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中国古代梦文化史杨健民 著本书从文化史角度研究中国梦论、梦学。作者从原始社会先民的神灵崇拜,殷商时期的人神沟通之梦,周代占梦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梦象与梦占语言,两汉时期的梦迷信及其批判,魏晋南北朝的梦学理论与宗教梦说,唐代的君主梦与记梦文学,到理学思想笼罩下的宋代梦文化以及明清梦学理论的突破与梦文学的发展,一一写来,勾勒出中国古代梦学理论的发展线索及文化学变迁轨迹,对于今人研究中国古代的梦学理论和中国人文中梦的影响具有学术价值。
-
趣民国黄强 著《趣民国》用衣、食、住、行、娱、情,六个关键词,串起民国人的生活故事,在丰富前人的记述和珍贵的历史照片中发现蛛丝马迹,重新演绎出一幅生动的民国风情画。民国,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时代,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时代。书中的琐言细事,正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
江苏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吴晓林 编本书收录了江苏省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的共27个项目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客观、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区域、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目前保护情况,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
-
朱子之路黄胜科,李崇英 著《朱子之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立足武夷,详略有度,浓墨记述朱熹在闽北、尤其是在武夷山生活、成长和朱子文化在武夷山孕育、形成、传播、发展的历程,详细、准确地介绍了朱熹在武夷山相关遗迹的历史与现状,填补了不少其他同类作品的的缺失,让读者了解武夷山,了解朱熹及其理学与武夷山的渊源关系,了解武夷山作为朱子文化发祥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
中原文化概论赵爱华 著《中原文化概论》对中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详细阐述了中原文化的内容、地位和特征,以及中原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八个大方面具体阐释了中原的文化资源。《中原文化概论》能使读者掌握中原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以及价值地位,为正确认识中原文化和传播中华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原文化概论》既可作为大学文科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人文素质类教育教材,还可供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和文化遗产工作者等阅读。
-
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刘素华 著《新文化生产方式与中国的现代化》从文化生产方式变革入手,期望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种新的解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内生于中国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由思想观念变迁所引领,而“新文化生产方式”正是因影响了现代思想观念的载体生产和传播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思想观念的引入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固然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内容,也在于生产方式及由此衍生的传播路径,这是构成中国现代化历程内在复杂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对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基于媒介环境学的另一种理解。
-
鼎盛春秋姜越 著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代是因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秦、齐、楚、魏、赵、韩、燕七个大国割据一方,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奠定时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星空中,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甚为耀眼。这一时期,群星灿烂,大家辈出,诸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孙子、荀子……等等。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一个快乐而自由的时代。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被总结,并上升至理论,结集成学术性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基于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型社会生活,也逐步奠定和形成。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土地国有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小农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形式,成为中国以后2000多年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超稳定运行的经济基础。总之,春秋、战国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欲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必须首先了解春秋、战国动荡纷乱、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这也是我们编写此书的主要目的。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具体包括:春秋战国农业文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诸子人物及其著作、政治变革、商业、交通、文学等。本书内容立足当时的现实,在内容上也有一些新见解,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阅读。
-
近代风雨姜越 著随着中国对西方文化的逐渐了解,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不断渗入,在近代的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旧文化的冲突、交融、革新。近代中国门户大开,外洋风雨,如潮来袭。交通、科技、金融等,成为中国文明发展的辉煌见证。本书以1840年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为近代史的起止上下限,从思想、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的文明印痕进行梳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一直是近代历史的主线,影响着近代文明的方方面面。
-
梦回隋唐姜越 著隋唐时期是公认的我国封建社会最为强盛、最为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注定被怀念和祭奠的年代。隋唐时期,经济发达,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发展史上占有特殊、辉煌的地位。隋唐文明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显示了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在地域上,她将文明传播于四邻,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在我国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文明中,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都是空前的。
-
细说明朝姜越 著明朝推翻了元朝残暴的民族压迫统治,恢复了中华衣冠制度,典章文物,审美情趣,把中华文化发扬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明朝首次向西方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程度。明朝文化灿烂繁荣,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深受明朝文化的影响。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值得我们深深回味。漫步历史,品读人生,纵使笔下有洋洋洒洒百万言,也无法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以史为鉴,才能知兴衰,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