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门史
-
西北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朱宏斌,杨乙丹本书选取西北地区十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进行系统调研,总结当前西北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活态保护、适应性管理、多方共同参与、动态修复和培育等角度,提出西北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和路径,从积极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编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多渠道立体化宣传、保护区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修复与重建、保护意识提升、技术规范推广等角度,提出西北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与举措容格局完善。该书逻辑结构清晰合理,研究方法独特,不失为一本农史研究方面的得意之作。
-
中国文化生成史冯天瑜 著《中国文化生成史(套装上下册)》以中国当下的生存实态为窥探口,反顾历史,比较中西方,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历程及特点。《中国文化生成史(套装上下册)》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知识性和学术性。
-
革命类纪念馆宣教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王志贤 著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宣教事业的重要性,赋予宣教人新的使命和责任。面对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宣教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宣教工作者必须学会善于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宣教工作者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旗帜,高歌长征路上的奋斗主旋律,汇聚万众一心奔小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
守昧肖云儒 著肖云儒先生的文化评论总是穿过纷繁复杂的事实和现象的表层,上升到社会的民众生存、历史实践和文化创造领域里去,体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和人格力量。 本书是收入肖云儒文集“云儒文汇”中的文化论文选集。他的评论文章充满对历史和生活审视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一个理论家应对纷繁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文学现象的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
喀尔喀历史地理研究那顺达来 著本论著就清代喀尔喀历史地理内容,以《蒙古游牧记》作为底稿,研究喀尔喀蒙古四部八十六旗历史地理相关问题。全书以“一旗一图”的形式、“以图校稿”的方法,以旗为单位,依《蒙古游牧记》的撰写顺序,与清代喀尔喀蒙古《游牧图》相比较,对喀尔喀诸旗进行历史地理学、地名学、文献学、历史地图学方面的研究。通过文献地名的考证、拉丁文转写、汉语地名蒙古复原的形式指出地名讹误的同时标以正确读音。论著提出了与世界是侧方向相差45°左右的“蒙古地区区位方向”,并以这些文化认知,对清代喀尔喀蒙古旗名、方位、方向、地名、边界的讹误记载进行纠正400余处。
-
宫崎市定史学方法论王广生 著宫崎市定(MiyazakiIchisada)是20世纪国际汉学(中国学)界**代表性的学者之一,是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在内藤湖南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和权威,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其研究横跨“二战”前后五十余年,典型地反映了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继承与变化。通观中日学界,目前对此关注和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对其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书在日本中国学研究的视域中,基于原典实证和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路径,辨析宫崎市定史学方法论体系内部构成,在内藤湖南中国史研究的整体比照中,考察宫崎史学的整体史学观念,审视其对中国文化的具体判断与认知,以彰显其研究的内在思路与特色;与此同时,本书还尝试从其学术思想的渊源与谱系即外部的视野出发,辨析宫崎市定学术研究在具体文化语境之中的个性与共性,进而阐发宫崎市定研究对于我国当下学术构建的启示与意义。
-
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德] 玛丽-泰勒斯·艾伯特,[法] 玛丽埃尔·里雄,[西] 玛丽·何塞·比尼亚尔斯,[澳] 安德列·威特科姆 编,张柔然,韩静,孙茜 译《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世界遗产文献系列》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世界遗产提名对当地社区的影响。通过观察全球化产生的一些问题、人权话语的发展、操作指南和新的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关于世界遗产称谓背后的政治背景运转的基础性介绍。总之,这一部分为之后的内容设立了框架。第二部分为旅游业对当地社区的挑战。在世界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旅游作为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仍存有争议。《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世界遗产文献系列》将重点放在旅游业对遗产发展的影响问题上。第三部分的目标是通过社区确立世界遗产价值的经费管理,本部分的三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关注遗产价值。第四部分的基础是案例研究,即社区实践模型。通过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五C策略”的目标得到启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确定并分析了支撑世界遗产的具体目标。
-
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发展史论储朝晖 著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清末,还是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在整个20世纪前期传统教育变革和现代教育推进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这样一批人的身影,他们既不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也不是民国政府的议长部长、军政要员,从张謇、袁希涛、沈恩孚、黄炎培,到晏阳初、陶行知、陈鹤琴、廖世承,有晚清的状元、举人,有海外学成归来的博士、硕士,他们不居庙堂之上,却念念不忘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他们不拿政府的分文津贴,却时时心系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研究学理,介绍新知,发展教育,开通民智”这样一个共同理想和愿景,将这些年龄悬殊、经历迥异、分散在天南海北的传统士人、新型知识分子凝聚在一起,此呼彼应、同气相求,结成团体,组织会社。于是,从晚清最后十年的江苏学务总会、安徽全省教育总会、河南全省教育总会,到民国时期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从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新教育共进社、中华教育改进社,到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生活教育社、中国社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国教育学会……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仅省级以上的和全国性的教育会社团体就先后有数十个,至于以县、市地区命名,以高等学校命名或以某种特定目标命名的各式各样的教育会社团体,更是难以计数。所有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教育会社团体,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方式,冲刷着传统封建教育的根基,孕育和滋养着现代教育的因素。
-
穆穆曾侯吴中博物馆 著本书为吴中博物馆举办的“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精品展”配套图录。该展览依托湖北随州等地区近年发掘的历代曾侯墓葬出土的丰富青铜器打造,立足于已发现较为明确的十多位曾侯的世系顺序,逐次呈现曾国自西周早期始封立国至战国中晚期为楚灭亡约700年间的历史发展脉络、物质文化面貌,堪称中国周代青铜文化的标尺。同时,图录将这些精美青铜器的高清照片、细节特征、铭文资料予以公布,既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蜡像传奇凯特·贝里奇 著,刘火雄,唐明星 译从“法国大革命”断头台的重重阴影到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赫赫声名,女企业家先驱杜莎夫人度过了非凡的一生。她以坚韧和勇气战胜了多舛的命运,只手开创了辉煌的蜡像传奇。 这部引人入胜的传记将使读者沉浸在狄更斯时代光怪陆离的马戏、幻影和蜡像的世界里,从而揭示出杜莎夫人从早年就敏锐洞察到的一个事实:皇室八卦、美色时尚和刀光血影对于大众具有持久而普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