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当代视域中的新型中国文明方芳 著本书在充分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研究视角,立足于当代人类文明的困境及其转型诉求,在与传统中国文明和当代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明优越于至今仍为主导的当代西方文明的新型中国文明的现实生成,诠释新型中国文明的“活的灵魂”,提炼新型中国文明的基本内涵,探索新型中国文明的持续完善,并指出新型中国文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创造性贡献,将推进人类文明的当代转型。
-
美容植物尚塔尔·德尔芬,埃里克·吉东 著美容,对于爱美的女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书中追溯了美容的历史文化,通过祖母美容的经验,告诉你千年美容秘方天然的来源——植物。它指教你认识天然的植物所具备的各种功效,从中你总能找到z适合自己所需的那一种!你可知道,扁桃对于皮肤干燥有奇效;榅桲籽儿是面膜极好的原料;柠檬可助你改善脸部的痤疮、暗淡的肤色,以及膝盖、手肘和脚部皮肤的粗糙;鸢尾花是j佳的牙齿美白品;薰衣草能够缓解剃须后的灼烧感;荨麻可用于防止头发出油;虞美人有着较强的抗衰老效果。还有许多富含油脂、维生素、抗氧化成分的坚果,用手按压即可释放出神奇的成分,可令肌肤更柔软、滋润、年轻……让我们来认识并使用这些美容植物吧。愿你家的花园为你的至臻护肤品提供z新鲜的植物。本书还附有一个能让人变美配方集。
-
日本茶道一千年周朝晖 著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唐宋时期的寺庙禅院。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奈良、平安时代,茶叶经由遣唐使和留学僧传入日本,有宋一代,高度美学化的饮茶风习再由渡宋僧带回日本并被全面吸收改造,成为一种超越茶的植物学、农艺学、饮食学领域,进入一种形而上的“道”的层面,不仅是一种追求“和敬清寂”的灵修仪典,也是一门融建筑、造园、书画、插花、饮馔、陶艺为一炉,融日常生活与审美体验为一体的艺术宗教——日本茶道。 茶道是具日本风情的文化符号,也是日本的国粹之一。一千多年以来,没有一种外来文化能像茶一样全方位影响日本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茶道是一大综合艺术,也是理解日本文化的最佳切入口。本书从中国茶东传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92)到日本茶道走向世界的明治时代(1868—1912)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对它的发展和嬗变进行追根溯源的求索,从大都僧永忠、嵯峨天皇、荣西明庵、一休宗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古田织部、小堀远州、片桐石州、千宗旦、隐元、卖茶翁、井伊直弼、山中箺篁,一直到冈仓天心,作者将这一个个日本茶道史上的艺术天才群像,从生平事迹到美学创造,一一展示于笔端。作者虽无意写作学术意义上的茶道文化,但一部有型有款,有历史真实和丰富细节的日本茶道文化发展史跃然纸上。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帝国叙事特征与记忆建构帅仪豪,李訸,赵坦,姜苓 著本书围绕帝国叙事和记忆两根主轴,选取英帝国中后期具有代表性的四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E.M.福斯特、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罗伯特·史蒂文森的作品分章进行论述。章节大致按照作品年代顺序排列,力求为读者展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文学领域帝国叙事的流变,以及这样的流变如何同文学外部英帝国的衰落暗合,又如何在记忆层面探讨了帝国人民的自我认知、帝国与殖民地的二元对立、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之争、帝国末期的现代景观等复杂议题。
-
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现代性批判郝娟,余佳,周子雅,张黎黎 著本书是从犹太身份与知识分子美学思想之形成这二者间的关系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思想界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的应对的。围绕着审美救赎这一观念探索了20世纪中期的几位美国犹太知识分子对西方人的未来生存“应当”如何的构想。面对传统价值的衰落,美国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人的内在性的领域,即在一种封闭的内在性中所实践的道德化的生存,而犹太知识分子的这一倾向则更为突出。除了本书所研究的几位理论家,同为犹太人的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也积极主张通过阅读文学,尤其是阅读西方正典来实现一种具有道德性的内在生活,而另一位犹太批评家安·兰德则更为明确地提倡通过阅读经典的浪漫主义小说来进行从孩童迈向成人的道德引导,她认为,道德目标的确定性和坚定性不仅是衡量浪漫主义小说人物优劣的标准,也是衡量人的现世生存之价值的标准。
-
德与礼[美] 狄培理 著,刘东 编现代化是否意味着以不容置疑和不加批判的方式向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推广西方模式?全球化是否不可避免地带来文明的冲突? 中国思想史研究巨擘狄培理长期关注中西文明的比较和互补。在本书中,他跨越中国、日本、印度等数个文明和数个历史时期,梳理、诠释亚洲经典文本及其历史语境,探讨了领导能力的本质及其与美德和教育的关系、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掌权者在公民社会中的责任等重要问题。他认为,亚洲的一些传统思想资源,特别是德(nobility)与礼(civility)这两个不断演变的概念,可以帮助解决21世纪人类文明的困境,让全球化过程变得人性化。 狄培理坚持文化多元主义,提示我们不同文化传统之间需要沟通、对话,才能有助于化解当前世界上的各种冲突。儒家“克己复礼”“理一分殊”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用。
-
商务印书馆一百二十五年梁志学 著本书是为庆祝商务印书馆成立125周年而结集的论文集,主要收录商务印书馆重要的作译者和员工所撰写的与商务印书馆交往的过程,尤其是参与商务印书馆的各个项目的经历,以及一些事件追忆。其中大部分文章来自商务印书馆2017年120年馆庆和2022年125年馆庆期间的“我与商务印书馆”征文活动中的来稿。编目顺序按作者与商务印书馆发生交往的年代顺序。从这些文章中可以体现出商务印书馆在中国学术文化界的广泛交往与影响,反映出商务印书馆的历史传承和出版精神。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商务印书馆历史上的员工或其后人的回忆文章,可作为馆史的史料。
-
青色极简史包岩 著《青色极简史》是一本探索青色色彩文化的书。本书讲述了中国青色的文化寓意演变发展历程,分析了青色所折射的兼容并包的中华民族特性和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哲学思想,展现了青色给予人们从朴素到华美的宽广审美尺度,从轻灵到沉稳的丰富视觉感受。结合常见的带“青”字词语的语义变化,器物及服饰色彩变化,提出了“青色是解密中华传统文化的颜色密码,是中国文化的色彩符号”的观点。
-
天工开物—中国大发明书系鹏宇 著汉字是中国人无与伦比的一大发明。从陶文、甲骨文、金文到汉隶、宋楷……汉字的创建和衍变,形音义之构成,都自成一格,与世界上其他文字迥然不同。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其强大的文化影响、独特的构形体系以及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内涵,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当之无愧的瑰宝,足已列为中国最重要的发明。本书从原创性、重要性、历史发展性等各个方面来叙述文字的发生、发展问题。
-
燕赵印象梁钊 著同属汉字文化圈的韩国是接受汉文化最早,应用汉文化最广的地区,目前存有大量有关燕赵纪事的典籍,本书对200余种韩国汉籍文献进行梳理,共整理相关纪事500余条,并考证纪事出处、纪事作者、纪事内容、纪事价值等。本书采取编年体例,按照作者出生年份进行编排,并以世纪别为章节基准,共分七部进行章节安排。辑考燕赵纪事有助于深入理解燕赵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发掘燕赵文化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