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肤色的迷局尼娜·雅布隆斯基 著这是第一本研究从史前到现今肤色社会史的书,它展示了我们身体最明显的特征如何以深刻而复杂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交往。在引人入胜的广泛讨论中,作者从皮肤色素沉着的生物学和进化开始,解释了随着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迁移,肤色是如何变化的。她探索了黑色素和阳光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快速迁徙、度假和选择可能导致肤色和环境不匹配的其他生活方式的后果。 本书插图丰富,解释了为什么肤色已经成为一种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生物特征,一种带有文化感知的进化产物。它考虑了我们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我们如何创造和使用刻板印象,以及对于深色皮肤的负面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并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作者举例说明了美国、巴西、日本、印度和南非等国对肤色的态度有何不同,她认为了解肤色的演变和社会重要性有助于消除基于肤色的歧视和种族主义。
-
东方语言文化论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 编本论文集精选收录了国内高校从事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共34篇。论文内容涉及非通用语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等。随着近年来国别与区域研究在学术界迅速兴起,备受关注与重视,本论文集亦选录部分论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的空间。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历史等,这是开展对外交流不可或缺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拓展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视野。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东方语言文化论丛》能更好地发挥科研学术平台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纸的文化史[德] 罗塔尔·穆勒 著,何潇伊,宋琼 译《纸的文化史》是一本全面介绍纸张从诞生到它在全球的发展历程的文化专著。全书以纸张的原材料和技术演变为线索,巨细靡遗又饶富兴味地探究纸张所及的各个领域,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详细描绘了人与纸张的关系,思考这些关系背后的关键价值。它不止是一部技术史,同时也是经济、政治、艺术和庶民的历史。在电子媒体当道的今日,本书将帮助你重新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文化本质。
-
餐馆的历史[英] 威廉·席特维尔 著,吴慈瑛 译《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是英国美食作家、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个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一个餐馆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英国著名美食作家威廉·席特维尔带领我们吃遍各国著名餐馆,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
英国文明史·总论于文杰,[英] W.M.艾尔德 编本书是《英国文明史》(多卷本)的首卷。《英国文明史》将英国文明的发展划分为融合、成长、释放、回归四大阶段,从崭新角度全景呈现英国文明的生命周期,在总体结构与内在品质上呈现出中国学人的话语体系、基本特征与中国风格。本书从总体上坚守以下品质:第一,英国文明史应该以英国文明内在的思想文化、以英国的民族精神为主线来书写,而不总是停留在英国的诸多社会现象的描写;第二,英国文明史必须对诸多英国文献、英国问题和英国现象拥有批判意识;第三,英国文明史是内涵多元、时域交叉、形态重叠式演进的历史;第四,英国文明史突出书写长时段与大趋势,也注重历史细节问题研究。
-
保护与传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编《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术论文集》收录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2020年面向青年师生、规划师征文评选出的27篇论文,以“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体现了新时代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管理机制、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旨在激发青年一代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感召和吸纳更多有兴趣的年轻力量加入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扩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
-
从长安到罗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编长安和罗马,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两千多年以来的商业往来、文化交流和文明交融从未中断,而这两种文明的交流和交融,对于人类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百集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同名图书,50个主题,涉及美食、时尚、建筑、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学者行走在西安和罗马之间,结合历史文物、事件,不断地对比、追问和发现,引导读者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探寻和思考。
-
江苏书法史徐利明 等 著江苏人文源远流长,彪炳中国书法史、艺术史乃至文化史的杰出书家、书法理论家,包括江苏籍人士与流寓江苏者,其数量之众可谓全国之冠,而其杰出作品与闪光理论千余年来层出不穷,影响深远,尤其是东吴以降至近现代,名耀于史者不绝于时。史迹之丰厚与多彩,文史价值与审美层次之高端,构成了江苏地域书法史之辉煌景象。本著竭尽绵力,探赜索隐,将江苏书法史的研究与编写,置于中国社会史、文化史以至艺术史的宽阔视野中,从其与江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至风土人情、审美风尚的关联中,寻求出江苏地域书法历史演进的脉络与规律,彰示其书法艺术的地域特点、美学特征,使之对新时代江苏书法的进一步传承与拓展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借鉴。
-
中国古代咏侠诗史汪聚应,张文静,霍志军 著本书以对历代咏侠诗的搜集整理和校注为基础,立足中国古代任侠风气与游侠发展的历史变迁,对我国历代咏侠诗创作进行系统研究,全面系统勾勒中国古代咏侠诗创作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创变,深入探索古代咏侠诗的发生、发展、演进的现实动因、发展趋势、审美特质和文化内涵,探索建立历代咏侠诗纵向发展的体系,探讨咏侠诗在各个时代的创作发展、时代特征及其文学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古代咏侠诗创作初期、发展繁荣、流变等原生状态进行了系统阐释,挖掘了其中的嬗变和演进规律,构建起了历代咏侠诗的发展流变史,揭示古代咏侠诗创作在我国诗歌创作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
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张进 著本书是在历史诗学理论谱系中对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综合研究,也是以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为批评个案而对历史诗学学说体系的实践化和“问题化”,共由七部分构成。“绪论”是对论题的对象范围和意义价值的总体说明。章至第五章探讨“历史诗学”和“新历史主义”的内涵和特征,考察“历史诗学形态学和话语范式演替”,剖析“新历史主义的对话语境和思想前驱”,阐发“新历史主义的文学观念系统”,探究“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创作批评实践。“结语”对当代新历史主义思潮和历史诗学发展做出全面审理、宏观提挈和价值定向,指出新历史主义所涉及的问题关乎文学活动的命脉全局,未来的历史诗学必须将历史的诗性智慧与理性精神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