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普米族民族艺术研究
作者:李学更 著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01
ISBN:9787548218708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普米族民族艺术,深深扎根于其民族审美情感中,扎根于对自然的强烈热爱之中。《滇西学术文丛:普米族民族艺术研究》作者试图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发现普米族民族艺术的特点及其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关联。作者凭借自己的美术史知识结构与艺术理论的基础,尽可能少掺杂自己的个人审美情绪,本着追溯本质、探索潜质、明了原质的原则,理性地看待能体现普米族艺术民族性的艺术现象,察究这些艺术现象背后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内涵。
作者简介
李学更(1978-),男,山东曲阜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阶段师从云南师范大学施荣华先生研究美学及民族美学,现任教于保山学院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美术批评、民族羡学思想与周易艺术思维等。主持并参与校级、省级民族课题及美术理论课题多项,多篇学术文章发表于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
目录
第一章 普米族先天之艺术性格
第一节 亘古美的情愫
第二节 灵与魂的崇拜
第三节 天之美的礼赞
第四节 情感虔诚灌注
第二章 道德与普米族民族艺术的同构
第一节 民族艺术与道德
第二节 艺术形式与道德
第三节 文学道德的共融
第四节 山川即人的大美
第三章 普米族民族底蕴的展露
第一节 风俗中美的流露
第二节 饮食的文化艺术
第三节 普米族谚语之解读
第四节 《贡嘎岭歌》探究
第四章 普米族民族性艺术的深层感悟
第一节 “给羊子”的生命感受观
第二节 “藏巴郎”的生命本体观
第三节 “擎天柱”的理想寄托观
第五章 巫术中的艺术思维呈现
第一节 占卜中的思维辩证
第二节 鬼文化的思维辨析
第三节 《志黛穆諵》与图腾
第六章 普米族艺术与华夏艺术的比较
第一节 感知审美对象的异同
第二节 艺术批评手段的比较
第三节 艺术话语体系的沟通
第七章 旨归华夏的民族文化艺术归依
第一节 普米族、华夏族“美”的一致性
第二节 普米族民族审美的总结
第三节 普米族艺术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第一节 亘古美的情愫
第二节 灵与魂的崇拜
第三节 天之美的礼赞
第四节 情感虔诚灌注
第二章 道德与普米族民族艺术的同构
第一节 民族艺术与道德
第二节 艺术形式与道德
第三节 文学道德的共融
第四节 山川即人的大美
第三章 普米族民族底蕴的展露
第一节 风俗中美的流露
第二节 饮食的文化艺术
第三节 普米族谚语之解读
第四节 《贡嘎岭歌》探究
第四章 普米族民族性艺术的深层感悟
第一节 “给羊子”的生命感受观
第二节 “藏巴郎”的生命本体观
第三节 “擎天柱”的理想寄托观
第五章 巫术中的艺术思维呈现
第一节 占卜中的思维辩证
第二节 鬼文化的思维辨析
第三节 《志黛穆諵》与图腾
第六章 普米族艺术与华夏艺术的比较
第一节 感知审美对象的异同
第二节 艺术批评手段的比较
第三节 艺术话语体系的沟通
第七章 旨归华夏的民族文化艺术归依
第一节 普米族、华夏族“美”的一致性
第二节 普米族民族审美的总结
第三节 普米族艺术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