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世族书写与《左传》叙事研究杨金波 著本书以春秋世族为视角讨论了《左传》叙事的几个侧面。如果您是专业人士,可以读第五章,这部分梳理了文学研究的几组关键词;如果您想就这个问题再做深入研究,可以读第一章,那里有更多不足之处须要开掘;如果您才接触《左传》,可以读第二章,有关叙事结构的分析能提供一种阅读方法;如果您只是恰巧遇见,就读第四章,人和事说得相对系统。书中有一些个人情绪。为什么那么多人仰望三代之上,为什么春秋不是六朝的狂欢,甚至为什么“亡秦必楚”,是些散漫无章的存在。如果有人因为这本小书,读或者再读《左传》,善莫大焉。
-
亚美尼亚语讲中国文化[亚美尼亚] 玛丽·克尼亚江,贺阳,刘可心 著,赵刚,苏莹莹,李洪峰,林温霜,文铮 编希望借助“多语种讲中国”之中国文化系列教材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成为具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和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带领者。中国深度,即只有对中国文化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与世界文明进行深入对话,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广度,即我们要以专业眼光深度地体悟全球文明,感知全球格局,明辨发展方向。人文高度,即我们要用平等、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文明,把对家的坚守变为对世界的坚守,把对亲人的笃定变为对人类的笃定。
-
法语讲中国文化张敏,张迎旋,[法] 邓捷,[法] 刘安蓓 著,赵刚,苏莹莹,李洪峰,林温霜,文铮 编希望借助“多语种讲中国”之中国文化系列教材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成为具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和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带领者。中国深度,即只有对中国文化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与世界文明进行深入对话,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广度,即我们要以专业眼光深度地体悟全球文明,感知全球格局,明辨发展方向。人文高度,即我们要用平等、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文明,把对家的坚守变为对世界的坚守,把对亲人的笃定变为对人类的笃定。
-
中国文化述略文铮,董成龙,罗静 著“多语种讲中国文化”系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旨在克服传统非通教材体系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用所学外语正确、清楚、较有深度地表述中国文化; 2.填补国内中国文化非通读本的空白,亦可作为海外各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教材,发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功能; 3.可作为外国大众的普及性读本,通过图文并茂,难度适中的材料,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文化,使国外民众读懂中国; 4.为涉及欧、亚、非各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重大标志性科研项目,改变了各语种教师被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分割整合的局面。
-
中国文化通识钱锁桥 著不要再把中国文化当作一个他者,哪怕是一个更好的他者,真正进步的做法是把中国文化认真地当回事——作为“世界人文思想共和国的一员”。 本书是一部写给现代中国人的中国文化通识,采取的方法是,把历史倒过来看,就一些关键议题,诸如历史、语言、管治方式、自我修养、人生美学、民族主义、普世主义、中国的崛起及其软实力等略作述评,以助读者进一步探索反思。 本书认为,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形成来讲,迄今100多年的现代转型经验,甚至比几千年的传统遗产更为重要。 因此,本书显著区别于既往同主题作品的是,延续辜鸿铭的问题意识和林语堂的批评姿态,以人性为尺度,以现代性为视野,重述中国文化的主脉和命理。
-
燕赵文化研究河北大学文学院 著《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设有域外博览、语言文化、思想之域、理论之维、莲池书苑、名家访谈、硕博论坛等栏目,重点刊登体现燕赵地域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和反映燕赵传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学术论文、报告、评论、随笔和访谈录等。
-
校史的故事周彤 著自1978年北京地区创办大学分校至今,在40年的办学历程中,大学分校及北京联合大学经历了多次调整整合,校园由小变大、办学规模由分散到相对集中。如今,许多亲历者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甚至故去,他们曾经的拼搏与奋进,见证的苦乐与甘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抢救历史、记录先辈功绩,彰显精神文化,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学校的办学足迹,挖掘背后的感人事迹,从校史的角度记载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全书按照学校办学单位划分,一个办学单位整理一篇记录各办学单位的发展历程和感人师生故事。
-
海洋变局5000年张炜 著地球有70%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人类进行海洋征服行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湖5000年,海洋不仅是不同民族、文明之间贸易与交流的通道,也成为暴力和杀载的战场,多少国家因海洋面兴,又因海洋面衰;而近代以来,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伴而行的更是一个 个海洋大国的浮沉更替。那么,是什么力量在左右着海洋的变局?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本书展示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木桨风帆到蒸汽舰船,从大舰巨炮到潜艇、航空母舰,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另一条是海权的发展——从古代海权、 近代海权到现代海权,表现为一个个大国兴衰、导引海洋变局的历史进程。本书力图通过展示达两条线索的交叉影响,揭示国家产生以后,特别是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海权如何塑造世界历史的进程、左右国家的命运,如何影响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的格局,是一本内容宏富、视角宏阔的世界历史普及读物。
-
明清以来的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余新忠,李海英 编本书为当代对明清以来的医疗社会文化史学研究的学术理论集成,分为传播与交流、文本与文化、医药与社会三方面,具体包含明清时期中医、中药、疫病等在中西方的传播与影响,文献文本与医药文化交流,以及当时部分特定历史环境下引出的医事活动的讨论等内容。明清医疗史研究可谓是中国医史研究的一个缩影,从明清以来这个时间段入手,多角度审视其流变,便可发现其存在的局限与进展的空间。通过历史的梳理和讨论,有助于世人更全面而系统地理解疾病和医学的社会文化属性,从而推动当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有助于从认识论的高度改善现实中的医患关系,为提升现代公民素质提供有意义的思想文化资源。本书通过对明清医疗史研究做一概览性的梳理、研究与评述,力图在国际医史研究的脉络中审视其历程、特征以及意义与趋向,打通学科壁垒,以跨学科的视野和理念,在医学与社会文化之间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创建相对独立的医史学科,无论是对医学还是历史学深入发展来说,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可供中医药研究人员、广大中医爱好者等参考阅读。
-
江南视域下的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余新忠,李海英 编本书围绕江南视域中的医疗社会文化史展开,重点研究知识与文化、文本与社会、医家与医派三方面,具体包含江南地方医学的讨论,医学文化与社会福利机构、印刷产业、佛化社会活动等,对清代温病学说中江南地域性的反思,新安医派、孟河医派、上海何氏世医等著名江南医学流派的相关医事及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文献与文本来研究江南视域下的医疗文化。从不同的角度突出地域史的层次性问题,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疾病、灾害的环境史。通过对历史上的疫病及其应对的观察和梳理,确实有助于我们在应对瘟疫时,拥有更全面的视角和理念。从历史的梳理和讨论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可能主要是通过开拓视野、转换立场,发现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人类智慧复杂的表达和人类核心价值的共通性来启迪我们的思维,可以让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省思现实的存在和前进的方向。疾病史的研究,同样也是可以直接服务社会的知识和思想资源,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本书亦是地域史与专题史的结合,让江南回归江南,让生命与健康回归江南,不再只是中国的代表。本书可供中医药研究人员、广大中医爱好者等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