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
-
湖北通史章开沅,张正明,罗福惠主编;田子渝,黄华文著众专家数易其稿演绎,荆楚五千年历史长卷,大手笔几度春秋编撰,湖北第一部旷世通史,章开沅、张正明等,著名史家领衔主编,十余位才情兼备的,专家教授倾心奉献,阵容强大气势恢宏
-
元代工艺美术史尚刚著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元代工艺美术史的专著,内容涉及元代经济、文化、宫廷生活、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历史文献、考古书目和注释资料。仅以注释和引用的参考书目为例,作者就为此费尽心力,跑遍了北京各大图书馆。共写出注释734条,引用古今中外蒙古史、元史及考古学等图书期刊200余种。其中,有许多图书早已成为孤本和善本,如果不是作者把它们及时、准确地摘录和发表出来,世人很难知其内容。本书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元朝的文化,艺术,生活,实在是近年来难得的好书。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丰富多彩的一个时代,蒙古、伊斯兰、高丽、汉和藏传佛教、欧洲基督教等文化并存,互相影响、交流,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历史局面。因此,元代的工艺美术是在各民族文化大交流背景下产生下的结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但其中对元代工艺美术影响最深刻的仍然是蒙古、伊斯兰与汉文化。蒙古族以骑射兴起于漠北,其统治集团十分珍视自己的传统,由其所建的四大汉国,互相影响,在服饰、宴会制度上,都保留了强烈的民族特色。其对青、白二色的喜爱,使大量蓝色、白色的工艺应运而生,如毛制品、丝制品、青花瓷器等产品。在蒙古史中,征服中亚伊斯兰教国家是一重大事件。从此,蒙古皇帝兼有西域广大地区君主的名义,中西交流广泛而频繁。在大批的东迁穆斯林中,包含有众多的工匠,他们在元代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伊斯兰文明的审美观,对蒙古贵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依靠回回工匠生产的"纳石失"(西域织金锦),带错金花纹的镔铁器等。 元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正统王朝,被统治的人民大部分是汉族。为了巩固元朝的统治,蒙古皇帝必须推行"汉法"。作者在书中阐述道:早在蒙古伐金时,就有许多汉族工匠来到和林(在今蒙古国),他们精湛的工艺令当时在和林的欧洲人为之倾倒。元朝定都北京后,汉族工匠生产的工艺美术品占据了主流地位。 在书中,作者还多次强调:元代的工艺美术品并不是粗糙草率的,而是颇为精美的,其水平是很高的。蒙古贵族对于手工艺品有一种天然的喜爱,因此,他们征战所到之处,都要掠走大批工匠,聚敛众多的工艺美术品。在元代,政府集中使用着大批来自欧亚的优秀工匠,垄断着精良的生产原料,在各地设置许多官府作坊,进行着大规模的生产。因此,元代官府作坊的工艺美术产品可谓量大质优,把中西文化融于一炉,它对民间生产的工艺美术品,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作者翔实、严谨的论述有力反驳了学术界曾一度盛行的否定元代工艺美术的观点。
-
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述实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暂缺简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主编;周鸿[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版)》全面科学地反映了建国50年来共和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材料丰富、叙事清楚、论证准确;合理吸收了共和国史研究的成果,对建国50年来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做了清楚的叙述和公正的评价;对5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们也做了正确的概括和较为全面的总结.此次修订,又增加了十四大以后到建国50周年前夕的历史,进一步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全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全书文笔自然流畅,清新准确,是最为丰富和全面、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的一部共和国史。
-
国史全鉴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光明之城(意)雅各·德安科纳著;(英)大卫·塞尔本(David Selbourne)编译;杨民[等]译本书描述了一位具有学术思想的意大利犹太商人在1270年如何从意大利动身远航,于次年抵达中国的沿海城市泉州:又称之为“光明之城”:的经历。它不但描述了一位中世纪商人的冒险经历,而且通过一位欧洲学者的目光评论了中国社会。叙述了泉州在繁荣的贸易经济中奇特的生活场景,叙述了它充满生机的制造业和奢侈的消费生活,叙述了它在日益逼近的蒙古人入侵的阴影之下,在富裕然而却分化了的南宋社会,再次演奏的一曲忧伤的告别之歌,以及作者通过他同随行人员的关系,通过他自己的内省反思,坦露了他内在的畏惧和梦想、自我的见解和精神的生活等。作者的叙述生动活泼,常常带着戏剧性的散文笔调,富有人情味,具有洞察力,同时又收集了各种事实材料,所以它构成了一部可能含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献。
-
知情者说万须,木心著暂缺简介...
-
中国百年历史名碑林声主编一、本书取名《中国百年历史名碑》,是一部以图助文、文图并茂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名碑的选编集。 二、本书所谓历史名碑是指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具有佐证历史和教育功能的史碑中,出自名人之事、名人之手,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碑。三、选入本书历史名碑的基本标准是: 1.国家和省级的历史文物,少数具有特殊历史佐证意义的省级以下历史文物。 2.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功能的名碑。 3.其史碑实物字迹基本完整清楚,内容真实可靠。四、本书时间断限为,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前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即公元1839年到1997年,前后约160年。五、全书共八篇,除开篇外,其余七篇按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顺序进行编排,遵循以碑说史的原则,选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或佐证史实的名碑,按类归并,分类排列。每篇前均有配合本篇的历史概述。没有收集到碑刻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得不舍弃。六、对所收入的名碑,均按立碑说明、名碑照片、碑文三部分进行编排。所介绍的文字长短、照片的数量均依名碑具体情况而定,不求一致。七、所收碑文,一律按原文录入,不做更动、删节,以保存历史原貌。但碑文中原繁体字、异体字,均改为简体字,并加标点,以便阅读。凡碑文中无法辨认或脱落字,皆用口代替,缺字较多者,另加说明。 八、每块名碑介绍文字后,括号内为撰文、摄影者姓名或稿件提供单位的署名。 九、限于征集工作的局限,尚有一些重要碑碣因种种原因未能征集到编入本书,只好再版时补入。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介绍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97年香港回归百余年来中国著名革命纪念碑的大型图书。全书收录了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省、区的碑碣四百余座,以碑介、碑铭、照片的形式详尽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书按时间顺序编排,是一部石刻的历史教科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热情讴歌了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读物。
-
中国史纲张荫麟撰;王家范导读《中国史纲》是荫麟先生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透又睿永的思想。作者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和思想的者,曾受到其师辈们梁启超、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期,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中国史纲》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由史学家王家范教授特为本书撰写的导读文,也是有血肉,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可谓珠联璧合。
-
知情者说程瑾,朱仁著本书内容包括:“九一三”事件的最新披露,风庆轮事件的内幕、未曾预料的历史悲剧—毛泽东一生中的第二件大事等。