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多元化视角下的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章梅芳 主编本书是关于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学传播学等相关的论文集,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科学编史学、一阶科学史、科学传播和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都是科学史理论家、科学传播研究学者、著名“科学文化人”之一、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及其学生研究的主要领域。全书总体倾向是不泛泛讨论科学史的编史原则、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之类的宏观问题,而是从具体的科学史研究进路或科学史家的工作入手,逐个展开编史学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讨论科学史的书写、科学史观和科学史的未来发展等问题。该书是科学史研究者学术案例参考资料,是致力攻读科学史硕士获博士研究生学生重要的专业课参考资料,纵然是科学史爱好者也能从中窥见科学史一斑。
-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暂缺作者《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彩图版)》分别从亚洲各国、欧洲各国、非洲各国、美洲及大洋洲各国逐次介绍,涉及120个国家的近500处自然与文化遗产。它们都是各地域的典型代表,内涵丰富,有着极其珍贵的文化信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无法替代的作用。
-
陇南书院暂缺作者“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1000多年。由私人或官府选择山林名胜之地创办,延请有学问者讲学,大多采取个别钻研与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以时议政论,对当地教育和学术思想发展有一定影响。天水古称秦州,为“三陇人文蔚萃之区”,但清朝初年文风衰弱,顺治年间,秦州因科第不兴,地方官将原因归结为风水使然,修建了垂青楼、魁星阁,用以培植风水。“自康熙丁酉(1717年)举二人后,已阅四纪,乃无一焉”。一纪为12年,四纪近半个世纪,竟无一人中举,文风之荒落,可见一斑。乾隆之后,随着书院的兴起,这一状况有了改观。有清一代,秦州建有两所书院:天水书院和陇南书院。天水书院旧为汉阳书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州费廷珍创设,是清代秦州州立书院。陇南书院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分巡巩秦阶道董文涣创立。同治、光绪两朝,王权、任其昌先后主讲天水、陇南两书院,遂使当地文风鹊起,为清末民国的秦州地区培养了一个优秀的进士群体。进士既能出仕为宦,退职后回归故里,又以士绅的身份参与地方社会建设特别是文化教育事业,一生不失“士”的身份课徒教子、著书立说,使秦州形成科第联翩的兴盛局面。清代,甘肃各县(州)进士人数以皋兰为*,进士数为48名;次为武威,进士数为42名;再次就是秦州。光绪朝,三地排名发生了变化,秦州进士人数远远超过武威(7名),仅次于皋兰(29名)。光绪六年(庚辰)及十二年(甲戌)两科会试,秦州共考中8名进士,国内称奇。
-
民国城镇文化通史林永匡《民国城镇文化通史》以丰富的文献与档案史料为依据,详细地记录了民国时期诸多大中小城镇群体在自身的发展、兴衰、演变历程中所派生出的形形色色的文化事象。《民国城镇文化通史》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民国城镇文化的方方面面,详细系统阐释了民国城镇文化体系。通过对民国城镇文化进行科学的、历史的、多元的探究,总结其经验教训,揭示其规律规则,展现其内容与形态,从而发挥历史研究的“镜鉴”功能和作用。
-
丝路艺文暂缺作者《丝路艺文(第3辑 2017年9月)》主要内容包括丝路经典,人文钩沉,名家访谈,经典临摹,丝路行走,永元器物册。
-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辑录中国文明网上的“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报道,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从中感悟为祖国、为时代、为人民而歌的责任担当,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展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
座右铭的故事袁祥《座右铭的故事》辑录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对当今社会堪为“人生楷模”者的座右铭故事的相关报道,激励更多人以其为表率,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修身律己涵养德性,成就美丽人生,成就精彩事业。
-
中原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问祖暂缺作者作者通过对历目前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作为线索回答了华夏民族是谁,来自何方等相关问题,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来源以及发展脉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史料以及趣闻,对汉文化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阐释,并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文化含量很高,可读性很强。文史结合、图文并茂。
-
中原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古都暂缺作者中原是我国古都很多的一个地区,作者通过对历目前中原的古都的介绍,以及古都的发掘和考古发现,阐述每一个古都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深远影响。其中融入了很多关于有名古都的历史史料,对汉文化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阐释,并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文化含量很高,可读性很强。文史结合、图文并茂。
-
中原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寻根暂缺作者本书作者通过寻根作为线索(暂定),探讨了中国很多姓氏的历史来源,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史料以及趣闻,对汉文化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阐释,并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文化含量很高,可读性很强。文史结合、图文并茂,全书融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