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启予四书杨军 著《启予四书 大学精义》是根据作者的授课内容整理,经过修改、润色而成。该稿件的内容主要对什么是《大学》,三纲,六证,八目之格物致知,八目之诚意正心,八目之修身,八目之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六证八目的关系,以及曾子的一些观点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稿件主要是作者对《大学》里的三纲、六证、八目等内容结合当今社会现状进行的解读。这本书是对儒家经典《大学》内容的解读和剖析,对弘扬儒学思想具有一定的作用。
-
宋代出版史田建平 著该成果对宋代出版史作了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研究,揭示了其物质、技术及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层面之意义。主要以考证法、文献分析法及个案研究法为主,基于现当代世界史学发展的新环境与新趋势,借鉴并采用诸如计量史学、书籍史、阅读史、心灵史、比较史学、文化史等史学理论及方法,对宋代出版史研究学术史、宋代文明与出版、出版体制及其生产、发行与贸易、书籍设计与插图、书籍美学、版权保护、出版经济、书籍类型学、稿源、编辑体制及编辑规范、印刷物资材料及其生产与消费、出版资金、稿酬、出版技术及工价、国家出版管理体制、党争与出版、书籍阅读、出版质量及版本、出版史文献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拓展了宋代出版史研究领域,挖掘出了许多新的史料并予以科学运用,体现了我国宋代出版史研究的新境界、新水平, 该成果从宋代文明的学术视角对宋代出版史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拓展宋史研究领域,丰富宋史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对宋史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
长安朱鸿 著本书聚焦“长安——丝绸之路”这一宏大背景,对长安以及附着其上的从汉至唐连绵近千年的丝绸之路做了空间地理意义的叙述。全书分为四章,分别为“丝绸之路的秘密”,讲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通绝兴衰;“长安城与丝绸之路”,讲汉唐两代长安城以其地标建筑与丝绸之路缔结的具体联系;“在长安总会找到信仰”,讲长安城因丝绸之路而烙印下的宗教痕迹;“长安的幻境”,讲长安的异域风情与文化特色。行文辞丰言简,语言古朴庄重,义理与考据相融,思今与追古并行,兼备学理气质与人文情怀。
-
赣南体育文化历史研究欧阳斌,周石其本书从赣南客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入手,分别对赣南体育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类型及研究赣南体育文化的意义做了深入阐释,同时剖析了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中的道德观、蒋经国赣南时期的体育思想、中央苏区赤色体育及其当代价值以及赣南体育文化体育审美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
湖北三国文化调查暂缺作者《湖北三国文化调查》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文物普查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北三国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湖北三国历史文化、湖北各地的三国文化遗迹,以及在文化遗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国文化旅游景点,并深入挖掘流行在民间的三国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三国戏曲、三国传说、与三国文化相关的习俗及信仰等。书稿视角新颖,内容翔实,资料可靠,对提升湖北的文化品位有积极的意义。
-
昨日书林雷海宗 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主要内容写成于20世纪30年代,由作者陆续发表的论文组成,探讨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文官与武官、家族制度与国家治理、皇族血统退化与国力盛衰等几大关系。作者雷海宗认为,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未能对中原构成大的威胁,原因在于中原各诸侯国不仅平民当兵,富人、贵族也当兵,近于全民皆兵,军队素质高、战斗力强;而自汉代以后,军队多由流民组成,战斗力明显下降,所以不断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作者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
-
启予四书杨军 著《启予四书 中庸别讲》是根据作者的授课内容整理而成,是作者对《中庸》原文的解读。该稿件前半部分为《中庸》原文,后半部分为解读。每一讲就是一次课的内容,共八讲,各讲分上、下两部分。每次课的题目为《中庸》原文的头一句,分别为头一讲(上)天命之谓性,头一讲(下)率性之谓道;第二讲(上)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第二讲(下)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等。作者按章节逐句解读,通俗易懂,联系实际,借古论今,对我们当代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
中国历史文化杨英杰关娴娴此次再版,对原书的篇章结构作了较大的调整。按着文化事象的内在联系,先是个体人生文化:婚嫁、家族,姓氏名号、服饰、饮食、居住、出行、贸易等;继而是社会与国家的制度文化:帝王、职官、礼仪、法律、军事、教育等;续之是物态文化:科技、青铜器、玉器、瓷器、丝绸等;很后是意识形态精神文化:儒家、道家与道教、佛教、道德、文字书法、诗词、音乐舞蹈戏曲、节庆等。为了更加适合教学,在内容上作了一些增添又进行了较多的精简,如增加居所、教育、铜玉瓷器等章节,对婚姻、宗族、交通、贸易、礼仪、法律、军事、科技、道教、音舞戏、节日等进行了删改。全书共二十五章,阐述了三十余个专题,使该书所涵盖的文化事象更加系统而简要,构成一幅清晰简明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
图像、文献与文化史陈晓伟该书采取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从图像学的角度,力争突破北方民族史史料匮乏以及汉文文献中民族偏见的束缚,通过广泛拓展文献来源渠道,探讨游猎制度的丰富内涵,进而论证游猎活动与政治行为的深层关系,拓宽了宋辽金元时期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从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头目杨富学,张海娟《从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头目/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第一辑)》是作者通过长期研究对裕固族形成史及其与蒙古豳王家族关系的深入阐述。全书分为十三部分,分别是:蒙古诸王在西北的混战与豳王乌鲁斯的形成、豳王家族对河西西域的镇守、豳王辖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豳王辖区佛教的发展与敦煌石窟的营造、蒙古豳王家族与亦集乃路之关系、榆林窟第12窟回鹘文题记所见威武西宁王考释、蒙古豳王家族的民族政策、蒙古豳王家族与裕固族的形成、裕固族大头目的来源及其谱系、裕固族东迁与蒙古豳王之关联、蒙古豳王与裕固族藏传佛教信仰的形成、蒙古豳王家族与锁阳城及大塔之关系、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