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传统文化艺术形象与符号李新亮资小玉吴琳 著书稿通过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艺术形象和符号,梳理、呈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象与文化符号。主要章节包括:自然地理形象与文化符号,传统植物花卉与文化符号,梅花形象与艺术,松柏形象与艺术,春节文化艺术符号,中秋节节日内涵与艺术表现,传统园林艺术中的文化符码,“龙”的艺术形象,涡旋纹样的象征形式,传统礼仪中的文化艺术形象。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建构马亮宽,马晓雪,刘春强 著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成立,隶属于中央研究院,在所长傅斯年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依托“史语所档案”“傅斯年档案”等未刊、已刊资料,以史语所学术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学术创新与体制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梳理史语所创立、发展之建章立制过程,揭示史语所学术创新的人才培养体制,在中西学术交流视野下呈现史语所学术创新的开放机制,探究史语所资料收集、整理之方法创新,分析史语所学术成果发布机制。
-
尼罗河畔的曙光温静,黄庆娇 著《尼罗河畔的曙光》考察了古代埃及文明起源及早期历史,分析文明发生和发展的脉络和动因。这一过程涵盖了涅伽达文化时期,早王朝时期与古王国时期。全书以古埃及文明的消亡与再发现为引,以近现代考古发掘材料为基础,探寻埃及先民从石器时代到文明时代所经过的路径,为读者呈现古埃及文明独具特色的物质与精神世界。这部著作展现了古埃及文明早期发展的全景,解读人类文明从何而来,文明的起源如何关联历史与未来。
-
北京南海子简史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著“南海子”(现为以南海子公园为中心的地带)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属京南永定河冲积平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代皇家猎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直到民国时期,南海子仍是诸多学术大师聚会之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今有德寿寺、团河行宫、西红门行宫、晾鹰台等大量历史遗迹和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料。随着民国以来的历史变迁,南海子那曾经辉煌的历史渐趋沉寂。本书旨在通过多方面的研究,记述南海子在历史上的多重功能,传播北京南海子的文化历史内涵。
-
书境王红卫 著《书境——阅读设计的探索之路(研究生篇)》通过介绍11个精选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研究生阅读类毕业设计获奖作品,并且将每一部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分成多个关键节点进行详细解读。其中不仅穿插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及经验总结,而且还详细记录了在毕设过程中和导师的互动过程,在实际设计案例中对阅读设计进行探索及解读,最后一章以采访的形式归纳了王红卫教授对书籍设计观点的分享及其经验之谈,供读者思考。
-
宋时四雅潘沧桑 编本套文化读本的编纂,在体例上保持四册统一,每册内容分“溯源”“窥见”“器用”“拾趣”四个单元。前两个单元,采用通俗性的语言进行历史回顾及资料梳理。第三单元“器用”,结合传世文献、图像与出土器物,尝试还原操作工具及使用器物。第四单元“拾趣”,则基于“器以为用”的概念,通过仿古器物的陈设与搭配,配合充满仪式感的操作过程,力图让读者感受蕴藏其中的宋人精致生活和审美情趣。另外,在读本编纂的过程中,融入当下“美学教育”理念,尝试利用中国古典诗文、考古出土器物、博物馆中的收藏品,以及充满季节感的宋人雅事,以文艺清新的语言、古典雅致的配图,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从而倡导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感知。
-
驿站杨柳码头风溺紫 著,考拉看看 编此书为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风迹系列中的一本,主要内容是从建造缘由、演变历程及历史价值等多方面对杭州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著名馆驿和码头做一详细介绍,这其中包括位于赤岸河畔,得名于典故班荆道旧的班荆馆;一举奠定塘栖镇“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地位的塘栖码头;位列“定山十景”,见证过朱清和叶李肝胆相照友情的朱桥渡;闽、赣、皖、浙四省水路要津,诞生了驰名中外的致中和五加皮酒的严东关等。此书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文学演绎,将围绕这些著名馆驿和码头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名人掌故娓娓道来,赋予那些尘封在故纸堆里的人和事以更加生动的面孔,让当代读者能够近距离地了解那些繁华过往。
-
中华文明五千年冯天瑜 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全球悠久的文明,它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人类传奇。本书创新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它史料丰富、例证翔实、叙述简洁、笔墨精湛,从远古到近代,把五千年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精彩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美好而又深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他强调“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本书是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借鉴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的优秀学术普及著作,它重理论、成系统而又多有史料的佐证,有描述、配百余幅彩色插图而又不乏精辟的警语,可以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它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提供一个指引,通过它可以学习和掌握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大有裨益。它是一部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整体形象的国民素养书,极富魅力地与读者走进中华文明的精彩。它让世人明知中华文明以独特的命运,延续至今的原因所在;同时明示读者唯有通过中华文明的道路,才能贴切理解现代的中国。透过中华文明的基因,可以预见生生不息的人类未来。
-
致用与娱情高居翰 著,杨多 译高居翰中国晚期绘画史收官之作,离开其浸研多年的文人画,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画论和收藏家不屑一顾的“世俗画”(vernacular painting),是其晚期学术转型的代表作。 中国传统画论奉文人山水画为圭臬,将受主顾委托而创作的“世俗画”视为匠人之作,而非“艺术品”,世俗画及其作者也因此少有文字记载。高居翰认为,这些“失语”的、鲜有人关注的世俗画,值得更严肃的研究,也是打开艺术史研究面向的新兴资源。 《致用与娱情》通过对120余幅盛清时的世俗绘画进行视觉研究与风格分析,说明正是美人、春宫、家庆、祝寿等中国主流艺术史之外的“另类”世俗题材,在盛清时通过积极吸收西洋技法、融合南北宗的画风,创造了新的绘画方式与程式。通过挖掘世俗画在艺术史上的价值,作者打破文人山水画主导的中国绘画史叙事,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样貌。此外,作者还将社会文化史的变迁引入讨论,从画作中寻绎时代信息,呈现盛清时城市娱乐的发展、名妓文化与闺秀文化的兴替,以及江南和宫廷间的文化关系等,充分释放了世俗画中所蕴含的时代信息与文化张力。
-
问道思辨国家图书馆 著“学哲学、用哲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大批思想家,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经典。领导干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汲取其中修身齐家和治国理政智慧,将对提升自身素养、完成时代使命有很大帮助。 本书以解读中国古代经典里的思想智慧为主题,汇集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的15篇阐释思想文化经典的文稿。作者均为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如任继愈、刘家和、钱逊、楼宇烈、杜维明等。 本书深入解读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佛家以及宋明理学等学派的思想精华,探讨了它们的时代价值和现代意义。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讲解深刻生动,对帮助领导干部读懂弄通传统哲学经典,做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