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中国古船录中国航海博物馆,王煜,叶冲 著本书收录了中国历代以来各地区、水域的古代舟船共1500余种,其中属于考古发现的舟船近170种。对所收录舟船,采用了条目编排的形式,并设置目录方便读者查找和对照,旨在为开展中国舟船史研究、古船模研制、航运史研究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便利。本书收录和编著的依据主要包括: 古籍、古今地方志史料、考古发掘报道或报告以及近现代论文或著作等。此外,相关查找信息也附录于书后。
-
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 第一辑虞和平,陈锋 著本辑刊是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区域文化专业委员会与泰山学院历史学院联合创办的专题研究集刊。本书稿为第一集,收文21篇,内容为全国各地区域史研究专题论文和对区域史研究的综述。从研究内容来看,涉及明清时期的区域群体与宗族社会,如商帮、世侯家族、知县群体,民间信仰与区域文化,如泰山文化,对人物和地理的考证,如赵长城考、宋初三先生生平考证,还有对区域文化的研究综述。从研究范围来看,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对区域文化的整体研究,还有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是一部聚焦过去与未来、史料与考证相结合的集刊,会对区域史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
马小波罗与国家宝藏李志刚 著,邹丽丽 绘为阻止蛇发女一伙盗取秦岭宝藏,马小波罗和朱大哈在S隐形图书馆找到《国家宝藏》秘籍并携带历史场景再现液、隐身衣、飞行靴等众多新奇好玩的发明前往神秘的秦岭深处。在那里,他们通过涂抹历史场景再现液穿越时空,进入《国家宝藏》描写的场景中,一边躲避危险,一边与盗墓贼蛇发女、龅牙斗智斗勇,一段诡异而离奇的寻宝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最终,有妈妈伊莱博士、爸爸马大波罗和警察鲍大胡子的加入,蛇发女一伙终于逃不掉了……
-
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潘法强 著本书为江苏文脉工程江苏地方史研究篇系列一种,书稿内容主要是对镇江历史文化的回顾和再梳理。本书共十七章,近55万字,分上下两篇,分别从纵向历史维度和横向领域维度,全面审视了镇江悠久文化历史及其成因与价值。在历史方面,书稿从旧石器时期的人类遗迹与新石器时期的镇江先民说起,到秦汉文化发展期、唐宋文化繁荣以及新民主改革时期的文化激荡,跨度宏远。在领域方面,书稿从镇江园林文化、教育与科技、文学以及民俗与对外交流着手,详细说明镇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文化特质与传统。本书对镇江地域内历史上和今天的人文思想脉络进行了清晰的再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梁伦宋敏芝 著本书是大型丛书《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之一种。全书分为三部分:“名家传略”简要讲述著名舞蹈家梁伦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众说名家”通过搜集整理历史访谈资料全面再现梁伦先生参与舞蹈表演及舞剧创作的心路历程;“名家作品”对梁伦先生表演及编导的舞蹈名作《阿细跳月》《撒尼跳鼓》《南越王》等进行选介,并收入梁伦先生舞蹈理论研究文章十数篇。
-
古孤竹国文化探源秦学武 等 著孤竹国是商周时期的北方重要侯国,地处燕山南北的冀东、辽西地区,从属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西辽河流域文明”。本书稿以地域文化的视角,从部族源流、侯国沿革、地望疆域、精神内涵、文化传承、当代价值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孤竹国的历史文化谱系,从而丰富了商周时期西辽河文明的侯国文化景观;全面阐释了以伯夷、叔齐为代表人物,以“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反暴”为核心的孤竹文化内涵,深入揭示了孤竹文化对中国传统儒道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及当代价值,打开了地域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
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德] 玛丽-泰勒斯·艾伯特,[法] 玛丽埃尔·里雄,[西] 玛丽·何塞·比尼亚尔斯,[澳] 安德列·威特科姆 编,张柔然,韩静,孙茜 译《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世界遗产文献系列》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世界遗产提名对当地社区的影响。通过观察全球化产生的一些问题、人权话语的发展、操作指南和新的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关于世界遗产称谓背后的政治背景运转的基础性介绍。总之,这一部分为之后的内容设立了框架。第二部分为旅游业对当地社区的挑战。在世界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旅游作为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仍存有争议。《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世界遗产文献系列》将重点放在旅游业对遗产发展的影响问题上。第三部分的目标是通过社区确立世界遗产价值的经费管理,本部分的三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关注遗产价值。第四部分的基础是案例研究,即社区实践模型。通过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五C策略”的目标得到启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确定并分析了支撑世界遗产的具体目标。
-
秦汉文明孙志新 著到公元前3世纪,年迈的周朝走完了自己的旅程,诸侯国之间不断爆发争夺地盘的战争。最后,秦国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第一次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秦朝的统治者名为嬴政,他认定,最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宣扬团队精神:让所有人拥有同样的公民身份,并保持那样的身份。为此,他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他下令使用统一的书写文字,这让他控制了政治话语权。他开始修建长城,用砖块和灰浆宣告“我们”和“他们”的对立。所有这些的作用是在不同的人群中创造了一种基本的共同身份感,一种秦人的身份感——或者用可能源自“秦”的现代英语的说法,一种中国人的身份感。嬴政成了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给自己封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秦始皇,并在中国西北部的西安附近修建了一座陵墓,以彰显自己的显赫。至于墓里有什么,只有文字记载(亭台、蜡烛等,它从未被发掘)。但是,它的存在造就了20世纪晚期的一项伟大的艺术历史发现。1978年,考古学家根据当地农民的指引,发现了陵墓附近埋葬的一支由约7000尊真人大小的陶制士兵组成的军队。汉朝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的帝国统治,对外向全球扩张疆域。汉代艺术家追随秦代先人的步伐,但也有所调整。有一段时间,他们保持着对现实主义的兴趣,不过似乎将重点从人转向了自然界。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不断增长,比如经陆地和海洋从阿富汗、印度、波斯、欧亚大陆的游牧地区和地中海带来的镶金首饰、紫水晶项链和奢华的纺织品。《帝国时代》一书通过近160件秦汉时期的文物珍品图片,结合新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听过了认识秦汉艺术与文化的多元视角好崭新观点。
-
方国珍研究论文集徐永明 著本书是一部研究方国珍的论文集。书中论文围绕方国珍,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等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方国珍割据期间,对台州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在他治下,他对浙东沿海海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开辟利用了广阔的滩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他下令大量修桥铺路,便利交通和百姓生活;他虽然目不识丁,但尊重知识,结交文士,重用谋臣,揭侯斯、刘仁本等都为其所用;他还重视教育,兴办书院。这些做法非区区草莽所能及。他本以浮海贩盐为生,后从海上起事,也曾逃海避难,一生与海洋关系密切。最为重要的是,他效吴越故事,纳土归降,避免战争造成的深重破坏,保一方平安,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对台州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深入研究方国珍,也是台州地方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探讨区域经济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海上交通与贸易、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中国文化小通史卢经,刘菊素 著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思想文化和学术研究等也进入了总结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总体来看,创造性不大,但也出现了不少集大成的文化成果。本书从农业,商业,科技与教育,学术、思想与宗教,文学艺术与史学,风俗等社会生活 和风俗等六个方面,全面展示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全书结构清晰明了,语言简明易读,以通俗流畅的笔调,勾勒出清代民族文化的全景图。 这一时期的文化的发展与民国时期的文化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承关系,直接影响了后来许多学术大家的创作。这一点通过本书能清楚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