问题,而是从具体的科学史研究进路或科学史家的工作入手,逐个展开编史学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讨论科学史的书写、科学史观和科学史的未来发展等问题。该书是科学史研究者学术案例参考资料,是致力攻读科学史硕士获博士研究生学生重要的专业课参考资料,纵然是科学史爱好者也能从中窥见科学史一斑。
-
隔间尼基尔·萨瓦尔(Nikil Saval) 著,吕宇珺 译咦,我们一周上班5天的办公室也有历史?跟着本书,一窥办公室迷人的历史吧。 从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录事巴托比》,到美剧《办公室》(The Office),从传统的账房,到20世纪中期的“速记池”,再到如今Google式的开放办公空间,雇员阶层的工作场所不停转变。萨瓦尔借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文献材料,用平实客观的文字记录了这一演变历程。 另一方面,萨瓦尔详细叙述了自1860年代起,试图缔造办公室文化的设计师、社会学家,以及企业管理人等对“办公空间、办公工具与人关系”的不同理解和构想,以此来思考雇员阶层在动荡起伏的社会思潮和经济形势下,摇摆不定的命运:他们既不属于工人阶级,也不属于持有资本的精英阶层,像钟摆一样,寻找着自身定位。最后,萨瓦尔也对新兴的“知识阶层”的前途、办公室的未来做出了新的展望。 此外,书中还围绕着办公室工作环境展开了几个重要话题的讨论,如白领阶层的崛起、女性的觉醒和职场困境、白领与蓝领的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新发展。 本书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概念到影视小说、流行文化,剖析上班族的生存之道与自我认同,从账房、摩天大楼到开放办公空间,观察办公室与建筑设计、社会变迁、心理学、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
中国文化之旅罗学锋,纪亚品 著全册共计分为地理、饮食、节假日、历史四个部分计19单元,每个单元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是地理部分,讲述中国地理中的自然文化、风景以及美学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以及如何讲好祖国山水的基本能力。第二部分主要是中国美食文化简介。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展示,凸显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更好的讲述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更好的向世人展示中国。民以食为天。第三部分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新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新年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以及传达的民族文化内涵。进一步阐释5000年连续的文明背后的原因。第四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部分,讲好中国的故事是关键,中国的故事中的历史文化秉承整个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脊梁。从寻根问祖、丝绸之路、大唐盛世、两宋文化科技、大明王朝航海时代、以及大清帝国、新中国的成立,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历史,客观、真实的诠释了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兴衰的进程中见证了辉煌的过去以及展望民族复兴的未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同仁的大力支持以及建议,再次表示感谢。由于编写组成员知识水平有限以及对材料的理解度和感知力不同,因此存在的问题以及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予以指正。
-
青史留芳的古都古城胡元斌 编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渊源深厚,在社会变迁中逐渐地形成了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的中心都城。洗去百年的烽火硝烟,断壁残垣中依稀可见往日民俗、市井廛里。想见当年灯彩眩眸、笙歌沸天、攘来熙往于古城街道繁华景观。胡元斌编著的《青史留芳的古都古城/中华文化大博览丛书》详细介绍了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等具代表性的都城,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
-
中国文化小史吕思勉 著这是一本专讲文化的通俗史书,分门别类讲述18种文化现象。比如,婚姻是从零禁例开始,其后逐渐增加禁例,缩小通婚范围而演变成今日的一夫一妻制;关于族制,古代因为劳力重于资本,丁多即可致富,而今日却在某些情况下成为穷困的原因;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若不防势必导致泛滥不可收拾。 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而反过来,文化不同又使得环境不同,身处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自然就养成不同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