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王永平 著《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以汉唐之间为中心,分别考叙了两汉时期、汉末、孙吴与蜀汉时期、两晋之际、南北朝和隋唐之际士人群体的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史实,通过对该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事件、人物、群体的专案研究,力图大体勾勒出一条南北文化“互动”的线索。
-
亚洲遗产保护东南大学出版社 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开始对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现已经出版两册,分别为一辑2000—2004、第二辑2005—2009。《亚洲遗产保护: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经验教训2010-2014(英文版)》为第三辑,收录了2010—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52个奖项作品,每个作品的文字介绍内容包括:建筑概述、建筑的历史、项目的背景、项目的范围和保护框架、保护方法和材料、重点难点、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项目的影响、资金来源等。每个作品另配全景手绘作品1张以及室内外照片、平面和剖面线图、细部照片若干张,力求如实、全面、细致、完整地呈现世界高水平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过程和成果。
-
汉字中的中国故事方燕红,曾剑平,舒清,万斌 著汉字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赢得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世人常常为它的奇异、瑰丽的美感和深蕴的文化内涵所吸引。《汉字中的中国故事》是一本用故事培养读者汉字思维、传播传统文化,品味中华文化底蕴的大众读物。全书选取了3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除了遵照“六书”的原则对其字形进行解析,阐述从甲骨文到当代字形的演变历程外,更重要的是,向读者展现这些汉字背后的历史故事,让读者通过一个个简单的汉字,徜徉于悠悠的历史长河。
-
苏州年鉴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一、《苏州年鉴》是由苏州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大型地方综合性年刊,旨在逐年全面、系统地记载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社会各界了解苏州、研究苏州、建设苏州提供基本资料。二、《苏州年鉴》创刊于1983年,每年出版一卷,具体编纂工作由苏州市档案局承担。从2017年起,具体编纂工作由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档案馆和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承担。《苏州年鉴(2019)》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记载了2018年苏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各行各业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就,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的新探索。三、《苏州年鉴(2019)》采用分类编辑法,全书主体内容分为篇目、类目、分目、条目4个层次。条目为记载的基本层次,其标题用黑体字加【】表示。全书共设12个篇目、61个类目(含统计资料、索引)、298个分目、1668个条目(资料)。另有卷首新闻照片85张、随文照片110张、表格121张。四、《苏州年鉴(2019)》在保持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做了以下主要结构和内容调整,以符合科学分类要求及体现年度特色。1.“专辑”篇中专设年度特色类目“改革开放40年的苏州”“‘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2.“政治”篇中增设“纪检监察”类目。“人民团体”类目改为“群众团体”类目。3.“县级市(区)概况”篇改为“县级市(区)概览”篇。五、《苏州年鉴(2019)》除卷首设置“聚焦苏州”专栏以及“年度亮点”“苏州骄傲”“现代产业名城”“创新创业名城”“美丽宜居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图片专辑外,还特设“回望苏州解放”“苏州城市综合实力”图片专辑,以突出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六、《苏州年鉴(2019)》的条目内容由市各部门(单位)、部省属在苏州单位和各县级市(区)专人撰写并经其主管领导审核。书内涉及的主要数据以《苏州统计年鉴(2019)》为准,但个别数据由于统计口径和方法不同而有些许差异,请读者在引用时加以注意。全书中提及的“增长”或“下降”数据,除非特殊说明外,均指“比上年增长”或“比上年下降”数据。七、《苏州年鉴(2019)》的单位名称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再次出现时用简称,以此类推;缩略语首次出现时一般均有注解,再次出现时不再注解,以此类推。
-
醉文明马未都 著《醉文明:收藏马未都》系列图书是马未都的经典代表作品,全十卷出版历时8年。 作为收藏文化普及读本,每本各有侧重,生动讲述了中国古代木器、瓷器、铜器、玉器、漆器、家具等制作手法和鉴别重点,并将宝物与中华文化与古典文学等结合起来,以小看大,见微知著,尽显历史长河中温情感性的一面;藏品背后蕴含的*朴素的人生智慧,更是历久弥新,值得细细品味。 同时,新版多了古玩门诊、观复学堂的板块,形式更灵活,知识点也更多。礼盒版含全十卷图书、马未都手写寄语、一张巨幅“醉文明”文物知识图谱、一本趣味观复手账和精美套盒。
-
书籍的历史吕西安·费弗尔,亨利-让·马丁 著,和灿欣 译《书籍的历史》是一部由法国年鉴学派大师费夫尔和印刷史学者马丁共同完成的学术著作。全书着眼于15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详细探讨了西方关于印刷书从诞生到传播各个方面的问题,观点独到,史料详尽。与此同时,法国年鉴学派严谨的治学之道,也在此书中有所表现,是书籍史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一本亲切易读的经典读物。
-
中国人文小史叶鋆生 著《中国人文小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家谱。它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中国文化清晰的文脉,为每一个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图。读这样的书,如风之入松、鱼之进水,能让你感受到天地之间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气和神韵。具体分九个章节:文字;书籍;书道;宋以前的绘画;宋以后的绘画;文学的变迁;小说与戏曲;史学的变迁;经学的变迁。
-
西方文化教程马敏,邢来顺 编《西方文化教程(第二版)》的撰写宗旨是,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清晰地梳理出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点,尽可能多地呈现其相关内容和发展趋势,使学习者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出于这一考虑,《西方文化教程(第二版)》以史为纲,分专题对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了全面而简要的阐述,内容涉及神话、宗教、哲学、史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教育科技、新闻媒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
-
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冯天瑜,杨华,任放 著《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作者是当代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曾有《中华文化史》等多种文化著作问世。《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是作者为大中专院校教学而专门编著的教材,也是作者相关研究的精炼浓缩。《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在重点叙述学术思想文化演变历程的同时,对行为、制度和物质等其他文化层面都有关注。与已出版的多种文化史教材比较,《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对中国文化史整体脉络把握准确,断代分期明晰;材料新颖,吸纳了新的出土文献和研究成果,篇幅适中,宜于教学,语言典雅,通俗易懂。《中国文化史 彩色本(第2版)》中选插的200幅图片,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史的丰富内涵和曲折历程,大有帮助,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独具特色。
-
大明[英] 柯律格 著,黄小峰 译《大明》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实物材料,呈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明朝。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帝王的更迭,没有面面俱到介绍明朝的人物和事件,也没有大轮廓地勾勒明朝的兴衰,而是为现代读者进入明代历史提供了一组新颖的切入点:有关动与止的观念,有关文字书写的位置和特色,有关娱乐、暴力和年龄的观念……甚至讨论明代灭亡之后的“明代”,即明代的图像和物品是如何被重新编排、重新想象的。作者通过强调同时期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相动往来,挑战了明代中国固步自封、孤立于世界其他文明而存在的观点。书中运用的插图资料选自世界范围内的公私收藏,既有大量书画、瓷器, 也有兵器、家具、服饰、货币、丝织品、书籍印刷品,用以阐明明代艺术与文化的多样性。作者还广泛考察了现代的影像和创作资源。明代作为中国文化资本的宝库,一再被加以阐发和利用。《大明》为所有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者、与早期现代世界领域相关的历史学家和艺术史学者,以及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多种多样富于启发的素材。本书源于作者柯律格2004年在牛津大学所做的八次“斯莱德美术讲座”。作者的目标是震撼西方的听众,让人们抛掉心中可能有的对明代中国的成见,尤其是那种认为明代中国在本性上静止不动而且尘封闭塞的看法。事实上,明代产生的图像和物品极具多样性和复杂性,包裹在各式话语之中,为后人探究明代的社会生活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